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點?優點!

                                                                                              文/小綠葉蟬
人,是一個整體。完形心理學說,整體不是部分之和,部分之和不等於整體。不好的部分可以改,這是自己對自己說的話。接納一個人,就必須同時接受他的優點和缺點,這是面對別人時,要對自己說的話。

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伴隨而來的:個性灑脫的人比較大而化之,不會去在意小細節;細心的人很容易對小事計較。難道不能兩全?等圓覺了,就可以了。套用一句小野的「網」裡面的話:「都做得到那就去和上帝談戀愛好了!」也可以改成:「都做得到那雖未成佛,亦不遠矣!」

和人做朋友,原本就是欣賞優點,包容缺點。如果眼中只有優點,人會變得盲目;反之,如果只看得到缺點,會變得挑剔。

人是習慣的動物,當一件事發生久了,就會習以為常。這其實是一種生存必需的條件,但是面對朋友時,就必須要自我提醒了。「他對我好是應該的嗎?」人們常常會忘記自我提醒。尤其是距離越近,越會習以為常。所以《梁皇寶懺》裡面說到,怨由親生。所謂的”冤親債主”,大部分一開始都是親啊!此正所謂由愛生恨。

人的一生本來就是不斷的選擇。你要選擇只見缺點,忘記優點呢?還是只見優點,忘記缺點呢?或者是欣賞優點,包容缺點?
如果你選1,那麼痛苦的是你自己。
如果你選2,有一天它會變成1,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人。
如果你選3,那就看你的包容力囉!

或許看倌會問:「那你呢?」三樣我都不選。我覺得應該欣賞優點,並視因緣幫助別人化缺點為優點。我承認我很賊,自己挖的洞本來就是要讓別人跳的,自己也跳下去那不是太遜了嗎?

還有多嘴提醒一下各位看倌,我是用「化」缺點為優點,而不是改。看倌應該記得雲老禪師的《泥沙集》;我現在不是談這本書;而是書名。為什麼叫《泥沙集》?我從第一眼看到這本書就心生疑惑,看完後還是疑惑。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老禪師的另一篇文章才恍然大悟。這就是轉煩惱成菩提啊!人的煩惱有如池中的泥沙,平常不去動它,水面看似清澈。一但加以攪動,混濁不堪。人們的第一想法,總是「把泥沙清乾淨吧!」但老禪師卻不這麼想。如何將泥沙化為有用之物呢?如果泥沙只是煩惱,那麼書名何不叫煩惱集!明明書中皆是有用的話啊!如果所謂的至理名言,若不能加以善用,又何異於一池泥沙!緊抱著那些道理,不能在正確的時候發揮它的效用,這就是所謂的法執啊!所以老禪師說那是一堆泥沙,他就是希望看的人能善用之。抱著老禪師的話,不能夠用它來修養自己,幫助別人,還用來當成舌戰時的武器,那不就是拿著泥沙去抹得別人滿臉泥嗎?搞得別人灰頭土臉的不說,自己的手又何嘗清潔了呢?何不像老禪師所說,將泥沙和水泥,化為混凝土,成就為有用的建築物,讓人能遮風避雨呢?

面對別人,要用什麼心境和心態呢?當然,你可以大聲的說:「你應該如何如何…」或許吧!只是別人也會說:「為什麼我一定要這樣,不能那樣?」這又回到了那個公案。

甲乙兩名僧人起爭執,去找老和尚評理。老和尚說:「一個一個來,兩個一起說我聽不清楚。」於是甲僧說:「老和尚,事情是這樣這樣,我覺得應該是如此如此,您覺得對不對?」老和尚說:「對!」甲僧很高興的走了,於是乙僧不服氣,說:「老和尚,我覺得應該是這般這般,您說對不對?」老和尚說:「對!」乙也很高興的走了。旁邊的小沙彌很疑惑,問:「老和尚,甲也對,乙也對,那不是沒有是非了嗎?」老和尚回頭看著小沙彌,笑笑說:「你也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