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採訪 迎朝曦而起--不同的母教

    她說:自小就很喜歡寺院的那份寧靜、清淨與莊嚴,有時望著朱紅的飛簷映著隱隱的青山,就像佛陀的道理依伴著,可藉以凝視自己內心含藏的明晰與晦暗,學佛真好!能教自己不受業的障蔽,超越凡俗狹獈的無明與迷惑。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74期2022年2月

人物採訪 迎朝曦而起--不同的母教
受訪/釋如願
採訪/編輯部

 

雜誌這次採訪的人物是如願法師,她的故事不論是行修的心得或出家的過程,都有俗家親人給予成長的助緣,就像是一篇文章前面的楔子。爾後親近老禪師,走上出家修行的路,才真正開展她的法身慧命,就像一篇文章中有逗點、句點,還有驚歎號、破折號,更有那“有心無意”的留白與無上的“解脫之道”...。

 

法師是台南善化人,自小住家附近有一間寺廟,打從記憶以來,她就跟著母親在寺廟走動,這也許是她日後走上出家路途的開啟。她覺得母親就像初啟的晨曦,引領她親近三寶,慢慢的走向那一輪普照宇寰的太陽。

 

她說:自小就很喜歡寺院的那份寧靜、清淨與莊嚴,有時望著朱紅的飛簷映著隱隱的青山,就像佛陀的道理依伴著,可藉以凝視自己內心含藏的明晰與晦暗,學佛真好!能教自己不受業的障蔽,超越凡俗狹獈的無明與迷惑。

 

那間小寺院,每到法會我就會隨同母親前去參加,平時去拔拔草、整理環境,還與師父打掃殿堂,她掃那頭,我掃這頭。我們也去大寮摘菜、洗碗盤,點點滴滴累積成「熟悉的生活日常」。漸漸的,彷彿有什麼在蘊釀似的,誰也不知人生的變化正在悄悄發生──

一個尋常不過的午后,我們正在寺院打掃,吹著涼涼的風,空氣中瀰漫著一股花香,那是盛開的茉莉。突然間我看到樹影掃階,光影在牆面舞動,處處飽含生機;這氛圍含蘊著一種特別的,說不上來的滋味,我突然滿臉認真的對母親說:「阿母!將來我要出家......」

 

那時我還在工作,其實十八歲時我就有出家之想,可是又想多賺一點錢留著用,我預計存一百萬才要去寺廟。後來,我也沒在那一間寺院出家,總覺得捨俗出家應該去大叢林道場,離家遠一點。我就去高雄一個知名的大道場住了半年,結果不能適應那裡嚴格的生活,初次離家十分「思親」,那時蠻黏老菩薩的,又不能使用電話,住半年已算很忍了。就這樣初次離家卻來回往復,無法使漂流的心安定下來,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思索著:明晃晃的陽光照著我,也照在不知名的遠方,那裡也有人像我一般不知何去何從嗎?肯定也有正在努力工作的揮汗者,而我究竟在逃避什麼?

 

老菩薩擔心我退失道心,她不希望我韶光空度,「好!此處不相應,那就去台南的竹溪寺看看!」到了那裡,看到大寮上擺著大鍋、大鏟,我一瞬間驚呆了....我很擔心自己不能勝任大寮的工作。可是法緣巧合!在竹溪寺的流通處看見了《千佛山雜誌》,有一頁是佛學院招生的啟事,我想不如先去讀佛學院吧!就從台南善化搭車到關廟的菩提寺,剛好遇到院長若勍法師,被她的氣質吸引住。她說起話來柔柔的,整座寺院也給我很好的印象,我開始憧憬著將來自己在這裡出家的情景。當時開計程車的三哥知道我要去讀佛學院,也找到菩提寺來,院長帶他四處參觀,他也去大寮參觀。看到大灶上的大鼎鍋飯,知道出家修行實不簡單!看來大道場的工作負擔較重,可是因為老和尚的德養,能跟著他出家是我一直夢寐以求的希望。師若舟航,我決定皈投在其座下行修。

 

圓頂儀式簡單卻莊嚴,老菩薩看我終於實現夢想也替我高興,剃掉那三千煩惱絲,於我又跨越了另一個生命的里程;所謂「人生如棋局局新」,出家後的日子顯得忙碌,每日迎朝曦而起,課堂上與生活中不斷的熏修增上,所謂佛法不離世間覺,大道場好修行!那時老和尚住高雄,我們比較沒有機會看到他,只有他回菩提寺「週日講經」時,我們看到他都會雙手合十,興奮歡喜的說:「師父好!」

 

那時一遇法會共修與週日講經,我們學生特別忙,除了要在大寮幫忙也要兼行堂,下課後一打板我們趕快衝到大寮,先開「快速爐」,接著淘米、洗米,等水開了之後把米放下去,很快就煮好一鍋飯,首先須盛一碗飯供佛。那時大灶還燒柴火,好處是:把午齋要用的滷菜放著讓餘火繼續悶煮,到了九點或九點半菜就煮好了,不多久大寮的工作也慢慢的駕輕就熟。

 

在記憶裡曾經有一次身體不適,好端端的腳長了雞眼,穿上鞋子更痛,剛好碰到機會就請教老和尚該怎麼處理。他說要用燒的,燒的有用,可是我怕痛

不敢燒,就用磨石子磨,只要不讓繭變硬就好了。事後覺得慚愧,面對善知識,那麼好的佛法不懂得問,竟然問起芝蔴小事的「雞眼」,心裡想著哪一天自己也能懂得更多的佛法多好!當我輪大寮時,發現老和尚很關心大寮食用的油,他一再囑咐要使用多種油,不要只用單一的,他要讓徒弟們吃得健康,不要吃化學污染的油。他也很注意我們的言行表現,記得從學院畢業歸常住沒多久,某次的中秋節,乍聞老和尚獅子吼,大概是說:「怎麼回事?電話講這麼久?」不知道說誰,之後略聞事情的來龍去脈,原來有人打電話閒言雜語講太久,浪費時間也浪費電話費,師父希望弟子愛惜光陰,也愛惜常住物。

 

在僧團生活當然有許多緣境跌宕,讓自己陷入煩惱中,功夫不到家就會被緣境所困,「著相執境」,不向自心中悟。幸而老和尚的著作與精神講話都會提醒修行的方向,教我們怎樣「轉煩惱為菩提」,怎樣深入法義內涵,與道相應。偶而老菩薩來看我,我也會分享一些老和尚的法語與開示,很高興老和尚的法語,隨意撿拾一句都能觀照五蘊。修行的樞機不就是在調適自己的這個「我」?每一個人的「我」都很大,常自以為是,侷於一點便失去了開闊、敏銳的感知,待人接物也就少了一份包容與同理,佛陀的道理方法賦予我們不一樣的眼光,不同的高度看事情就不一樣了!

 

我在讀老和尚的書時,看到一句話──「流轉無休息,三界無常」《涅槃經》。在這無常流轉的人生,事事計較、分別,將一切妄計為「有」,產生「能所」,隨見生解,業便隨起。修行者就不同,是以「心法如幻」來觀照一切,這些佛法的道理我偶而會跟老菩薩分享。回顧往昔,感激她帶我走上這條路,她常鼓勵我、開導我:「不要老愛搶風頭,處處佔人家的便宜,這樣日子會不好過,就讓人家佔點便宜也沒關係!」

 

她非常體諒我,當我還在家時,她總對我說:「妳不用賺那麼多錢!哥哥他們有家庭就要多賺點,妳也不用離家很遠去工作,在家附近找工作就好,錢不多沒關係!」她是那麼的支持我,呵護我、信任我。她說孩子裡我排第一,我暗自欣喜,因為在父母的心裡排第一那就是最好了,以前我總愛黏著她,至今我覺得我還是沒辦法報答她的深恩!她為我所鋪陳的每一件事情,叮嚀的每一句話,看來雖微不足道,可是當下就把所有意義都昇華了。

 

她很精進,早晚課都跟我們做的一樣,雙日是十小咒、單日是楞嚴咒。我跟她說在家居士可以自在一點,不須像出家人一樣。可是數十年如一日,她還是很早起床,先燒開水供佛、做早課,再盤坐念佛。經過一段時間再去用早餐,有時只泡點東西喝,平日居家她都很虔誠的念佛,我看她那麼老了,在修行上依然勤習不輟。

 

茫茫人海,今生與老菩薩結這一段親子緣,親霑佛法的殊勝,那是彌足珍貴的記憶,如果沒有她的帶領,我還不一定能親近老和尚,學習老和尚的法寶。所以回憶當年慈祥的母親帶領我,一步一履地親近三寶,一路走來,眾多因緣不可思議的交織,最後呈現一個美好的世界,絲絲縷縷深藏心底。這佛法敲鑿而出的天地,一飲一啄竟是無法想像的高超與廣闊!生命中的貴人!是您們賜予我珍貴的篇章,這無上的經典,不論是楔子還是正文,字字句句,一個逗點一個句號,都為我添把柴,加把勁。此刻大好春光,正是修行的好時節!我怎能裹足不前?必須精勤邁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