開元三大士之一 - 善無畏

    善無畏(637~735年),東印度烏荼國人,為剎帝利種性。又稱無畏三藏,為密教祖師之一,與金剛智、不空,並稱為開元三大士。

  • 文:編輯部出處:高僧傳略記期數:256期 2011年3月刊

善無畏(637~735年),東印度烏荼國人,為剎帝利種性。又稱無畏三藏,為密教祖師之一,與金剛智、不空,並稱為開元三大士。

師出生時有神異瑞相,其父叫佛手王,在他十歲時,讓他統領軍隊,十三歲繼承王位。但其兄弟嫉妒其才能,起兵作亂,他親自率軍隊征討,動亂平息之後,依軍法當斬其兄弟,但他忍而赦之,流著眼淚對母親和羣臣說:「前之親征,恩已斷矣;今欲讓國,全其義焉。」遂讓王位於兄,自己則出家修行;因此,母親把傳國寶珠給了他,猶如諸國之分器。

師離開王宮後,往南到了海濱,遇一殊勝寺院,乃修習法華三昧。之後,就隨著商船往遊諸國,密修禪觀。有一次,商船遇到強盜,一船人都危在旦夕。師遂默念真言,於時,七俱胝尊現相,群盜最後為其他的寇賊所滅,遂化險為夷。後來到了摩揭陀國,王后乃為師的姐姐,問起放棄王位之原由,師如實敘說,王后一聽,大為讚歎,由是名聲遠播。

師善根深厚,精通五乘,總持禪觀,藝術技能,無不精鍊。師把母親給的傳國寶珠供養那爛陀寺,裝飾在大佛像的額頭上;又依止寺中以禪、密著名的長老達磨鞠多,修習密法,受到鞠多的印可,把總持瑜伽三密及諸印契完全傳授給他,並為其灌頂,為人天師,稱三藏法師。師又不畏艱辛,朝禮聖跡,遊行諸國,参訪善知識。曾於靈鷲山結夏安居,其時有猛獸在前面作引導,深入山穴;穴中明亮如同白晝,所見的釋迦牟尼佛像及左右侍者,栩栩如生。

此時的印度,外道盛行多達九十六宗,各各呈其偏見,師遂一一加以破析,引導眾生捨迷途,上正道。不論貧富貴賤,都普施教化,使佛陀的教法又重放光芒。八十歲左右時,達磨鞠多對他說:「你與漢地有緣,現在可以去那裡弘法了。」因此,師帶著梵本,便動身前往中國。經過北印迦濕彌羅國(今克什米爾地區)與烏萇國(今印度河上游及斯瓦特地區),到了突厥,應可汗之請,講《毗盧遮那經》,然後再通過天山北路,到達西州(今新疆吐魯番東南、寶應)。

師的聲譽早已傳至漢地,唐睿宗特派西僧若那與將軍史獻出玉門關迎接。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師至長安。開元初,玄宗曾夢見一梵僧,相貌非常,就親自把夢中所見梵僧之形象畫在殿壁上。當師到中國,玄宗一看與所畫梵僧非常相似,遂讚歎有緣,乃重新裝飾道場,禮之為國師。

開元五年,師在西明寺菩提院譯出《虛空藏菩薩求聞持法》一卷,深得玄宗讚賞,下敕把師所帶之梵本盡數呈上。另有沙門無行西遊求法後回唐時,至北印度乃不幸而卒,其所帶之梵本由同行者帶回,收藏於長安華嚴寺。師與一行禪師,同往選取之前未譯出的密典數種。

開元十二年(724),師隨皇上到了洛陽,奉詔譯出《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七卷,之後,又譯出《蘇婆呼童子經》三卷、《蘇悉地揭羅經》三卷,此二經為秘密禁戒,若未曾入曼陀羅者,不宜讀誦,猶如未受戒之人,不可誦戒律也。師為中國真言教的奠基者,所譯經典全屬於秘密部。

師個性恬淡,靜慮怡神,時開禪觀,獎勵初學。又兼擅長工巧藝術,曾鑄銅為塔,技藝精湛。所畫的曼陀羅,尤為精妙。

有一年夏天,久旱無雨,玄宗派高力士速召師祈雨。師曰:「這次大旱,乃運數當然,若苦召龍降雨,必然暴至,反而不好。」玄宗不聽,硬要師祈雨,謂:「眼下大家被盛夏久旱折騰得夠苦的了,即使來一場狂風暴雨,也是件樂事。」隨之為師準備了祈雨的道具,師笑曰:「這樣祈不來雨。」乃把道具撤了。師盛了一鉢水,用小刀攪之,持咒數百言,片刻功夫,只見有物如龍,大小如手指,呈赤色,到水面吃了一會兒水,又潛到鉢底,師一邊攪動鉢中水,一邊唸誦咒語,只見白氣從鉢底升起,直上數尺後,慢慢飄走了。師對高力士說:「快去,大雨下來了。」高力士趕快往皇宮跑去,當他回頭看那股白氣時,已如一匹白馬,騰空而上,隨即濃雲密佈,雷電大作,大雨傾盆而下,街上不少大樹被大風刮倒,高力士進宮時,衣裳都已被淋濕。皇帝十分高興,稽首迎接師,再三致謝。

開元二十年(732),師請求還歸印度,皇帝下詔慰留,二十三年得病,十一月卒於洛陽大聖善寺,享年九十九歲,僧臘八十。

師的著作,除密宗儀軌外,另有《無畏三藏禪要》一卷。這是師與嵩岳會善寺敬賢對論佛法,而由西明寺慧警紀錄的。此書討論有關發心、供養、懺悔、受戒等十一門,並說到觀智密要、禪定法門,列舉陀羅尼十首和月輪觀法等法要。

密宗在唐武宗廢佛(845)以後,中土的傳承即已衰微。惟師所傳胎藏部密法,由不空的弟子慧果傳予日本空海,而和金剛智所傳的金剛部密法相幷傳習,一直在日本仍傳承延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