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什麼心態面對修行的障礙呢?

    障礙,覆蔽的意思。人會被無明惑業所障蔽,導致知見不正,善心不能生起,這是學佛路上,大家都要面對的障礙。

  • 文:出處:雲語書摘期數:253期 2010年11月刊

障礙,覆蔽的意思。人會被無明惑業所障蔽,導致知見不正,善心不能生起,這是學佛路上,大家都要面對的障礙。走在菩提大道的路途中,會遭遇許多的問題、困擾、關卡等缺失,如果這些缺失不能解決、突破的話,就會障礙我們成就羅漢、菩薩、佛的目標。

《慈悲三昧水懺》卷上說:「罪相雖復無量,大而為語,不出有三:一者煩惱,二者是業,三者果報。此三種法,能障聖道,及以人天勝妙好事,是故經中目為三障。所以諸佛菩薩教作方便,懺悔除滅,此三障滅,則六根十惡乃至八萬四千諸塵勞門,皆悉清淨。」

什麼是煩惱呢?煩惱會讓人煩身惱心,坐立不安,使身心不得自在、安寧。煩惱有大有小,有各式各樣的煩惱,依唯識百法來說,有六個根本煩惱與二十個隨煩惱,但大體來說,可以貪欲、瞋恚、癡暗三毒而概括所有的煩惱。因為貪欲、瞋恚、癡暗等迷惑,會障蔽正道,所以稱為煩惱障。

煩惱像人的影子,如影隨形,只要遇著緣境就會顯現,擺脫不了,但可以轉煩惱為菩提,是可以化解的。有些人有了煩惱,以為念佛、拜佛、持咒就可以解決,其實不能解決問題,比如因肚子餓而煩惱,若去念佛、拜佛、持咒,肚子仍然是餓,並未解決餓的煩惱。

所以,煩惱生起了,如何使煩惱消失呢?由於煩惱是一種無明的現象,也就是不明了才會煩惱;唯有明了,也就是覺悟,才能使煩惱化解。因為煩惱的生起,乃由人與事的問題而發起,如果把人事問題弄清楚,就不會為煩惱而煩惱,因為清楚了,煩惱即會消失,就覺悟到些什麼,這就是轉煩惱為菩提,也就是從煩惱中透過認識、瞭解、發現其中的因緣與因果的樞機,進而突破,則顯現的就是菩提。

煩惱生起了,唯有以戒定慧做為修養,面對人與事能做到不傷害別人,也能保護自己,即是在修養戒了,如能沉得住氣,心平氣和,保持冷靜面對問題,即能做到定的不亂。只是不侵犯,不會散亂並不夠,因為問題仍存在,所以要有智慧才能化解問題。學佛必須具備戒定慧的修養,才能消除貪欲、瞋恚、癡暗的障礙。

什麼是業呢?凡身口意的行為造作,必然會有結果,這種結果就叫做業。由於貪欲、瞋恚、癡暗而引起身口意去造作五無間重惡的業,會障蔽正道,故稱業障。

人帶著業來到世間,每個人的業也不同,有善、惡輕重的不同,善業必得快樂的感報,惡業必得苦痛的感報。業顯現了,即受感報。如何清淨業呢?想清淨自己的業,就要在受感報時,敢於面對和歡喜承受,業是抗拒、躲避不了的,唯有歡喜承受才能不會隨業再造業,那麼此業即得消滅;不然,受報又再造新業,即是隨業而轉。

可是,人面對苦報會不好受,但受樂報會認為理所當然;因為有如此的分別心,所以人都追求要樂的,不要苦的。其實,仔細思考,樂報是自己造作成的,苦報也是自己造作成的,所受的只是苦與樂的不同,能如此的去調整自己的心態,才能做一個淨業行人。人因帶業而來,所以學佛人,又稱為淨業行人。

雖然,身口意會造作成業,但身口意也可以修行辦道。雖說惡業感報時是苦、不好受,只因自己做不了主,才會不好受,做得了主就無所謂了。所以,佛陀說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幫助我們怎樣承受業並清淨之。也就是懂得道理好修行,知道方法好對治。

我們已知煩惱中有菩提的道理,可是人卻只願意煩惱,不願從煩惱中去發現菩提;也等於說人都有業,卻不努力怎樣不隨業去轉而能轉業為道。所以,學了佛陀的道理方法,又能依教如法去行的話,就能於業裡顯現道,而不再於受報時又再造業,如此才能清淨業。例如人的通病是容易見到別人的缺失後,往往以計較執著的心態針砭別人,而導致自他皆煩惱,如果見到別人的缺失,能設身處地想一想,是我的話,我會如此嗎?不是什麼事都要去碰得頭破血流才記住教訓,那太划不來。佛法講善巧方便,不是投機取巧,不是隨隨便便,而是藉別人的知識經驗當成自己的知識經驗,以避免傷害別人,或傷害自己,這也是一種淨業的方法。

什麼是果報呢?由於煩惱障、業障的迷惑,而生於地獄、畜生、餓鬼等下三道,因此障蔽正道,故稱報障。

地獄眾生,痛苦不堪,諸種刑罰加之於身,極苦輪流,尤以阿鼻地獄,苦受無間,如火如荼,煎逼熬鍊,非文字語言所能形容於萬一。

畜生類,包括飛禽走獸、水族蟲蟻,野生傍依,弱肉強食。一生之中,幾乎與怖畏為伍,苦受頻繁,彼此相殘,盡在危亡中掙扎;即使成為寵物,除了供人玩弄之外,更是虧欠無算。

鬼道眾生,大多屬於饑餓,有食不能吞嚥,喉如針孔,欲火熾盛,往往為渴飲不得,饑苦如焚,可謂業障深重,聞法但生後悔,沒有修行辦道的因緣。

地獄、畜生、鬼類等三塗眾生,於苦受的時空之中,幾乎處於隨業再造業,永無了期的處於凶險困難的道途上。

所以,佛法是對人說的,要成就羅漢、菩薩、佛,唯有在人道修行辦道才能成就。其他有情眾生必須轉世為人,還要能接觸佛法,修學佛法,才能做得到。雖然,學佛的路上,障礙重重,但有幸親近佛法,就有覺悟的機緣,當知每個業報顯現時,不可再造惡業,又成為見道的嚴重障礙。唯有隨緣消諸業,不再造新殃,才是學佛者應建立起的正知、正見與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