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學佛可以成佛

                                                                                                      文/淨慧

千佛山雜誌的封面每期都寫著老師父的“信佛 學佛 可以成佛”之法語。所謂「信為道源功德母。」佛經裡面也提到「信、願、行、證」,信了才有機會入佛門,成為三寶弟子,入佛門還要發大乘願力之心,也就是行菩薩道,發願以後就必須去實行,就是要有修行的過程,而菩薩的願力,當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菩薩要能慈悲喜捨,必須修六度萬行,願代眾生做牛做馬,受苦受難,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修菩薩道更離不開戒定慧三無漏學的修養。

談六度波羅蜜,是「檀波羅蜜」譯為「布施」,能度慳貪。「尸羅波羅蜜」譯為「持戒」,能度毀犯。「羼提波羅蜜」譯為「忍辱」,能度瞋恨。「毗梨耶波羅蜜」譯為「精進」,能度懈怠。「禪那波羅蜜」譯為禪定,能度散亂。「般若波羅蜜」譯為「智慧」,能度愚癡。

般若為前五度之眼目,而五度為般若所攝持,如修布施、持戒、安忍、精進、禪定之時,有了般若的妙智去觀察鑑別,就不致於盲修瞎行了。所謂「五度如盲、般若如眼」,所以五度當有般若的攝持,才能圓滿萬行,成就佛果,否則成了有漏之法。

在《老禪師的話》一書中也提到,學佛的旨趣,在培養般若;學佛的目標,在追求菩提;般若與菩提,是波羅蜜的功德聚。畢竟,有智慧的修行方為正行,而般若又是六度眾德之首,萬行之導,亦是諸波羅蜜中之最勝,但般若也須有萬行莊嚴的需要,如果沒有五度助成,恐怕不能達到三覺圓滿,萬德具足的莊嚴佛果,而登究竟波羅蜜的彼岸了,所以前五度也是助成佛果莊嚴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條件。所謂「萬行無般若,空成有漏因,不契無為果。」

這就是老師父常說的,學佛必須要有修行的過程,而學佛的主旨,是道的修養,業的清淨。否則三藏十二部經典看完,充其量也只是一些知見而已,是成不了佛的。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