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問題探原記

    許多頂尖的物理學家,如牛頓、愛因斯坦等,晚年探究神學,探究不可知的世界,也是研究一連串為什麼之後,終將面對的千古難題。對生命而言,生從何來、死從何去就是人生界的根本問題。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77期2022年6月

健康問題探原記
/詹天賜

 

  老禪師有一個止觀法門,雖是針對修行人所提出的,但對於世人在面對世事,產生種種煩惱時,也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方法。止於一念,研究、分析、認識人的起心動念,對一般人而言,是比較困難的,但若能將一念換成一個問題,對造成煩惱的種種問題,一一進行研究、分析、認識,以求得問題的解決,從而紓解一時的煩惱,也是十分有益的。但解決問題並不代表能化解問題,要化解問題,需要追究形成問題的更根本原因,否則同樣或類似的問題仍會再度出現,煩惱依舊不能釋懷。以感冒為例,若是經常感冒,找到對治的方法,可以及時緩解感冒,但這並不代表感冒不會再患。我們應探求感冒的原因,若是因為不避風寒所引起的,就應注意防範風寒,天冷騎機車上班時,要注意保暖,下雨時,應及時穿上雨衣等。若是因為疏於運動導致免疫力低下,則應調整生活方式,以適度的運動,來增加免疫力。

 

  因此,要化解問題,就要追問為什麼,也就是要追究問題形成的原因,當我們深入探討問題的成因時,將會面對涵蓋原問題的更根本、或更大的問題。而這個新問題,又將面臨更深層次的問題,於是一路追問下去,這一連串的為什麼,將使我們面對更多涉及本質上的問題,直到面對更多不可知的世界。許多頂尖的物理學家,如牛頓、愛因斯坦等,晚年探究神學,探究不可知的世界,也是研究一連串為什麼之後,終將面對的千古難題。對生命而言,生從何來、死從何去就是人生界的根本問題。

 

  個人為解決健康問題,學習養生保健,回想起來,也是探究一連串為什麼的過程。當我五十歲左右,個人的健康問題十分嚴重,包含高血壓、三十年左右的筋骨酸痛、及皮膚過敏等病痛,紛至沓來。血壓有時會高到自己不敢量,看了西醫,吃了約四年的降壓藥,雖然血壓有時還會走高,人會有些不舒服,但血壓大致是穩定的。幸運的是後來我遇到了一位中醫師,他治好了我的高血壓,停了降壓藥,至今已近二十年,目前仍有量血壓的習慣。在停藥之後,血壓仍偶而會高,但不會很高,主要是心臟有時會覺得不舒服,有胸悶、心悸、氣短等現象,但並無大礙,只是這些亞健康的問題一直存在。有一次,我在市場翻閱一本經絡保健的書,其中提到保養心包經的方法,於是我就買了那套書回家看。我依照書中的方法保健心包經,結果胸悶、心悸、氣短的現象有了顯著的緩解,算是找到了一個保健的方法,緩解了心臟不舒服的症狀。

 

  既然保健心包經對於心臟具有保健功效,那麼保健其它經絡對於各經絡所連屬的臟腑也應該有保健作用,於是我將心臟的保健問題,放大為對五臟六腑的保健,對臟腑作全面的保健。所謂“不通則痛”,疏導經絡中的堵塞點,也能緩解筋骨的疼痛,因此,也為全身的酸痛作了經絡保健。為了瞭解為何疏通經絡能對治亞健康,並能緩解筋骨酸痛的現象,我開始閱讀有關經絡學說、腧穴學、推拿學的相關書籍,並上網查詢相關的資料。加上一些實際的保健經驗,對經絡方面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於是我整理出了經絡保健、簡易保健手冊等心得。

 

  這時期我看的主要都是實用的經絡保健書籍,但要進一步探究為什麼個人經絡保健能對治亞健康,就需要更多的知識經驗。於是為了要深入探討經絡與臟腑的關係,我發現了解一些基本的中醫基本概念是必要的,因此我去看了一些有關臟象學說的內容,而要了解中醫的臟象學說,就要有一些陰陽、五行的概念,因此,我也要想辦法由中醫基礎的相關書籍中,取得這些中醫基本概念。充實一些概念後,在實作上,我又遇到了取穴保健的問題,尤其是辨証取穴,於是又要充實一些有關中醫診斷、中醫辨証、病因學等知識。由於我探討的重點不在治病,而在於經絡保健,因此對於中醫內容的取捨,主要仍在於與經絡保健有關的部份。透過二八定律,花二分力氣以取得所需要的知識是不難的,尤其是著重在學習中醫保健的知識,對於較為複雜的治病知識經驗則多略過,雖然也費時費力,但也對中醫養生保健有了初步的認識,於是我又整理出了中醫養生與經絡保健的心得。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