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經要解 - 九十波羅蜜(燄)

繼續介紹九十波羅蜜其中的第二十一個“燄波羅蜜”。

“燄”是火燄,如果以現代的名詞來說比較容易理解,就像太陽的輻射;所以燄是一種輻射。但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人不了解輻射是什麼。若以火燄來說,大家看瓦斯爐的火燄如果是藍色的,表示這是正常的火,如果冒出來的是紅色,那表示不正常。可見“燄”是它的實際的作用,就像太陽一樣,談“陽燄”,表示我們需要的是它的輻射能,好比:紫外線、紅外線;這些輻射線對於萬物,有的有幫助,有的具傷害性,如果知道火燄像燃燒的瓦斯一樣,就會知道什麼現象才是正常的。

為什麼要談“燄”的問題?俗話說“氣燄高漲”,表示從一個人說話的聲調、表情、言語與行為上來看,就知道這個人很驕傲。所以,氣燄高漲是以“燄”來形容他的傲慢,否則很難捉摸究竟行為與言語的表現,怎麼樣才算是傲慢?我們看運動場上那些打籃球灌籃的人,如果是一個大個兒,灌籃沒什麼了不起!因為天生就個子高、手臂長,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為他們鼓掌?其實,有沒有看過一個矮個兒去灌籃的?沒有,對不對?因為他們不可能表現出像高個子灌籃的特色,可見“燄”是一種特色。

如果這麼去看,就知道“燄”究竟在講什麼?好比一個人的智慧很高,若以佛菩薩的法相來說,佛菩薩智慧的光芒,以頭部為瑞相最多,你們看大部份菩薩相的頭的正後上方都有一道光圈,那是智光不是佛光。如果全身發光,那就表示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是一位已經圓滿了的佛。因此談燄,通常會以適合人,並且以人能夠理解的方式去看,如果這個人的智慧表現得非常圓滿,那麼燄就成了智慧的表徵。就像健美先生、健美小姐,他們的燄是擺在什麼地方呢?絕不只是說這個小伙子長得很帥,那個女孩子長得很漂亮而已,一定是他的身體肌肉訓練得很好,可見,燄的位置又不同了!

再看寫字,正楷字與龍飛鳳舞的行書、草書,如果覺得行書、草書才能顯現燄的現象,正楷就沒有,其實這種看法是錯的!基於“燄”是一種特色,不管你用什麼方式表現出來,這種特色必須是大家公認的、能接受的,否則淪於作怪也是一種特色,比如一般人為什麼說小丑是逗人取樂的,不說他是一種燄?其實小丑也有他的特色啊!就因為這特色不是一般人都需要的,想想如果人人都去做小丑,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可見“特色”是一種莊嚴,是一種對人有利益的,所以,講“燄”一定是有饒益性的,否則像赤道的太陽會灼傷人,因為日光裡有紅外線、紫外線,不都是輻射嗎?一般說來人體比較適合紫外線,紅外線容易灼傷,但這種情況並不表示就是肯定的!因為如果接受紫外線超過時間也會造成傷害,而紅外線在某一個時刻也有它的好處,可見談“燄”,是談它的利益,不是傷害。

再看下一個幻波羅蜜,“幻”是幻想,從這兒就知道“夢”與“幻”是不同的,夢是夢、幻是幻,幻是一種錯覺。好比在沙漠地帶有所謂海市蜃樓、空中樓閣顯現,事實上那是一種幻覺,可是很多科學家卻說沙漠顯現的幻覺,是從另外一個地方經過光反射過來的,其實不是的!沙漠地帶很乾燥,“乾燥”中會有一種熱燥氣體,有時人可以感受得到,比如:在沙漠裡面走路,如果穿的是長褲,把褲腳綁起來與不綁起來就有不同的感受,如果把褲腳綁起來,氣體就不會滲透到身體裡面,否則氣體往身體裡面灌,最後會造成很多不好受的現象。我們看天上的雲彩,究竟雲彩像什麼?其實“雲彩”什麼也不像,一切是幻覺而已,可見“幻”是一種感覺,是不存在的,或是自我意識的感受都可以稱為幻覺。

所以,談幻波羅蜜,以法而言,是教你怎樣去面對問題,如果藉著禪定可以消除散亂,那麼請問一個人散亂的時候,怎麼拿個禪定來消除散亂?其實這當中是訓練自己在散亂的時候能提起正念,使散亂慢慢沈靜,這才是禪定工夫。但一般人卻誤解,以為遇到散亂時可以拿禪定來對治,如此佛法變成了武器,現實成了敵人,拿武器打敵人,這就是目前佛教最流行的現象,以為禪定可以消除散亂,其實不是如此。就像有人問什麼是佛法?其實,佛法不離世間法,但世間法不是佛法,出世間法也不是佛法,也就是說如果煩惱是世間法,菩提卻不是出世間法,因為煩惱是一種不自在、身心不安的現象,它是由無明而生起的,緣於對事物的不瞭解才會造成煩惱,如果瞭解了就不煩惱了。

所以,煩惱顯現的時候,是世間法;而煩惱人人都有,要怎樣去出離、突破煩惱呢?就必須有道理方法,依於這些道理方法去突破世間法,這才叫出世間法;所以必須依於一些道理方法才能突破世間法,最後所完成的結果,這整體的表現才叫做佛法。因此很多人以為世間法就是世間的,出世間法就是佛法,但出世間法怎麼會不是佛法呢?比如一本佛教的書,其中有很多道理方法,說明可以出離世間,但那是不是佛法?很簡單!能用得上、能化解問題,才能顯現出佛法,可見佛法是覺悟之法。所以我常說煩惱是世間法,其實菩提還是世間法,因為菩提是從煩惱中顯現出來的,可是很多人認為煩惱是世間法,菩提是出世間的佛法,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說從煩惱中化解煩惱,經過突破、完成一種現象才是菩提?或這種現象的結果叫做佛法?因為,菩提並不是佛法,必須要能從煩惱中間顯現出來,能夠化解煩惱,使煩惱不存在了,這時完成的才是菩提,或者叫做佛法。

可見不能夠以幻覺的方式去看,否則煩惱來了,禮禮佛就不煩惱了?但禮禮佛暫時是不煩惱了,其實幻覺仍然存在!因為你所煩惱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只是暫時把煩惱放在一邊,可是很多人就認為禮佛就是佛法;以為煩惱來了,我禮禮佛,煩惱就不存在了。假設現在家裡有一個人生病了,你一直煩惱不已,去禮佛,祈求安定下來,是不是那個病人的病就好了?其實生病是個問題,因為病的問題而煩惱,可見問題並沒有化解,怎麼能說禮禮佛煩惱就消失了呢?但是我們常常就生活在這種概念中,結果所謂的幻波羅蜜,那是一種幻覺完成的,其實並不是真正幻波羅蜜的道理,那麼真正的幻波羅蜜是什麼?由於人本來處在一個幻覺的自我意識而去起分別,所以,現實生活中須要有道理方法告訴你,透過認識、瞭解,才有突破的機會,這一種方法就叫做幻波羅蜜。

再看第二十三個不垢波羅蜜、二十四無淨波羅蜜,二十五不汙波羅蜜,這三個單元可以合在一起談,垢是骯髒的意思,淨是清淨,不汙的汙是一種染的意思。先談不垢與無淨,這兩個很容易混亂,不垢是依於有垢,無淨是依於人會執著於淨,這兩個名詞要分別清楚,因此有垢有淨是關係到不汙的問題,產生汙染之心就會有垢,亦不可執著於淨或不淨,這三個波羅蜜如果放在一起就知道它的法義是什麼。

譬如說“垢”是業,“淨”是道,“汙”又是什麼呢?由於“業”是因為造作而成的,但淨以道而言也是修養所成,其實兩者都是一種汙染之心,所以“汙”的本身是一種計較、執著的行為,如果認為這個東西好髒,是因為有汙染之心才會執著於垢。但執著於有淨,其實也是不可信的,因為淨與垢都是一種汙染之心,這三個波羅蜜,舉一個例子來談最容易把握。好比洗澡、洗臉要用毛巾,你拿一條乾淨的毛巾洗臉很自在,然後再拿這條毛巾來洗澡,還是很自在,這當中有沒有染心?有!是一種執於乾淨的染心;如果先拿這條毛巾來洗澡,然後再拿來洗臉,你的分別就不一樣了;你一定會把剛洗過澡的毛巾,用肥皂把它清洗乾淨再拿來洗臉;可見所謂垢、淨、染或者汙,人就是會去執著一些現象,所以才告訴你不垢、無淨、不汙的道理方法,但以這種方式去看,並不是叫你不在乎,要聽清楚這個道理!如果這條毛巾先拿來洗臉,再拿來洗澡,是很自然的現象;但如果先拿來洗澡,再用肥皂洗一洗拿來洗臉,也無可厚非,但如果你認為何必那麼計較,拿毛巾洗澡也是你的身體,拿來洗臉還是你的身體,這同樣是有汙染。

如果以不汙來說不垢、無淨,把它當成一種自然的現象,不起分別,好比毛巾先拿來洗臉,然後拿來洗澡,就不需要拿肥皂清洗毛巾了,如果把毛巾先拿來洗澡,然後用肥皂搓一搓、洗一洗,再來洗臉,這也沒什麼,都是一個不汙的現象,所以告訴你要不垢、無淨,必須先明了不汙,如果不能做到不汙,任怎麼做都是汙染的;所以一定要瞭解這三個波羅蜜之間的關係。談不垢,是因為人往往過於執著“垢”或“淨”,兩者都是因為有汙染之心,所以才提出不汙波羅蜜的道理。

其實如果真正不起汙染之心,拿毛巾洗臉再洗澡很自然,而洗完澡用肥皂把毛巾洗一洗,再洗臉還是很自然,否則不管你用什麼去分別而計著都是汙染,毛巾拿來洗臉還是洗澡,其實毛巾本身並沒有問題,是那個“我”在那裡分別;還有,如果這麼去看汙染之心,究竟先洗臉好還是先洗澡好?有的人可能洗完澡再洗臉,而有的人洗澡、洗臉同時進行,如果一定要分別垢與淨,以現在城市的游泳池來看,究竟是垢還是淨?如果是垢,游泳池的水卻很清澈,還經過消毒,應該是乾淨的,但如果認為很乾淨,整個人跳下池裡,身體乾淨的部份、髒的部份不是全都下水了嗎?

所以真正的垢與淨,只是人的分別,之所以會分別是因為有汙染之心,這是一個理論上的認知。如果以煩惱與菩提來看,垢如果是煩惱,那麼淨是菩提嗎?因為煩惱原來是不自在的,是不淨的,現在煩惱消除了,不就清淨了?這都是因為汙染執著才會有煩惱、有菩提,如果這麼說,究竟如何談不汙呢?難道有煩惱就不需要從煩惱中間去突破嗎?所謂化煩惱成菩提,本來就是修行人的事業,是很自然的,既然要學佛、修行辦道,本來就要學著怎樣化煩惱成菩提,怎樣從無明中而能明了,從迷惑中而能覺悟。

也就是說不起汙染心就很自然,如果起汙染之心,會產生什麼?如果認為煩惱不好、菩提最好,這也是汙染,因為如果執著於菩提,那麼菩提從哪來?所以都是一種汙染之心造成的。如果說佛法中的聲聞乘是小乘行人,菩薩乘是大乘行人,以為小乘不好,是自了漢,大乘可以自度度人,其實這種分別也是一種汙染之心,為什麼?如果以聲聞乘來說,認為我本來的根基能自了就很不錯了,我沒有那個本事度人,叫我怎麼樣去成就菩薩行者呢?如果你本身具備這種條件,不單單自己可以修養,你還可以發起菩薩心去修菩薩行,那也很自然!

如果一定要以汙染之心去分別,就有所謂的聲聞、菩薩的差別了,什麼叫自了、不自了?說一句話,很多人發菩薩心,他連自己都不能了,你能說他是菩薩嗎?那不也是一種汙染?了解這個道理就知道不垢波羅蜜、無淨波羅蜜、不汙波羅蜜,這三者是一個相互之間要能把握的,所謂的波羅蜜到彼岸,千萬不要只是在文字上面打轉,尤其這三者很容易造成誤會,誤以為不垢一定是乾淨,那無淨就變成不乾淨了,因此千萬不要搞錯了這些名詞,因為有垢、有淨的差別,都關係到我們有汙染之心才會發生,如果能夠在修行辦道中,培養出離汙染之心,到達不汙的話,當然垢與淨對你而言就沒有影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