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一畝福田

    黃昏時分,浴著夕陽餘輝的田野,猶散發著白晝的餘熱,幾隻飛鳥在空中迴旋;斗笠、鋤頭下,工人正將田裡的蕃薯裝袋送上車,準備載往中盤商或下游養豬戶。

  • 文:編輯部出處:生活與修行期數:225期 2008年 5月刊

                                                                        受訪/蘇承瑞.張麗華

1、蕃薯田與建材

黃昏時分,浴著夕陽餘輝的田野,猶散發著白晝的餘熱,幾隻飛鳥在空中迴旋;斗笠、鋤頭下,工人正將田裡的蕃薯裝袋送上車,準備載往中盤商或下游養豬戶。
家家戶戶時興養豬的50年代,麗華的父親標下了從雲林以南到高雄以北的蕃薯田,大量供應養豬戶的飼料,相當於一個大盤商,因此家裡的工人少說也有150個左右。人人眼中善良又乖巧的麗華,當時才唸小學五年級,在學校已是個無人不知曉的學生,不是幫這位同學買學用品,就是幫那個同學繳學費,只要學校發起樂捐,她必定不落人後,獎學金更是悉數捐出,只因這善良的張家大小姐,自幼血液中就流動著民胞物與、慈心濟貧的因子。

課餘,她會常到父親的辦公室蹓躂,耳濡目染之下,從小學會記賬、收賬。有一次看到辦公室前的走廊,排滿了應徵的工人,突然一個畫面映入她的眼簾,一對似父子模樣的年輕人與老人,落魄潦倒的樣子引起她的關注,聽員工說他們父子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麗華就央求父親優先錄取那位年輕人,只因麗華見不得別人受苦。也因小時候與家裡的長工接觸,讓她隱約體會到市井小民為生活掙扎的辛酸,目睹周遭許許多多不公平的事,她立志將來要當法官,為弱勢伸張正義。

天生的一份慈心,讓她無論走過乞丐的身旁或是參加山地服務社、認養孤兒,心底總會觸動一絲憐憫。幾年前,她下班經過住家附近的街角,無意間看到一個約70多歲的阿桑在寒風中撿破爛,風聲夾著蒼啞的咳嗽聲,面容憔悴難掩,身子瑟瑟發抖,即將過舊曆年了,阿桑的家人呢?她應該有家人吧?麗華觀察了一陣子,忍不住向她詢問身世,原來是因兒子不肖,敗光了家產,媳婦更是不懂孝順,連她收破爛的錢都要伸手拿。麗華知道了她的情況後,就把身上的錢悉數予她救急。那阿桑感動的直落淚道謝:「太太!謝謝妳!謝謝妳!我生病了,正好可以用這些錢去看病,剩下的錢再去買一桶瓦斯,我已經好久好久沒洗熱水澡了....」

過完年,又在路上相見,阿桑的眼光赤裸裸地訴說著茫茫大海抓到一根浮木脫難的渴望,她對麗華哀求著:「太太!拜託妳幫我兒子找一份工作好不好?求求您!」那時麗華的工廠其實員工已滿,但不忍心看阿桑連生活費都無處張羅,就請按裝師傅幫忙培訓阿桑的兒子。或許緣於「好心有好報」吧!麗華公司的生意突然暴漲,訂單不斷,就連增加十名員工也不足,連阿桑的媳婦也加入了,基於麗華是個外人都對她婆婆那麼好,她怎能坐視不管?自此阿桑的媳婦、兒子也受感動,對阿桑更加關懷、孝順,阿桑終可安享晚年。

麗華在生意上跑第一線,清楚明白客戶的需求,常在客戶的要求下,研發或改良出新產品,十分熟知商機所在,也因此使業績快速成長,相對的提高投資報酬率。心地善良,樂善好施的麗華是這樣想的:賺100元,拿出10元布施,何樂不為?所以,後來她還想成立一個慈善基金會,實現從小的夢想,但千佛山已有一個「慈善基金會」了,她乾脆加入當董事,所以身為慈善基金會的一員,她一有空就會去作訪視、救濟、頒助學金等的活動,或是配合節慶活動,像浴佛節到老人院走一走,實際奉獻一份三寶弟子的大慈大愛。 

2、積善之家良有善慧 家庭的經營

愛,從來需要兩個人共同營造,也須共同承擔,麗華與另一半的婚姻維繫於互信、互知與尊重。回憶與承瑞的初相見,就有鄰家兄長的熟稔;承瑞看似沒有個性,卻有一股修行人的氣質,是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人,慈悲心與包容力很強,他的處事原則是:即將與他人爭執時趕快退一步,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哲理,自然對方的火氣化於無形,因此在同學、同事、朋友間的人緣極好。
談到那夙慧早顯的兩個兒子,目前皆在國外求學。老大從小立志當醫生,去年考醫學院時,日日埋頭苦讀,誠心感恩佛菩薩的慈悲加持,如今已順利錄取。小時候老大只要一架高分貝的顯微鏡,他可以躲在房間研究整天,足不出戶,是老師得力的小幫手,準備實驗燒杯、印製講義、教同學電腦、幫同學複習功課....不一而足;麗華記得電腦剛上市時,承瑞買了一堆電腦書放在桌上準備猛k,誰知老大拿去看,一個禮拜後麗華因為疼他就幫他買了一部電腦,哪知昨天才把電腦送回家,隔天下班就看到整部電腦已遭拆解,麗華看了差點沒暈倒:「你這孩子怎麼搞的?一部五、六萬的電腦弄成這樣.....」他卻說:「媽媽!您不知道啦!我如果不把它解體,那如何做研究與組合?」
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麗華於是放下此事。果真自小學五年級起,他就有能力組合一部電腦,還義務的幫麗華公司作電腦維修,連學校的電腦老師也叫他幫忙,往後麗華心裡明白,因此不斷的買電腦新書讓他汲取最新資訊。
老二呢?目前讀高一,猶記得懷老二的前三個月,作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夢,就像個傳奇:主臥室內,夜晚本只一盞朦朧的小燈,突然整個室內的燈好像全打亮了,一個快頂到天花板高的修道人用台語說:「你們家要多一個人來吃飯了!」說完就往天上飛;本來想只生一個孩子就夠了,哪知該來的就是要來,這宿世的緣拋不開.....。

還好老二從生下來就好照顧,清秀乖巧,多才多藝,小學五年級就彈得一手好琴,聖誕夜或節慶,老師、同學總愛找他伴奏。培養孩子方面麗華有一套,她會買精裝本的百科全書讓他閱覽,這套百科全書可是含蓋了天文地理,無所不包。關於老二,讓麗華印象最深刻的是:國一時麗華帶他到寺院去,聽到「懺悔文」,麗華發現「奇怪」!怎麼好一陣子老二都不說話,還把頭撇向窗外,仔細一看他竟然淚流滿面,哭了,哭得很傷心。問他為什麼哭?他說:「觸動了我的心,太感動了!」之後暑假又帶他去參加法會,休息時刻聽到佛教音樂,他對麗華說:「太好聽了!這個以前我就聽過了」,麗華說:「你很奇怪!媽咪也沒買過這個,你在那裡聽過?」、「我不知道,感覺就是聽過,一切都很熟悉,唸經好像也聽過、唸過。」總之,麗華覺得他很特殊,但無論如何須以平常心來栽培他,想想娑婆有情來來去去,有業、有道、有願,那一世遇到哪位聖賢,剎那間點亮了心,一世又一世將佛陀的道理往心靈深處萌芽、扎根,幾經轉折蔚然成蔭,不就像這一生的寫照,麗華想:「一定要好好把握,跟著老和尚修行。」

3、千里因緣一線牽

說是千里因緣一線牽,沒錯!但這必須從承瑞的故鄉“永安鄉”說起──“永安, 一個溢滿祝福、純樸的鄉鎮,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它在哪裡?它就位於高雄縣靠岡山鎮的地方。

永安有四大家族,其中黃家令承瑞印象深刻;因為黃家有位大哥哥叫黃修,用功又乖巧,承瑞只差他六歲,鄉裡的父母教育小孩都拿他當榜樣,因為在當時能考上國立大學在永安鄉是一件非常體面的事。

在承瑞的印象中,黃修大哥哥總是關在書房用功,後來又到外地讀書、教書,平常並不多見,承瑞倒是跟黃修同年齡的弟弟玩在一起,沒想到有一天消息傳來,黃修出家了!真是令人驚訝萬分,兩人同鄉卻各自奔赴理想,闊別兩地。直到83年麗華按址到一個地方去收錢,沒想到正是千佛山裕誠路的高雄講堂。麗華一見是道場非常歡喜,不但不向師父拿材料與施工費,還把口袋的錢全拿出來供養三寶,之後一有法會便去參加。所以承瑞也知道了千佛山這大家庭,後來只要寺院有建築上的問題,比如:裝置隔音窗戶、水管不通...等等疑難雜症,承瑞都盡量幫忙。

那時候承瑞只知道黃修大哥哥也在千佛山出家,但來去匆匆始終沒見著。剛好有一回,承瑞的工地要請五位師父作灑淨,沒想到當天竟是旭師父領眾法師而來(旭師父目前已是千佛山菩提寺的住持和尚)。承瑞乍見旭法師一身袈裟飄逸,精神瞿爍,兩人依稀記得小時候的模樣,時間縱然相隔良久,但共飲永安之水,精神依然息息相通。兩人相見甚歡,中午一起吃飯、聊天,從家鄉聊到寺院,從寺院一直聊到佛法,炎熱的天氣,清涼潮濕的風從樹梢迎面撲來,兩人倒也十分快意。

4、品咖啡談色空

所以,許多緣交錯相成,讓麗華覺得一個蒙受佛法滋潤的世界,正以無限之姿向他們一家人開敞,連身邊的朋友也有這個福報得以親近老和尚。

有一次麗華約了一個朋友一同去聽老和尚說法,下了課那位朋友問老和尚一個問題,老和尚不馬上作答,卻說:「這個問題等妳想通了再來問我」,過了一年,那朋友打算再去印證所思所得,再次正式請益,她就與這位朋友在客廳與老和尚聊了一個多小時,感覺老和尚平易近人,舉例淺顯易懂,這次問什麼老和尚都會答,兩人甚是歡喜。但是麗華聽老和尚的有聲書籍DVD是一聽再聽(連出國都帶著),其中尤以168個字的心經,甚難領會,究竟什麼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法義?

三位師父來訪,昨日承瑞就已聽麗華說了,於是一過中午他趕忙把公司的事稍加交待就趕回家,緣於他泡了一手好咖啡,大家便坐在客廳邊聊邊等著。座中有教授師知法師,麗華一見哪能放棄這麼好的求法機會,便向知師父請益“色空”之義?

算算時間,咖啡經過研磨,大概已在爐火上,果然沒錯!陣陣咖啡香從餐廳飄向客廳,知師父說:「好!那我們就以咖啡為例來說色空義。」知師父說:

「“空即是色”,這“色”是五蘊的色蘊,色蘊相應於外面的色法,形成心法,關係到色心相應的問題,須五根與五塵接觸,加入意根,那個“我”才意識到咖啡的香味,明白的意識到這是什麼,這也是因為曾經喝過咖啡的緣故,如果喜歡咖啡,聞到咖啡覺得香,這時已產生“色心相應”了,自然會觸發欲望,發起五蘊“受、想、行、識”的變化作用,否則怎會覺得好喝?但如果淡化了欲望,喝不喝咖啡都一樣,即使咖啡飄香,色蘊不起,欲望成空,這就是“色即是空”的道理。」

「只不過“色即是空”的“即”不能解釋為“就是”或“等於”,否則“煩惱即菩提”──煩惱就是菩提,便說不通了,而是要能轉化,也就是說“煩惱與菩提”是一體兩面,呈現的是道與業的關係,是煩惱?還是菩提?就看我們怎麼去轉!再說“色即是空”的“空”是空其相,不是空其體,因為一個完整的佛法關係到“體用相境”四個原則,但是我們要先從“相”下手,慢慢的才講到“境”,由“相”去體悟“空”,一切有為法便如夢幻泡影,執著之心會慢慢突破。」

「提到“空不異色,色不異空”,佛法告訴我們一切的法,基於因緣和合才會顯現成“相”,所以法原本是不存在的,“空”就是空在這上頭,因此在原來因緣不和合之前,一切都是虛空的,因緣和合後若離散了,會再顯現虛空。就像現在是中午,太陽當空是色法顯現的時候,到了晚上,境界一轉,月亮出來了,太陽又空掉了。因為我們講的是大乘佛法,所以絕對不要把空當成否定,好像什麼都沒有了,那就成了斷滅相,一遇到人事緣境不順時就想逃避,認為我跟這個人的緣不好,我不要理他就好了,其實顯現的還是自心的傲慢,不免有否定別人的意思........。」

一面啜著咖啡的麗華,看著窗外藍空中有雲、有日,尤其陽光份外亮麗,她似乎略懂何謂「色與空」了!但說懂,其實懂的也只是一些概念而已,不過這真是一個微妙的午后,一面品著咖啡,一面聽知師父談色空,麗華臉上綻著欣喜的笑容,這會兒好像是坐在般若寺上佛學班一樣,學佛是學覺悟,修行不就是福慧雙修、調整自我嗎?想起小時候跟家裡的工人去挖蕃薯,那蕃薯田是一大片一大片,小時候感覺一望無際,現在呢?她的心裡也有一畝福田等待耕耘,而且是生生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