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廣場 感念良友援引金剛經精義受益

    其中第十節有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說對於一件事或一個意見不要太執著,要敞開心胸 一切歸零,即生清淨心才能海納百川,容納各不同意見。

  • 文:鐘福松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84期2023年1、2月合刊

徵文廣場 感念良友援引金剛經精義受益
/鐘福松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民國62年,我與外交所廖君同住在政大研究生宿舍,兩人時常談論近代西洋哲學思想,某次廖君把剛完成準備投政大期刊的一篇文稿〈尼采哲學思想之我見 〉要我看看有否需增補之處?我看完之後,自覺慚愧,學術內涵差廖君太多了!不過還是掰了些意見,尼采為存在主義之先驅,其哲學思想提供納粹主義很多養分,而納粹德國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生靈塗炭,戰後存在主義式微,代之而起的是人本主義興起,建議結論時以人本主義批判之。

 

過了一周,廖君告知被退稿,邀我去問問編輯理由,編輯回說此篇文稿太極右偏激,不宜刊登,兩人摸摸鼻子回宿舍。途中我說蔣介石在民國二十幾年送蔣緯國去德國軍校學習,那才是極右思想,廖君很平靜地說:寒假期間曾到基隆暖暖附近山區海會寺,聽聞住持道源法師講解《金剛經》。其中第十節有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說對於一件事或一個意見不要太執著,要敞開心胸 一切歸零,即生清淨心才能海納百川,容納各不同意見。當時我愣頭愣腦的,但還是把這句記在心裡,過了幾個月,廖君通過外交人員特考,不久就外派到德國漢堡工作。

 

  他鄉相遇 聆聽學佛經歷

民國82年,交通部觀光局派我去北歐哥本哈根,參加丹麥國際旅展。當我與觀光局駐德國辦事處主任在展覽會場布置台灣攤位時,台灣外交部當地的一等秘書前來協助,結果是廖君,兩人相見甚歡。當晚餐敘時廖君告知已皈依佛門 ,在自家住所設置小佛室,每天做早課時常靜坐,每次返台述職時,都會去聖嚴法師道場請些著作回德國研讀。他偏愛禪宗,當然他還說了很多學佛經歷 公案,對我而言,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但我還是感謝他提示“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對我身任企劃組長在公務處理時,能接納各方意見提出不同方案,呈給局長、部長決策參酌。

 

 皈依學佛  更感念廖君

 民國90年,我掌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內人辦理退休,時常來嘉義並相偕去嘉義講堂,過了七個月,講堂當家師若奘法師代表白雲長老為我主持皈依儀式,正式成為千佛山佛弟子。我欣然將皈依事傳知廖君,並寄去白雲長老著作《金剛經集義》《微塵集》《影子》等書冊。過了個把月,廖君回函說我有福報,能拜在白雲長老門下,並告訴我曾讀過白雲長老多次在《佛印月刊》發表些針貶當時佛教界不適合的作為,筆鋒犀利,見解獨特,甚獲同感,要我多多研讀長老著作。

 前一陣子去台南市政府參加評審會議時,遇上一位成大退休教授,他也學佛 ,也喜好禪宗,兩人談啊談,竟然談起廖君,他說廖君2009年退休後,關閉臉書,從不與外界聯繫,大概是潛心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