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語書摘 佛光普照

    《泥沙集》〈佛菩薩的光圜〉謂: 「身光,依法身不捨色身而為本體,唯表本體經修養而具足德相者,故說名為法身,其內涵以圓滿清淨突顯莊嚴風範為標的。

  • 文:出處:雲語書摘期數:380期2022年9月

雲語書摘 佛光普照
/潛

 

佛,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也就是自己能覺悟,同時可以幫助一切有情眾生也能覺悟,便是名符其實的佛陀。

 

光,乃表徵智慧,例如智光。智慧愈高,覺悟的層次愈高;所謂佛光普照,即覺悟所表現的現象。

 

佛陀所成就的,是無量法界的智慧,經常放射出無礙的智慧光明,依其皈投的遠近,先從菩薩,而後緣覺,而後聲聞,而後具有決定性的善根眾生,但不一定是行善者,隨著不同的心性和根基,示現出廣大的智慧,然後普照一切眾生,甚至一般邪惡的,沒有不普及到的。然而,以法身的圓滿成就來說,稱為身光,具足清淨莊嚴之相;以智慧的圓明妙覺來說,稱為智光,或稱之為般若之光,具足饒益功德之相。

 

《泥沙集》〈佛菩薩的光圜〉謂:

「身光,依法身不捨色身而為本體,唯表本體經修養而具足德相者,故說名為法身,其內涵以圓滿清淨突顯莊嚴風範為標的。

 

智光,於熏習中得,包括道理與方法,以及實修實證,圓具無上菩提之功,般若之德,的確能夠饒益有情眾生者。」

 

趙州從諗(778~869或898)禪師,為人謙恭,氣量宏大,習性隨和,過著隨遇而安的生活,從來都是處處無家處處家,到八十多歲都在外面行腳,尋訪名山古剎,苦行參學各方善德。原因是「他老心中有事」。他曾經大悟三次,小悟無算,為什麼心中仍有「事」呢?

 

依佛法所說的「悟」與「覺」,其間是頗有距離的;即使說覺,也有等覺、妙覺的分別。一般說悟,以「一悟即徹」來形容,僅止於感受、發現、體會而已。以「妙圓之覺」來說,佛法中所說果證的圓覺,如同一個渾圓的西瓜,用水果刀切成一片一片,分開來是一個個大小不同的平面的圓;這些平面的圓來自渾圓,是渾圓的構成條件;所以,大悟小悟猶如平面的大圓小圓,是覺分;再集合大小不同的圓,完成渾圓,是圓覺;在未完成組合卻已具足了渾圓的條件時,是等覺。《泥沙集》〈苦行參訪的迷思〉謂:「大悟小悟是覺分,具足覺分是等覺,融合覺分是妙覺,如是總說是圓覺。...可見趙州的『心中有事』,他雖然具足了覺分;尚欠融合之功;也就是說『所作已辦』,未臻『圓融無礙』之境。」

 

佛陀說:眾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覺悟的本能。依覺的差異來說,分別有本覺、始覺、聲聞覺、隨緣覺、相似覺、菩薩覺、究竟覺。《禪的語絲》385則謂:

 

本覺:就是本具覺悟的能力。

始覺:就是開始覺悟的時候。

 

聲聞覺:修行四諦八正道法而證得,成就的層次計有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等三向一果。

 

隨緣覺:隨十二因緣法,於生命的時空中,觀諸生緣,相應而覺,證辟支佛

相似覺:非佛法的修行,藉世間之學,於數十或百年的人生旅程中,深入體驗而覺,所證得的結果,與佛法中的緣覺行者相類似,故又名外道緣覺。

菩薩覺:修行六波羅蜜法、四無量心而證得,成就的層次計有十個階位;十個階位又分為三個層次,自初地以至四地,屬於變化位,從五地以至七地,屬於提昇位,八至十地,則是增上位,圓成等覺菩薩。

究竟覺:即是圓明妙覺,乃覺滿究竟的佛陀位。

 

總之,人與人之間,如果其中沒有夾雜一些事,那麼便不會發生喜、怒、哀、樂,也就是不會發生愛、憐、怨、恨了。人的自我如果能像虛空一樣,任由風雲雨電、日月星辰的來去,活躍於威猛平淡或酸甜苦辣中,而不起分別之心,也從來不曾為之損傷;則「自我」是那樣的安穩自在,好像無動於衷!

 

可是,人的自我卻永遠是那樣的強烈,泅游在浩瀚的感性之海裡,不時掀起滔天巨浪,即使是看似平靜,存在的卻是吞沒「他我」的危險。

 

佛法,也就是佛陀的理念,便是針對人類的自我,提出許多的道理與方法,告知依教奉行,如法修行,即能調伏自我,修養自我,突破自我;使自我獲得轉煩惱而成菩提,時刻擁有明妙圓滿的覺悟之道,如住黑暗而擁有明燈,使迷茫愚迷而不起。所以說,佛法是智慧之法,佛道是覺悟之道。

 

由此而知,佛光普照,是說佛陀的智慧光明,像太陽普照世間,縱然天生是個瞎眼的盲者,看不見陽光的明亮,但是仍然可得到陽光普照的利益:雖然那些不信任佛陀的,不了解佛陀的,毀犯戒律的,邪知邪見的眾生,佛陀都會毫不吝惜,沒有分別的心意,以智慧的光明,去普遍的照耀著,使所有的眾生,現今遭受各種苦痛的天災、人禍、瘟疫、病毒等,以及未來可能造作的苦因,都能得到消除,而培植善良的根基,福德酬報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