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採訪 不負如來不負卿--生命美好的際遇

    俗名許正雄的湛空法師,早年在地方上出名的角頭老大,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認識了吳寄生與美淑夫婦,聊到了佛法,也許是佛緣到了,接受教誨,幡然省悟,立誓重新做人,改掉了長期菸酒的惡習,剃髪染衣出家修行。

  • 文:編輯部出處:人物採訪期數:385期2023年03月

人物採訪  不負如來不負卿--生命美好的際遇
受訪/美淑與敏綺居士
整理/編輯部

 

菩提寺每逢週日或週二佛學班,最常看到的景象是:學員陸陸續續的踏進側門,有的遙遙在前,有的從後趕上,或寒喧或微笑,交換一字半句。緩緩的經過廣場或拜庭,晨光照在他們的衣袖,朝氣飛揚在空中。

 

在這些學員裡,經常可以看到吳寄生、美淑與敏綺他們一家人,眼神晶亮,微笑盈盈,互相扶持鼓勵於菩提道上,真是名符其實的佛法家庭。「精進菩薩呵!」我心裡這樣稱呼他們,且暗暗讚歎著。

 

全家學佛行

大小活動都可以看到你們,好難得!你們真是佛化家庭。

 

女兒敏綺說: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和尚在書裡表達的理念與理想,讓我產生好奇,想了解「依此而建立的制度與教化是什麼樣子?」起初喜見父母有機會來學佛,增廣見聞,擴大社交圈,慢慢的我也加入陣容,總是包裹著意外與驚喜;有空就陪著他們來學習,媽媽還叫我皈依呢!

 

父親是老和尚的忠實讀者,蒙受禪思照拂,一拿起書便愛不釋手。《雲水悠悠》他直誇好看,噢,原來如此!這本書看似傳記體卻像小說,細述生動,法味濃厚;我受父親的影響,也開始棒讀《雲水悠悠》,這是我看的第一本老和尚的書。老和尚曾說:《雲水悠悠》中的對話含藏三藏十二部的諦義,能參悟出什麼就是半個禪師;可是大部份的人只沉迷於故事情節,並沒細思書裡對話的義涵。

 

原本我對佛教的印象只有念佛,親近千佛山後,對佛教的印象完全改觀。佛教不神祕、迷信、消極,如果將佛法注入心靈,運用在現實生活中,便會有奇妙的觸發。學佛後,哪怕個性稍微改變,同事與朋友就會覺得妳整個人容光煥發;如果聽從老和尚教的「運用思想,發揮智慧」,言行與過往迥異,同事與朋友就會說「敏綺!妳變了!」大概就是這樣的情形。

 

「心存和樂氣,念起無怨尤。」這是鑴刻在三寶殿前的石碑法語,我常記取!更有那千佛山家風「不管人家對不對,自己一定要對。做對了是應該的,做錯了趕緊懺悔。」都是修行的下手處。的確,三寶是眾生的良田益友,可敬可依,因此,從好奇到相信──看到雙親法喜充滿,我在心底不免說道:我喜歡來菩提寺,舉凡法會活動、上佛學班、跟師父們互動,不斷覺察自我以塑造內力,在這蘊育佛法的搖籃、法的園圃,必定有成長的進境。說明白──我願在這裡汲取養分,發揮生命的價值;這裡應有珍貴的典範可以傳遞,佛法的義諦被感知,我相信修行自有它航行與抵達的方向!

 

●親子間的互動  

美淑個性開通,早就放手任孩子獨立自主,她相信自己的孩子資質不差,乖巧懂事。哪怕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一家人共同分析問題,討論對策,彼此做良性的交流。上一輩寶貴的知識經驗可多呢!他山之石可攻錯,而孩子有時是一面鏡子照鑑長者。

 

這是我對他們一家的印象:為母者溫和慈柔,父親幽默內斂,孩子乖巧,大家珍視著這個家,若意見不同就直抒心曲,互拋觀事情的角度。老禪師云:佛法就是要去面對問題、認識問題、化解問題,探討其中一連串的「為什麼」,佛法能滌洗心靈。說起「角色互換」饒富有趣!母親拋出豐富的人生經驗;女兒拋出新的觀念,譬如敏綺會說:「媽!您在想什麼?垃圾車快來了!」

 

緣於美淑一向勤儉難以斷捨離,所以丟垃圾、資源回收曾經成為一道難題,站在雜物舊貨中作人天之戰。敏綺一句話鏗鏘有力,當下點透母親:「媽!用得到的是東西,用不到的是垃圾!」她也願去嘗試,慢慢的體悟到「斷捨離是對生活的整理,也是空間的新規劃」;好比心裡囤積著情緒,受俗事綁住,若想過著極簡、疏朗的生活就要懂得捨。後來美淑也喜見鄰居撿回舊物,原來斷捨離也沒什麼不好,別人用得上不是好事一樁嗎?佛法不也有對人與物的布施?不論捨小還是捨大,把多餘之物還諸天地!舊物再現新用,即是一種貼心,一種物品的變奏。

 

●敏感體質的特徵

美淑與菩提寺結緣甚早,六十一年,二十歲的她曾來過菩提寺,那時菩提寺只有三寶殿。因為她身體不適,又有敏感體質,常出現一些不尋常的現象,經人介紹到台北學靜坐,後來又有一位關廟人士介紹她去菩提寺,因為喜歡那裡清幽、單純的環境,就常去打坐、拜佛,那時老和尚還沒入駐菩提寺。所以她跟菩提寺早已結下這段難得的法緣,只因某種原因又另覓他途,直到老和尚圓寂了才又踏足菩提寺。歲月奔馳,四十年匆匆而過;記憶中,景象恍似在眼眉之間留連,一切是那麼清晰。

 

美淑說:會再續前緣,是因為想把手中的「台南大覺同心會」這個社會團體交給菩提寺,才又找上千佛山。久遠的緣牽,今天又重述這個老故事,斯情斯景,喟歎的是老和尚已圓寂了!奇的是有一晚我竟夢到他老人家,那時即屆退休,有一天陪同修寄生來菩提寺買書,中午小睡一番,不可思議的是老和尚竟入夢來。我以為他跟後面的人揮手,結果轉頭一看竟是找我。他把我的手放在如念法師手上,我都沒看過念師父,直到去上止觀課,教授師念師父對我說:「妳是新同學哦!」我頭一抬「哦!原來是妳?」萬分驚訝──終於見到夢中人了!內心唏噓不已,從此與同修一起來上佛學班,他日日埋首閱讀老和尚的著作,置身浩瀚的法海。

 

我從年輕就有敏感體質,可是我不會到處求神問卜,誆惑他者;每當下班後有人來找,我也樂於幫他人紓解困難,即使半夜上門也不喊累。慢慢瞭解到:我們無法擔受別人的因果,凡夫眾生無始以來的業障,不是我們說了就算,造業還是要受報。好像你欠人家錢,我只是暫扮和事佬商請對方「緩償債物」,暫時歇息相安,重要的還是依教如法才得究竟。有時我引介他們到寺院當義工,去修自己的福德資糧,且注意心性的修養,念念佛號,持唸大悲咒、《心經》都是好的!正所謂「諸業隨緣了,切莫造新殃」,我有耐性慢慢的帶領,讓他們能親近三寶,遠惡修善。可是總有令人惋惜之處,譬如剛開始一臉虔誠,少無罣礙,等稍微好轉,卻滯礙不前,又添幾許煩惱波瀾,我起了一個念頭:「何不成立一個念佛會?」

 

這樣的畫面教人感動,他陪那些人走過泥濘,使惑者不致忐忑不安,他們曾經不知何去何從....

 

美淑自有她的處世之道,踏實、謙和的她說:我以前曾是大賣場的住場人員,產品的品牌何其多,為了對產品的內容有個清晰的介紹,時勢所逼就回家練習,一直熟練到產品的講述順暢為止。果真皇天不負苦心人,業績拼到了,講解也沒誇大其實,真是「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想到其他問題也可以這樣行,學佛就是學智慧!那時公司給我們很好的福利,譬如:每年都以開會、聯誼為由,帶大家去名勝景點旅遊,我十分感恩老闆的好。

 

●敏綺在職場的佛法運用 

敏綺表示:如果在職場佛法能活用,大家也會給你回饋,覺得妳的心性不錯。平常我沒多少時間跟同仁接觸,可是偶而聊天,有時對方會訝異:「妳年紀輕輕的,怎麼懂得那麼多佛法?」他不知道我有一個強項:彼此投緣,建立感情,他們才容易把我的話聽進去;如果對方得到實際的幫助,問題得到化解,我連腳步都覺輕盈,其實我只是審視當下的情況,盡量察知別人的需求罷了。

 

例如:某次上司討論人事推舉,準備組隊執行一個計劃,要先選出適當的人選。消息釋出就有人說:「某某進來可能會影響團隊喔!」「到底用她還是不用?」這時有人建議:「去問敏綺吧!她比較中肯、中立。」原來,我在大家心目中是一個和平主義者,竟把選賢與能的大權交給我,分明是一語定江山。這時老和尚的法語浮上心頭:「不傷害別人,也要保護自己。」在對她回評時我不會全盤否定,因為佛法認為「善中有不善,惡中有不惡」,黑白之間還有灰色地帶呢,評斷一個人時,要考慮到他的配合度與優缺點,不能只顧自己的喜憎偏見。

 

我在公家機關上班,常被上門的人誇說「親民愛民」,只因學佛改變了我,某次我有所感悟──大家居住在不同的角落,白天曬著同一個太陽,夜晚卻被不同的燈光照耀著,如此每個人都能閃耀光芒,各有各的生命與生活,如果能做到「將心比心」那就是佛心!不是嗎?就在一天前被視為「怪咖」的那位阿吉桑又來戶政事務所,聽說他情緒常不穩,季節一到不明原因就會發病。那天,我在座位上觀察他,逐漸了解一些事情:我想自己學佛了,應該有不同的表現,不妨體會他與外界格格不入的心情,就和藹的端一杯茶給他,又跟他聊了幾句;由於我們是第一線,我希望他不會一上門就感覺受睥睨,覺得我們在逃避他。

 

●落實菩薩行

台南市有一個大覺同心會,它是一個正信佛教道場,先前是湛空法師創辦的,後來交托給寄生與美淑夫婦管理,當時湛空法師創會緣起及心路歷程是這樣的:

 

 俗名許正雄的湛空法師,早年在地方上出名的角頭老大,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認識了吳寄生與美淑夫婦,聊到了佛法,也許是佛緣到了,接受教誨,幡然省悟,立誓重新做人,改掉了長期菸酒的惡習,剃髪染衣出家修行。

 

有一次記者盛竹如來採訪寄生與美淑居士,節目名稱是「台灣人物傳記」,美淑說:「不是我們棒,而是他願意改變!」就在民國八十三年湛空法師發起成立了「大覺同心會」,專門為出獄的更生人服務,讓他們免除萬念俱灰,再走上回頭路的痛苦,如今已有上千位受刑人因為他們的協助,重新做人。法師四處奔波,只為求讓悔改浪子有一處精進用功的會館,在八十八年更成立了大覺佛學院,方便大眾參學。同時大覺同心會每年也安排了近數百場次監獄的教誨課程,每月投入教化課程達數十幾場,並獲得法務部頒發優良教誨證書。

 

可見,這對賢伉儷真是菩薩!以其修養的力量勸說黑道大哥浪子回頭,茹素唸佛,走入佛門,這是多大的能耐啊!

 

湛空法師往生後,寄生與美淑居士的能力與品德他們信得過,護法會就把大覺同心會交付給他們,期望賡續弘法之用,多多發揮價值饒益。目前「大覺同心會」已接付千佛山,期望能活躍運作,秉持「信佛、學佛,可以學佛」的理念,邀請法師來講經說法,舉辦各種利益社會,提昇心靈的公益活動。美淑一家人感念學佛、親近三寶,讓他們創造出更寬闊、多維時空的生命疆野,如此,人生無不是美好的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