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六章忍惡無瞋(中)

    「人家現在怎麼對你,要想到你曾經怎樣對付過人家」;所以遇到了這種逆境,在惡劣的情況之下,千萬不要馬上用善的方式去面對。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374期2022年2月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六章忍惡無瞋(中)
/白雲老禪師

 

所謂的打坐、靜坐,不一定要雙盤才叫做靜坐,單盤、散盤,或是找把椅子靜靜地坐在那裡,也叫靜坐。可是現代人取一個名詞,叫做「禪坐」,禪坐就是雙盤;這是怎麼來的,大家知道嗎?因為佛龕裡面的佛像都是雙盤,經典上有個名詞,叫做「結跏趺坐」;「跏趺」是兩腿重疊,「趺」是小腿的下面這一部分,兩個重疊起來,就叫做跏趺,沒有什麼雙盤、單盤的說法。我在台灣也聽了一個名詞──單盤叫做「半跏趺」,其實跏趺沒有半跏趺、全跏趺的說法。所以對道理不是真正瞭解,就很容易造成錯誤。什麼叫做靜坐?靜坐是「靜淨地坐在那裡」,外表完全是靜的,可是內在是動的!為什麼?假使只是靜靜地坐在那裡,內外都是靜靜的,那跟木頭、石頭就沒有差別了。

 

真正的打坐,絕不是坐在那裡什麼都沒有──內外都是靜靜的。外表的姿態是靜的,呈現一個靜的姿態;可是內在是在那裡思考;這一種思考,是根據道理方法在運作,也不是現在一般人所講的,盤著腿在那裡,腦袋瓜甚至嘴都在念:「念佛的是誰?」認為這個叫「參話頭」,這個參話頭能參出什麼來?「念佛的是誰?」睜開眼睛,還是那個「我」!再不然就參話頭──「如何是我的本來面目?」拼命在那裡想。若問「本來面目」,其實拿鏡子一照,不就清清楚楚了,何必花那麼多時間?我為什麼談這些?因為本身如果能靜坐,讓自己外表完全靜下來,內在能去思考道理方法;慢慢有了這種修養,當別人表現不好時,不僅能夠歡喜承受,甚至連脾氣都發不起來,可以做到那種程度。

 

譬如有媽媽爸爸在罵孩子,孩子一看爸爸媽媽不歡喜,他就嘻嘻哈哈表現小孩動作,媽媽會笑著罵他:「嘻皮笑臉」,然後一肚子的氣都沒有了;的確,能真正表現出非常柔和與親切,人家想發脾氣都發不出來。所以,不管瞋恨也好,任何情感作用都是由內在表現到表面的。如果內在沈不住氣,硬要壓迫自己,表示有修養,其實從表情上,或多或少還是可以發現一些,因為內在已經有了情緒。一個人要真正做到所謂的心平氣和,心若不平,氣怎麼會和呢?在菩提寺三寶殿前的石碑上面,我寫了一副對聯,大家都會背「心存和樂氣,念起無怨尤。」如果心裡很輕鬆、自在,當然就不會產生不好的意念,也就不擔心面對了!

 

人與人之間一定會打交道,跟人打交道就會發生好與不好的現象;上面所提出的,如果不能瞭解道理所在,當人家用瞋恨的、不好的、惡劣的態度對付你時,用「善」去維護,這善的表現,有時候卻會造成反效果呢!有時當人家表現得非常惡劣,非常氣憤來對付你,你跟他微笑,或說「對不起,是我錯了」,還不一定能化解問題呢!為什麼?「錯了就算了?哦,笑笑就沒事了?」他反而氣得不得了!

 

所以後面兩句話在提醒我們:當他以不好的、惡劣的態度對付你時,先要想到自己:是不是曾經用不好的態度對付過他,所以他才會這樣對付你?這麼做是不是就容易使自己不會只計較人家不好的表現。「因為他來對付我,一定我曾經有什麼地方對他不好,想來想去,實在沒有!」如果你還知道想來想去實在沒有,那對方認為你:「唉!你這個人,算了!我不理你了。」本來要發脾氣的,結果就走了;說實在要做到這一點都不容易!可是問題並沒有解決,還是要去搞清楚:「他這樣對付我,是不是我曾經也用同樣的不好的態度對付過他?」如果怎麼都想不起來,就要想到還有「無心之過」,不是刻意犯的。

 

只是這種無心之過,比刻意的還難擺平;搞得清楚還容易擺平,如果自己覺得根本沒有這回事,那就很不好擺平。遇到這種情形怎麼辦?當面對面時,人家以不好的態度對你,你不要以不好的態度去回覆,先要想到自己,曾經也用不好的態度對付過人家,可是這樣並不能把問題化解;要找出曾經不好在哪裡?剛剛我說「刻意的」自己很容易知道,「無心的」怎麼辦?其實只要冷靜去做思考,「無心的」還是能發現。

 

譬如在辦公室,「欸!這枝筆借我用一下。」就拿了筆在那裡寫,寫完了很自然就帶著筆走了,為什麼呢?這根本不是刻意要佔有這枝筆,而是很自然的動作。這是一種情況,還有一種呢?跟人家借筆,用完了往他前面一扔:「還給你!」看起來都不是刻意的!

 

可是不要小看那些無心之失、無心之過,這還是可以思考出來的。我常說:「佛法是去探討一連串的為什麼」,是可以探討到非常微細的,而明顯的很好化解,愈微細愈難化解。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當人家用惡劣的行為、言語與態度對付你,不能只看惡劣的表相;當然看了這種表相會不好過,可是可不可以聽人家在講什麼、罵什麼?先聽他罵完也沒有關係!

 

俗話說:「他就是罵完了,你也沒有少塊肉。」可是人就是如此,憑什麼要受你罵?所以後面那兩句話才會說:「人家現在怎麼對你,要想到你曾經怎樣對付過人家」;所以遇到了這種逆境,在惡劣的情況之下,千萬不要馬上用善的方式去面對。常常看到一些人,即使別人表現的是善,還會批判人家:「唉呀,偽君子。」雖然善是出自內心,人家也看不出你是真是假,但是至少你已經不跟他直接起衝突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