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與現實之間 談佛法的「善巧方便」

    有人問中醫的把脈真能把出有外力的干擾?是這樣的,有那種東西干擾會心神不寧,脈象會顯現出來,基本上就是心律不整脈。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73期2022年1、2月合刊

佛法與現實之間 談佛法的「善巧方便」
與會法師:慧寂、空揚、若知、若勍、若恕、若清法師與鍾玲教授

 

勍:今天大家難得來鍾教授家小聚,等會我們有個小小的座談,題目是「談佛法的“善巧方便”」。

 

知:大家可以談談,老和尚曾經怎樣用「善巧方便」幫你解難?除了自己的經驗,也可以介紹印象中相關這個主題的所見所聞。

 

1、

■方便的表現需要智慧,在佛法中如果以修行的方法而言,是個境界很高的法門。

 

揚:我大學時期,因為一場車禍,讓原本僵直性脊椎炎的病情更加嚴重,不得不休學在俗家中調養,還四處求醫、做復健。當時的狀況非常嚴重,都要以輪椅代步,心情也非常低落,內心吶喊著:「為什麼是我得到這樣的疾病?」

 

一日,有一位居士告訴家母說:「怎麼沒有請老和尚幫忙?」當時心中又燃起一線希望,即刻安排行程至千佛山高雄講堂求見師公。當日南下時,天色已暗,就先借住一位黃居士家中。因為是在二樓公寓,沒有電梯,只能爬樓梯上樓,每一步都非常吃力。

 

隔日到師公的辦公室,他慈祥的叫我們坐下,也很關心我的病情。談話中突然說了一句:「四樓比二樓好。」當下非常納悶,為什麼師公會這麼說?又接著說:「如果吳醫師可以幫你治病,就先住下來調養,不過要有一人留下來陪你。」原來所謂的「四樓」是講堂男眾法師的寮房,因為前一日上樓梯寸步難行,住在四樓有電梯比較方便,而那一位要留下陪我的人就是家母。原來師公都幫我安排好了,內心十分感謝師公的照顧。

 

有一次,幫我治療的吳醫師轉述跟老和尚的對話給我聽:「師父您會針炙,怎麼不幫空揚師父針呢?」老和尚回:「業也是要了!」當下聽了,生起懺悔心,如今的病苦,是過去自己所造作的,我還在怨天尤人不知悔改。感謝師公的提醒,業要受報而且要歡喜承受才能了,並且從中去體會苦,才能對別人的苦感同身受。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色身慢慢恢復,能正常行走也可以自理。在民國九十七年那年,就讀於千佛山菩提寺的「佛陀學術研究院」。當讀滿二年要下常住服務,一日,師公走來學院門前跟我說:「空揚!你可以到常住來幫忙網管,不用擔心色身的問題,一定有你可以做的工作,放心!」當下直回:「好的,師公。」從此接下維護千佛山網站的工作,直到目前網路弘法,網路直播也是我應緣的工作。

 

我與師公的談話不多,但是在每一個重要階段,他老人家都幫我安排好要走的路,讓我可以從谷底振作起來,在有能力時又能為常住盡一份心力。感謝師公的教誨,讓我從中學習、體會許多。

 

鍾:每次我為佛弟子協會做Youtube錄影時,空揚師父會關照現場一切。從他剛剛的敘述可以瞭解,老和尚要幫他不直接講,而是透過吳醫師的話傳達,拐個彎,婉轉的講,讓你去細思、領悟,那個力量能讓被幫助的人得到饒益,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善巧方便呢?

 

恕:在老和尚以「善巧方便」幫助空揚師的過程中,我看到了老人家的慈悲。

 

清:學佛者都知道業沒有不受報的,自己所造的業就是佛陀也無法幫我們代受,但在承受苦報時,真的很苦啊!值得慶幸的是我們親近善知識,能幫助我們重業輕報,老和尚幫我們協尋助緣來減輕色身的痛苦,以智慧的話語提振信心,讓我們能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業報。

 

2、

■佛法為什麼特別強調圓滿的圓呢?就是不管面對人與事,能把缺失減低到最低程度,最後逐漸達到圓滿的境界。如果對稍有缺點、或稍不如佛法、或只合乎世間法的事,都一概否定的話,那就是不方便。所以,「方便」兩個字,千萬不能以自我意識去認定。

 

鍾:提到我在這方面的經驗,我在鄭裕彤學院當院長時,體會到世間法也有用到善巧方便,以書院學生房間的設計而言,兩人一間房,四個人用一個中間的衛生間,大學的書院設計本身就有教育的立意,因為現在被家長寵慣的小孩很多,這種設計就是要四個人交流互動。有善巧之意。我為書院加了另一方面的設計,書院安排同房的兩人說同一語言,左邊房住兩個說粵語的澳門人,右邊住兩個說普通話的大陸生,這樣生活上方便同房溝通,成為朋友。我們書院有一位執行法規非常嚴格的辦公室事務主管,我常跟他灌輸愛的教育理念,有一天他懂得用善巧方便的處理方法了。創院第二學年2014年第一學期書院發生了傳染病案例,一位大陸生出水痘,我們把他隔離在宿舍一個角落的房間,由他的室友給他送飯。原來就內向的他,變得更加退縮,本來隔離完兩周他可以回自己房間住,卻一直不出來,連期末考也不去考。導師打電話把他父親由內地找來,辦了休學,把他帶回家。

 

創院第三學年2015/16開學第一天,我們開行政會議,輪到事務主管報告時,他講前一天傍晚他八點下班,在大門看見我們警衛攔住一位院生,不讓他進來。原來就是那位出水痘、已經休學一學期的大陸生,提著個大箱子。事務主管問陸生怎麼回事?

 

陸生說:「我回書院。」

事務主管問:「你在學校註冊了嗎?交了學費、書院住宿費了嗎?」

陸生說:「都還沒有,我剛剛到學校。」

事務主管說:「交了住宿費才能分房間給你,你今晚不能住書院的。」

 

陸生說:「我不能回頭!父母一定要親自送我回書院,我不讓送,把他們攔在拱北邊界的旅館,自己來澳門。我要獨立,要自己回書院。」

事務主管說:「不能住書院,那你住那裡?」

陸生堅決的說:「我睡路邊。」              

 

事務主管告訴我們,他想這是個努力的孩子,所以給他房卡,讓他住進書院的房間,教他以後不可以這樣。而且今天早上已經確認他自己去學校完成交費了。

望著事務主管一陣子,我眼眶泛淚,說:「你由行政主管變成教育者了。」

 

他眼中流露喜悅,還有那麼一點胸有成竹,他肯定知道在會議上報告,會得到鍾院長的認可。但是何止認可呢?從那一刻起我不再盯他,完全放手讓他做,因為我們書院教育多了一根棟樑。他通融陸生住一晚,再盯著他辦手續,就是懂得善巧方便。

 

恕:如鍾教授所說的,給緩和的空間,只強調正面,婉轉的技巧幫助向善,這種教育方向不就含有善巧方便的意涵?方便是不刻意設限,不刻意的以自我意識去要求,也就是在一個範圍之內,給人家便利,叫方便。

 

3、

■諄諄教誨,慈悲喝斥,刻骨銘心。

 

知:事實上一切法都是佛法,學佛後,我知道自己的自我意識很強,又是學中文的,對中國文化儒家「擇善固執」執著得很,很難改變。初出家的我不懂佛法,特地從外地到老和尚這裡來參訪,看這個師父有什麼寶貝?後來發現老和尚很有人情味,不是一板一眼的。

 

佛法應是如戒如律,有一出家眾暫時帶著小孩子,老和尚活用佛法,給她善巧方便,給她緩衝時間處理問題。那時我還參訪過學律的師父,我們坐得規規矩矩不敢動,因為律宗師父在察顏觀色。老和尚這裡講心戒,不執於形相,所以讓人倍感輕鬆自在,這是老和尚深識般若,懂得善巧方便的教化吧! 

 

初來參學,看老和尚遇母親忌日三天不吃東西,我也傻傻地跟著;想想師父不吃飯,我怎麼可以吃!這頑強的自我怎麼化解呢?我是擇善固執的人,有時會跟師兄因觀點不同而力爭到底,這習慣改不了,直到有一次老和尚迎面走來:「只會跟人家吵架!」啊!當下羞愧死了!讓我看到自己,師父毫不留情面,點出了「你的錯誤」。

 

鍾:師父很明白我們的根性,也知道我們在想什麼。遇到事情,常常我們都會自圓其說:「我是對的!」但所謂「對」的裡面,是不是有過多的自我意識呢?

 

知:四十歲時,被老和尚叫到辦公室,說了一些事後,意味深長地加一句:「人生有幾個四十歲啊!」這些教誨深深記著。

 

在家時,那時什麼都不懂,有時下午唸誦《金剛經》,發現窗子外有怪怪的人影,小小的人頭。不懂是什麼?出家來參學,才聽老和尚說下午不要唸《金剛經》,因為《金剛經》是講空性的,非人聽不懂會起瞋心。誦《金剛經》最好的時間是上午。

 

4、

■教育要以善巧方便來表現,因為你面對的是人,而每個人的業力、根基、智慧都不相同,所以不可以全用一種模式去告訴對方、要求對方,甚至於去教訓對方。

 

勍:師父很關心我們的身體健康,特別教我們怎樣運動,教大家氣功、哈氣功、內功、練劍等...。出家未久,有一天輪調至彰化大城的古嚴禪寺,有一次師父來古嚴寺巡視,我正在掃地,看我弱不禁風的樣子,正巧大師兄本師父也去古嚴禪寺,師父就趁機教大家如何運動?他擺出「金雞獨立」的姿勢,意味著我必須要運動,才有機會改善虛弱的身體。

 

民國九十年,因緣成熟。我們接了美濃的福慧寺,師父曾說我們要奮鬥十年,辛苦十年。談到善巧方便,有一信徒找我傾訴,孩子的不貼心,母子之間不和諧,時常為一點小事而僵持不下。因為母親本身是老師,管教孩子嚴格,她總是說:「別人的小孩很孝順,自己小孩都不貼心。」她跟婆婆也不親近、較生疏,但孩子卻跟婆婆比較親近,導致孩子聽從婆婆的話,先生是軍人不常在家裡,母親管教小孩比較嚴格,造成親子疏離。事實上她也知問題出在哪裡,雖然學佛了,由於智慧、修養欠缺,不懂得善巧方便,就沒辦法妥善處理親子間的和諧。

 

清:特別佩服勍師父的慈悲心,在學院時常見她電話一接就一個多小時,耐心的聽信眾傾訴。

 

5、

■「方便波羅蜜」必須具備「善巧」的條件,如果不具備就容易走偏,形成隨便;如果具備「善巧」,就可以使原來的缺失愈來愈少,進而達到圓滿的境界。

                                        

寂:我認為談「善巧方便」,必須先界定「善巧方便」的法義是什麼?「方便」一詞,老和尚給我們的觀念是──方是「方法」,便是「便利」,就是運用方法,以便利於問題的化解即是「方便」。也就是為人處事時,欲完成好的結果,並不限制過程中,運用任何方法或手段,但結果是完善的,就是善用善巧與方便。

 

以前常有人來問一些神奇鬼怪的事,弄一些疑難雜症請老和尚處理,而不是來問法,有一次老和尚說:「你們不要把我當『抓鬼大隊』的,好嗎?」我那時負責公關,人家想見老和尚當然要安排一下,舉個例子,有一次有一位高中生,找過很多醫生,病情都沒好轉,經友人介紹來找老和尚,見面時家人先把病情講述一番,他們似乎有一種期望,認為出家人懂得施法、驅魔,希望幫他們把問題處理好。當時老和尚沒有講什麼禮佛拜懺之類的,只說這孩子發育階段營養不良,吃魚頭就好了!給一些營養補補。對方覺得就這樣喔!不相信解決的方法就這麼簡單,他們一直覺得孩子有受到外力鬼神的干擾,一直等著看看老和尚還會講什麼。老和尚就對我說:「祐宗!你幫他把把脈,看看有沒有其他的狀況?」

 

我把脈之後,確定沒有鬼祟脈,老和尚就說:「他是中醫師也說沒問題!就讓他補充營養就會改善。」有人問中醫的把脈真能把出有外力的干擾?是這樣的,有那種東西干擾會心神不寧,脈象會顯現出來,基本上就是心律不整脈。老和尚也是借我這中醫師,讓他們瞭解情況以安心,我也是配合演出,雖據實報告病情,但事出突然,算是臨時演員。一般正常的脈要有神、有胃、有根,脈診稱為有神,是俗話稱患者沒有心律不整。

 

回去他們真的會煮魚來吃嗎?我們也不知道,但是經過把脈至少他能接受這個答案。患者回澎湖的家鄉,沒多久病就痊癒了,老和尚這大菩薩,他不要你依賴,不要你迷信,他就幫你處理好而不居功。

 

揚:所以「方」雖說是方法,卻不是指定用什麼方法,只是依於時空不同的條件,所以只要適合於你的「方便」、「利益」,那種方法就對了!

 

6、

■具備了「善巧」還要兼顧到「權宜」、「契合」,於當下的時間、空間,如果不能達到饒益,那也稱不上「善巧方便」。

 

寂:以我對老和尚的信心,覺得他無所不在,他像什麼都瞭解似的。有一次我在高雄講堂七樓會議室幫人針灸,病人是一位師父的母親,她怕痛怕扎針,我就在她患側無力的腳扎二針,但發生痙攣的現象,也不知是何原因,所以那次扎針效果是不理想的。

 

事後走到一樓玄關,老和尚剛出一樓電梯看到我就說:「祐宗!那個情況要用雙針,不能用單針。」亦即扎針應該先扎「健側」再針「患側」。我心裡納悶:「我深怕人家看到我在扎針,把七樓的門反鎖,老和尚怎麼會知道?」感覺他的教化會兼顧到「權宜」、「契合」,因應當下的時間、空間,也是剛好我扎了單針,而悟不出治療盲點,有這機緣讓他教導我,讓我得到饒益,開了眼界。

 

勍:佛法講不定法──「方便」要具備「善巧」的條件,「善」一定是好的;「巧」是巧妙、技巧,然而要具備這些條件,可沒有一定的方法,所以,於「善」、「技巧」的運用,若要達到巧妙的話,須具備「智」跟「慧」,若沒有「智」跟「慧」的條件,就沒有辦法表現出「善巧」來;所以,才會說「波羅蜜」只是一種方法,其實「方便」也只是一種方法,如果不能適當運用其所謂的「因緣法則」與「因果關係」,就等於一概而論。

 

以老和尚給我們的理念,肯定的說:善巧,是善意巧妙,不會造成傷害的手段。方便,是權宜便利,令得真實利樂的一種方法。我覺得必須具足大智慧的德養,才能做到善巧方便,達到自他兩利。

                                                           

寂:還有一次他在協會辦公室客廳大講特講,談論一位弟子的不是,說他怎樣又怎樣,底下的弟子加油添醋,也有人跟著應和的,我一直沉默不語,因為當時我還是居士身,怕講下去變成毀謗出家人,過了一陣子假藉有事準備離開,因為一講就是參與是非了。沒想到我這一招被老和尚識破,連想明哲保身也不行,他老問:「祐宗!你覺得如何?」我忙應一句:「是嗎?」就趕快溜!

 

還有一次我問他:「某人沒做錯事,師父您這樣一罵,不怕他跑了?」他說:「就是因為他沒有做錯,跑了還會回來。如果真正做錯事已心裡難過了,我罵人是不慈悲,而且犯錯挨罵出去就不會回來了!」這是一種逆向的邏輯思考,跟我們所想的不同。

 

清:其實師父講某個人好,卻不一定是好;他罵某個人也有他獨到的用意。有時弟子尚未犯錯他會提醒你,真的已經錯了,罵也沒用。

 

揚:有人體會到──老和尚讚美哪個出家弟子,你也不要太在意,好比有人表現好,試探之下,老和尚一稱讚他,他可能就自我膨脹,得意忘形;而責罵某個人也不一定他就犯大錯,有時是一種團體教育,一種警惕,把話講在先,這也是一種善巧方便的施教。

 

恕:懂得善巧的人,應該是為了避免遺憾,期望自他都能得到饒益。所以行方便法必須不會造成傷害,而能使人得到利益。

 

7、

■老和尚在《大般若經要解》.〈方便義〉裡提到,訓誡責罵這還是一種否定別人,強調自己的說法。「善巧」是能幫助他改變,運用技巧使他達到「善」的目的。所以「善巧」必須要運用「技巧」,能夠達到「善」的目的,如果展現不出來就是「不善」,所以,如果具備了「善巧」的條件,而後「方便」行事,結果就不一樣了。

 

清:談到「佛法中提示善巧為手段,方便為方法」;以前在學院擔任教務長,有時被同學搞得生氣,但告訴自己──不要在當下動怒,以免傷了他的自尊,因為生氣之下必無好話,等事後再找時間婉轉勸告。如果具備了「善巧」的條件,用「方便」的方法去化解問題,則不僅可以改變他,使原有的不好轉變成好的,甚至還能幫助對方得到更多的利益,因而改變缺失,提昇修養。

 

知:所以要善用「善巧」,當看到別人不好或犯錯時,若以「善巧」的方式引導他,跟你直接去指責訓斥他,結果會完全不一樣。

 

 

9、

■「方便、是一種權宜處事之行為,善巧之法,令使獲得饒益之利樂;但於佛法度眾之時,為不齊限故,與眾生方便,凡諸種種,若不以菩提發心為前提,很容易形成隨便。譬如:不飲酒戒,告知不可酗酒,若遇應酬可以方便;彼眾生,捨了不可酗酒,但取方便而狂飲之。」(《楞嚴經決疑》.〈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p162)

 

恕:老和尚的DVD中講到「善巧方便」,他舉例:對從事漁業的人來說,有的很想學佛,如果一口咬定他們都是以殺生為業,認為他們不夠資格學佛,這也不對!他們是為了養家活口或發展他的事業,而且以世俗人的觀點,他並不知什麼是是非、對錯,他有心想學佛,如果因他是個殺生者,而拒人於千里之外,就是不給人方便。

 

可是,有的人會把「方便」錯解,問題出在哪裡?就像有學佛者,但取方便而狂飲酒,這就是未掌握住「方便」的精神,錯把「隨便」成為「隨緣」。     

 

10、

■教授師做結語

 

知:善巧方便是大乘佛法度人的方法,好像用四攝法度人一樣,讓人歡喜而獲接引,本身要且備修養,要通達「無我」,所表現的才能完成饒益。每次雲公上人「師子吼」後,總會加句「無則嘉勉,有則改之」。

 

勍:「所謂隨緣不變,須具善巧方便之德養;不變隨緣,須有戒定慧之基礎。 」

這個座談就到此告一段落,感謝各位的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