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佛法看故事 朝三暮四

    所謂有智慧的人,是深具愛心,注重德養,慈悲為懷;凡起心動念處,盡量做到不傷害別人,自己也不會受到傷害,能力所及,誠懇的盡一份心。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74期2022年2月

從佛法看故事 朝三暮四
/信解

 

從前有一個喜歡養猴子的人,別人都稱他狙公。他為猴子預備了很舒服的住處,並且每天親自餵一大群猴子。因此,他漸漸地很了解猴子的心理,猴子也都聽得懂他的話,彼此相處得十分親密。

狙公養了那麼多猴子,需要很多糧食。他就縮減家人的口糧,來餵猴子。不久,家境越來越壞,一日三餐都成了問題,那兒有糧食來餵猴子呢?最後,一定得減少猴子的糧食了,但是又擔心猴子們不願意,狙公就先跟他們商量。

有一天,他用試探的口氣說:「從今天起,每天早上給你們三個栗子,晚上給你們四個,夠吃了吧?」猴子們發覺要減少食物,就一齊爬在地上表示反對。狙公說:「那麼早上四個,晚上三個。」猴子們聽了以為增加了,就高興地點點頭。

《莊子》

 

在佛法中有所謂的善巧方便,善巧是善意巧妙,不會造成傷害的手段;方便是權宜便利,能達真實利樂的方法。所以說善巧是手段,不是取巧;方便是方法,不是隨便。要行善巧方便,在佛法中必須具足大智慧的德養,方能運用自他兩利,屬於圓滿以至究竟的境地。反之,則容易造成取巧,任性隨便,結果是不可避免的傷害。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二》記載二桃殺三士的事件:

齊景公喜歡奇人異士,故羅致了一些並隨侍左右,以優厚的禮遇養在宮中,其中最出名的是田開疆、古冶子、公孫捷三位勇士。

 

田開疆身如鐵塔,勇冠三軍,與晉國一戰,連殺晉軍數將,一個人就俘虜了晉國甲士五百餘人,為齊國確立東部霸主的地位立下了汗馬功勞。

 

古冶子輕功非凡,一次與景公一起渡黃河,突遇狂風巨浪,一隻大黿從水中冒出,一口從景公身邊叼走了一匹馬,情勢十分危急。古冶子奮身躍入河中,與大黿血戰,力斬大黿。

 

公孫捷身高一丈,面如靛染,雙目突出,力舉千鈞。一次陪景公在山中打獵,一隻猛虎忽然撲向景公。公孫捷奮不顧身,赤手空拳與猛虎搏鬥,將猛虎打死。

 

這三個人勇猛有加,卻不明事理,結爲異姓兄弟,互相標榜,挾勇恃功,自稱「齊國三傑」,上朝時傲慢無理,下朝後更是飛揚跋扈,狂傲不可一世。久而久之,成了朝野間的一個毒瘤。

 

有一年,魯昭公來到齊國,景公設宴款待,晏嬰以相國身份出席作陪。公孫捷等三人佩劍坐於廊下,一派目中無人的樣子。

 

席間,晏嬰奏道:「園中蟠桃已熟,是否採幾枚來佐酒?」景公同意。晏嬰便親自帶著隨從到園中摘了一盤桃子回來。這種蟠桃品種十分稀貴,結桃不多,但果大色豔,異香撲鼻。齊魯二君吃後讚不絕口。見盤中還剩下兩枚桃子,晏嬰建議景公賞給有功勇士,以示犒勞,同時讓魯君一睹齊國勇士的風采。

 

景公就傳令說:「堂下的侍臣向魯君自陳功績,由相國當評判,功大者食桃一枚。」

 

話音剛落,公孫捷一步跨出,說:「我陪主公出獵桐山,有一斑斕猛虎欲傷主公性命,被我雙拳打死,救下主公一命,這個功勞可否吃一枚桃子?」

 

晏嬰說:「保駕斃虎,功勞實在大,當然應賞美酒一爵、鮮桃一枚!」

 

古冶子一見,忙說:「且慢,打虎確實不易,但我跳入黃河與妖黿搏鬥,保駕護主,功勞如何?」

 

景公插口說:「當時河上波濤洶湧,大黿鼓浪而來,一口將一匹馬拖下水去,又返身衝向寡人,若無古冶子,寡人命將不保!該賞!」晏嬰聽了,忙取美酒一爵、蟠桃一枚賞古冶子。

 

一旁的田開疆按捺不住了,跨上一步說:「我領軍出征,破晉克徐,促成

主公盟主之位。斃虎殺黿,不過是個人小事,我血戰千里,反而不能得賞,這豈不分明折辱我與齊魯二君跟前,今後有何面目見人?」說著就拔劍自刎了。

 

公孫捷、古冶子見狀大驚,說:「我等結拜為兄弟,誓同生死,現在卻因我倆得賞,致他於死命,我倆又有何臉面苟活世上?」說罷,也雙雙拔劍自刎。

 

《老僧常譚.聰明與智慧》謂:

人世間,有兩種看似相近的人。一種是聰明人,一種是有智慧的人。然也有人會說還有一種愚笨的人,但那是聰明人的說法。

 

所謂聰明人,是以自我為中心,強烈的自我意識,務期發揮到不堪收拾的地步;即使造成許多傷害,甚至也會傷害自己;因此,聰明人並不聰明。

 

所謂愚笨的人,往往是不在意自己受到傷害,所以聰明人諷譏這種類型的,稱他們都愚笨的人。

 

所謂有智慧的人,是深具愛心,注重德養,慈悲為懷;凡起心動念處,盡量做到不傷害別人,自己也不會受到傷害,能力所及,誠懇的盡一份心。

 

可知,智慧的本身是善良的,純潔的,以至崇高無比。佛法是覺悟的道理方法,學習佛法就是在培養智慧,有了智慧,遇上任何煩惱障礙,就不會被它所迷惑,反而能轉迷惑為覺悟。故說:學佛的旨趣,是在培養智慧。學佛目標,是在追求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