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與媒體 - 千佛山與我

    我不懂佛法,然而千佛山的家風「不管人家對不對,自己一定要對;做對了是應該的,做錯了要趕緊懺悔」倒是讓我頓悟,原來生活中處處可見到佛法!

  • 文:編輯部出處:佛法平均律期數:217期2007年 8月刊

一、親近千佛山的因緣
我不懂佛法,然而千佛山的家風「不管人家對不對,自己一定要對;做對了是應該的,做錯了要趕緊懺悔」倒是讓我頓悟,原來生活中處處可見到佛法!
一直對各種宗教和神明秉持著敬畏之心,在我的認知中,宗教是勸人為善,修身齊家,祥和、溫暖社會之基礎,但一直認為宗教深奧難懂,不敢親近。

擔任台南縣記者多年,主跑關廟鄉,知道鄉內有座千佛山菩提寺,在十多年前,廟方和地方的互動較少,少有機會進入寺廟,平日從大潭埤附近經過,遠遠就可以看到當時還在興建中的大佛,外觀搭著層層疊疊的鷹架,那時就感到好奇,菩提寺究竟是一所什麼性質的宗教團體?為什麼要興建這麼一座壯觀的大佛?

大佛外觀是灰色的水泥建物,相當巨大,當時大潭埤公園還是台南縣軍人公墓所在地,位在陰森森的公墓後方,處在濫葬墓地環繞之中的菩提寺,予人一種遙不可及的神秘感。
平常和地方人士接觸,談及菩提寺,因為地方人士的不了解,對菩提寺的印象總像是隔了一層厚重的紗般,雖然近在眼前,卻缺少一份親近感的遺憾。

我和菩提寺的緣份,起初來自先生的大姨—蓮航師父,第一次到菩提寺,是陪同先生前往探訪蓮航師父,了解到航師父自少女時代就出家,原本在白河的碧雲寺修行,之後才轉至菩提寺,一直追隨著她的師公───雲老禪師修行。
初次的拜訪,對菩提寺留下良好的印象,寺內面積雖然不大,位在關廟鄉高點處,遠眺整個關廟鄉的風景,廟前的二處大潭埤池猶如兩盞明燈,反映出寺廟的幽靜,這都是以往在山下遠看菩提寺所沒有的經驗,不禁令人嘆然,佛法是如此親近啊!只是你有沒有意願接觸而已!

之後的緣份就是千佛山開基卅週年慶,接獲菩提寺的邀請前來採訪,在寺內師父的解說下,方才了解,菩提寺的住持白雲禪師是一位低調,默默宣揚佛法,致力於內部僧尼的素質提升,數十年來自行建立一套制度,還開辦佛陀學院,潛移默化中吸引信眾前來,也在時機成熟時,在開山卅年之時舉辦活動,適時的展現廟方的成果,開啟我和菩提寺之間的互動更加緊密。

千佛山開基卅年慶活動之後,廟方突破以往舊思維,走入地方,結合社會公益,展現宗教悲天憫人的胸懷,也讓地方更加了解菩提寺是地方的「好厝邊」,在幾次的採訪中,發現前來的信眾增加,廟方陸續舉辦多次的園遊會和法會,總是見到信眾將廟內擠得水洩不通的場面。
令我大開眼界的是,八丈四尺高的大佛於民國八十四年完工,列為東南亞國家宗教建物中相當高的一座,蓮花座底層建有密壇,起初並未開放參觀,當廟方同意媒體進入採訪,我當然不能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密壇中環壁嵌佛像共有九百九十九尊,因用鏡子映射,相當莊嚴,再加上大佛本身,共有千尊,因此取名為「千佛山」,令人驚嘆意境之深遠,此處也正是白雲老禪師施行密法之所在,施行之用意在於超度亡靈,祈求社會祥和之氣,老禪師展現出宗教家的恢宏氣度,莫不令信眾折服。
和菩提寺相處的過程中,廟方人員起初和媒體生疏,卻展現出相當大的誠意歡迎媒體採訪,每一次的採訪過程中如沐春風,體會到受佛法薰陶的廟方人員之誠意,令我感觸良深,各位師父展現出相當大的包容和耐心,回答媒體發問的各種問題,而透過媒體報導,讓更多的人親近和接觸菩提寺。

白雲老禪師九十歲大壽慶祝活動,看到信眾不分男女老幼,依序向老禪師跪拜,奉上最大的念力祝福老禪師,廟方的文物室更將老禪師九十年來宣揚佛法的過程和其文物呈現出來,讓各界更加了解老禪師當初弘法的困難,蓽路藍縷的開展出千佛山一磚一瓦,進而衍生出版事業、佛學院等組織,老禪師一步一腳印的宣揚佛法,如今開花結果,成為台灣地區一股宗教的穩定力量。
連續兩年,老禪師以九十餘歲高齡,親自以古梵密法主持護摩法會,兩次我都有幸參加,看著高壽的老禪師事先必須不倒單和禁食,以己修行全力奉獻付出,只為能在如此社會亂象,人民不安之際,發揮一位宗教家的力量,祈求台灣的和平和安定,他不求名,也不求利,反觀世間人,你又能為社會付出幾分呢﹖

今年的春節護摩法會中,老和尚進場前的天降甘霖,讓在場的信眾感到訝異,當老和尚一踏入紅毯進入法會現場時,雨乍然停歇,現場的我也好像感受到神跡般的神奇,這是一股感動,卻又神奇得無以名之。
欣然接到恕師父的邀稿,希望能寫出和菩提寺的因緣,我一則感到高興,卻也擔心對佛法的不了解,無法寫出對菩提寺的確切印象。
記得三月份一天的下午到菩提寺時,和磐師父一番談話後,看到老禪師神清氣爽,眼神烱烱然地站在飄著微雨的庭園中,心中暗想這是一位怎樣的大師!七歲就在生長的中國出家,歷經戰亂,輾轉來到台灣弘法,九十多歲了,還能挺拔屹立、聲若洪鐘的宣揚弘法,對心如迷惘的我來說,如當頭棒喝般的清醒,自問「我對這個社會貢獻了什麼?」

相當汗顏,近年來,媒體予人的印象,已經不是執行公權力的正義之筆,竟被多數人視為是社會亂象之源,每每心中陷入混沌之時,竟會想起老禪師站在庭園中的景象,堅定我不能成為社會亂象之一,提醒自我多懷一份善念,多做一件善事,就是對社會、對佛法的尊重。
我非常喜歡千佛山的家風「不管人家對不對,自己一定要對﹔做對了是應該的,做錯了要趕緊懺悔!」這就是要人自我反省,對錯全在自己的一念間,願天下人以此自勉之!

二、我眼中的白雲老禪師
在偉人面前,感到自己變得卑微!
擔任記者期間,採訪千佛山菩提寺新聞時,有機會可以近距離看到千佛山的開創宗師白雲老禪師。你說他老,他可是腰桿打得筆直,沒有九十歲老人佝僂的蒼老身影,在他身旁跟隨,他健步如飛,而你在旁快步追趕的氣喘噓噓,呼吸聲急促,他老人家還是一派神色自若、安步當車,直覺這位老和尚是練過功夫的,好像武俠小說中的武林高僧。

老禪師的外號、稱謂甚多,有人喚他「師公」,有人稱他「老和尚」,也有人尊稱他「金剛無上師」,但也有人叫他「天才老爸」,他在信眾和追隨者心目中,完全沒有得道高僧的不可高攀狀,幾次的觀察他,一直認為一派宗師竟然有如此的親和力,真是少見!
在千佛山的刊物中,所使用的圖片,老禪師大都是神情肅靜的說著佛法,解釋義理,但我最欣賞的幾幅照片,卻是老禪師露出牙齒,開心大笑的樣子,好像小孩子般的返老還童,雖然師父說老禪師認為不妥,應該少用類似照片,我認為誠如老禪師所說:﹁生活中處處可見佛法﹂。因此佛與人一樣,都有喜怒哀樂的各式各樣表情。

農曆四月四日是白雲老和尚的生日,聽聞師父指出每年此時,老和尚大都是「避壽」去了,以絕食、禁語的方式感懷父母恩德,三年前老禪師九十大壽,象徵登高增壽,是祥和昌吉的日子,在弟子的極力要求下,老禪師才同意舉辦祝壽典禮。
當天祝壽儀式,許多政要名流前往致賀,老和尚表示以往生日不舉行祝壽,是因為生日是母難日,感念母親養育之苦,不敢有祝賀之意,目前多數人接受佛法,進而學習佛法,但是學佛法的目的,並非只是想要「成佛」,而是活出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一席話至今仍繚繞在耳中。

採訪新聞時,曾遇到子女棄養父母,或是未負起責任照顧自己子女,反將小孩交給年邁雙親教養,就此失去蹤影,形成隔代教養情形,因而衍生許多社會問題,每每思此,對老和尚孝順母親之情感觸甚深,目前社會類似子女不孝案情頻傳,甚至還有弒父弒母案件,都讓人欷歔,人倫之中最基本的孝順之道何在!
其次,老和尚舉辦護摩法會之用心,更是令人敬佩,在第一次的護摩法會中,有信眾拍攝法會現場的上空,出現許多大小不等的圓形狀物,有些人以科學的觀點分析可能是相機的鏡頭髒了,但不只一位信眾拍到如此畫面,於是向老禪師請教,他證實圓相即是天王的化身,內有渦紋是「提婆文」,意即梵天之意。

今年春節期間舉辦的第二次古梵密護摩法會,我就打定主意要全程參加並拍攝照片,還特別拉著擅長攝影的先生,以更好的攝影裝備陪同參與。
相當神奇的,我以數位相機拍攝,在邊拍邊看照片的過程中,發現鏡頭中真的出現許多大小不等、彩色的圓相物,相當欣喜,雖然事後將相片展示給部份對攝影有研究的友人觀看,得到的結語也是「鏡頭可能不乾淨」。

姑且不論信與不信,在佛家子弟和信眾眼中,他們認為是天王下凡參與法會,那就是他們的信念,外界不需要特別解讀,或是強行要求他們改變想法,而我在法會現場所感受到的,是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和尚,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疼惜和關愛。
據了解,他在行古梵密法之時,並不是完全沒有風險的,他有可能在行法當中遇到劫難,但仍能感上天之恩,降眾生之福的大愛,祈求冥陽兩利,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宗教家的氣度莫過於此!
有次和恕師父談及站在老和尚面前,會有心虛感,不敢一直看著老和尚的眼睛,覺得自己平常做事和做人有許多疏失之處,老和尚猶如一面鏡子,讓我的過錯無所遁形,自慚形穢。

恕師父回答她剛開始也是不敢站在老和尚前,但老和尚一句「不卑不亢」,從此讓她轉念,自知平常要做對的事,就不會有不敢站在如佛般的老和尚面前之懼。這些話啟發了我,因我還有過失之處,所以不敢面對正直之人如老和尚,才會心生畏懼。
老和尚如同真理,讓我自覺惟有改善以往錯誤的觀念和行為,才能無懼的站在老和尚前,勇敢面對老和尚,才能對得起內心深處最良善的自我,期許自己改過遷善,讓自己站在任何人面前都能有著「不卑不亢」的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