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生活與修行期數:221期 2007年 12月刊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壯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
文/黃文喜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壯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如果生命是一本書,少年由於缺乏環境淬煉,讀書只是粗淺的認字,純由文字相猜測書中意。壯年人,處世歷練豐富,處事待物,可鬆可緊,可遠可近,但猶未到達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隨任。老年人,人生歷練溢滿,坐在廣闊無遮的樓台,月輝拂還滿,人生到此况味,除了能窺、能望,更能細細把玩.....
對於黃文喜居士而言,學佛後,把生命的月光襯得更明亮了,視野開闊,讀書如潭中映月,別有一番獨特的體悟。
1、童年跌宕的人世情意
在四、五○年代,高雄縣大寮鄉還是一個很封閉的鄉村,身為農家子弟的我,只有年初一才得休息。所以,國中之前父母兄長很少帶我外出,我一直不知道高雄的愛河有多寬?也沒逛過百貨公司,即使家裡才離市區幾十公里遠而已。平常課餘、寒暑假,不是照顧苦瓜就是澆菜、施肥、放牛,忙不完的農事,每天送走落日又迎接另一個新的日子;坐在田埂仰首藍空,大地不語,似乎總在巴掌大的天地沈浮。但也因為在艱辛的環境中成長,多少培養出對人對事的深刻感觸;回憶兒時必須到甘蔗田捆捲枯乾的蔗葉當燃料,劈裏拍拉的往爐灶口扇風,煙熏陣陣,到現在甘蔗葉那芬芳的記憶仍然鑴刻在腦海。我形容不來年少時鄉村稚樸、原始的滋味,是怎樣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有一句諺語:「當父母的很辛苦,尤其是媽媽要睡得比貓少,起得比雞早,做得比牛多,好操耐磨,兼有凍頭」,我的母親就像老鷹護佑著小雞,在我遇到挫折時,那強烈的母愛總會油然而生,直到後來母親中風病倒了,兄弟們細心的照顧她,母親過世時身上沒有一顆褥瘡,這是令我們感到安慰的地方。
記得母親中風時,我常推著她到附近的公園走走,看她靜靜坐在一方,沐在淡淡的陽光裡;從講堂聽法回來,也會摟著她,抱著她,幫她按摩,跟她說話。除了父母的親情,上天賜予我另一個厚禮就是手足之愛──四哥是村裡十年難得一見的優秀大學生,帶給家裡無限的榮耀,也因他的鼓勵,我才想到要繼續升學,再加上父親的臨門一腳,我以一個國中應屆畢業生的資格,考進中華電信局,成為全國最年輕的公務員。因為從未出過遠門,第一次分發到屏東的潮州、台南的新營,十五歲的我覺得離家好遠好遠,還好家永遠是我精神上最大的支柱,四年後一個很好的機緣又被調回高雄,晚上繼續半工半讀高雄工專夜間部,完成另一個階段的學習。
2、電信局的愛心熱線
六十三年的電訊設施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剛開始是手搖式接聽,有一個笑話就發生在鄉下,我服務當時,因為客戶撥號碼都要經過電信局轉接,只要客戶的電話一搖進來,就會有一塊牌子掉下來,小姐看到了就會去接聽。有一次,某位部長因為外省鄉音重,在電話中他對小姐說:「小姐!我要轉接台北。」小姐隨後問他名字,他竟回答:「忘記了!忘記了!」小姐生氣的對他說:「怎麼有人連自己的名字都會忘記,你簡直在開玩笑,這樣子我怎麼幫你接聽呢?我再問你一次,你叫什麼名字?」部長很緊張的說:「我不講!我不講.....」一時氣氛鬧得很僵,後來經過查詢才知是誤聽,原來那位部長叫「黃季陸」,口音重再加上唸快一點,就成了「忘記了!忘記了!」,而「我不講」其實是「我部長」,一切只因誤會。
到目前為止我服務於電信局已近三十四年了,平常負責的工作是維修電話、寬頻網路、光纖網路,雖然在工作上沒什麼特殊的地方,但常盡己力熱心助人,颱風過後不畏困難的將滿目瘡痍、吹落的電話線重新接上,在81年與94年兩次榮當模範勞工,去年又因考績良好,升等跳級,幸運的被派到台北受訓三個星期。
多年來與客戶互動,到家裡維修網路、電話,認識了不少朋友。前些時候幫一位客戶修理電話,那位姓陳的太太難掩鼻酸的對我說:「我的小孩自從唸高中後,迷上了電玩,書也不唸了,轉學後又逃學,離家時他爸爸氣得說:『只要你一踏出大門,就別想再回來!』」
這是一般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她的朋友與鄰居也建議她趕快把孩子找回來,不然孩子會去吸毒、搶劫,講得很恐怖,全都是負面的觀念。我告訴她:「不要太難過,要往前看,這時大家還在氣頭上,勉強的把孩子叫回來反而會讓他躲得更遠,不如用手機傳簡訊給他,可以這樣說:『孩子!媽媽愛你!如果遇到任何困難,一定要記得回來找媽媽哦!永遠愛你的媽媽』」讓他知道家永遠是他最安全及最後的堡壘,哪怕全世界都不要他了,家的大門永遠是敞開的,等著他回來!
家,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個學校,家是休息的地方,家是一個道場,然而每天翻開報紙慘不忍睹的新聞一件接一件,可見許多人把家當成戰場,有的父母還扮直昇機,「嗡嗡」的盤旋在孩子頭頂,緊迫盯人的,讓孩子的成長失去了自主的空間,最後的結果是先毀了自己再毀掉孩子。如果碰到叛逆的小孩,個性偏激,更容易走上極端,往往先放棄自己、放棄家人,再放棄這個世界。因此溝通時務須顧及他的自尊,必以引導的方式,讓他慢慢的調整觀念,如果只無明的隨著孩子打轉,每天都會像世界末日一般。臨走那位陳太太感動的說:「自從孩子離家後,這是唯一建設性的愛的鼓勵,讓我的心裡踏實多了。」
我更加認為這媽媽的溫暖之線不可以斷了,只要孩子願意回家,那就有機會亡羊補牢。
3、親情的流露
其實問題發生了,依老和尚平時的教導是要運用思想、發揮智慧,首先要先面對問題、認識問題,因為孩子的發展在各階段不同,如果父母沒有跟著充電前行,就會卡在棘手的問題上,現代的父母大多重視物質的給予,忽略了孩子心靈的觀照,以我來說──感性的角色會當孩子的父親,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理性的角色當孩子的老師教導他,不好的變好、好的更好,調和性是當孩子的朋友,以平等心來關懷,多種角色轉換,以傾聽的方式回應孩子的吐訴。
據某位專家的看法:親子間的溝通,處理問題的語調和情緒方式很重要。如果肢體語言呈現的是不耐煩、求高壓迅速解決的方式,孩子最後學到的是瞋念、急躁等負面的東西,因此跟孩子溝通一定要先做好感情交流,再思想交流;先處理好心情再處理事情,把氣氛弄好,再進行溝通。好的溝通技巧,可以讓雙方心靈貼近,說出對方想聽的,聽出對方想說的,更高的境地是做出對方想做而做不到的,如果父母能把握這些要領,注重說話的藝術: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話好不如話巧,說話時多注意「語音平和,具親切感」,「言詞扼要,具明確性」,「語意周詳,具吸引力」,親子間的關係會更親密。
我認識一個孩子,不知何時染上了偷竊的習慣,常常偷拿父母口袋裡的錢,我建議他的父母先觀察他半個月,不動聲色的默看著他一百、五佰的拿著,有一天再以柔和的態度且語氣堅定,用一種談判式的協調說:「我已經知道你從我們的口袋拿錢這回事了!未經人家的允許拿錢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你知道嗎?你的媽媽不是一個禮拜給你五百元零用,你還要多少才夠?」孩子說:「六百。」我建議那位父親先給他八百,結果那孩子很感動,慢慢的戒除了偷錢的惡習。
因此,跟孩子溝通是一門藝術,天底下沒有問題兒童,只有兒童問題。我還曾經幫助一個吸毒的孩子,他是個社會邊緣人,結交的都是壞朋友,根本沒有人要理他。但基於緣份,我鼓勵他向上,一百、三百的給他生活零用,讓他感受到有人疼他,不放棄他!有一次不意的邀約他來做義工,因為一時還須依賴檳榔戒癮,所以他在當義工時多少會將檳榔帶在身上,有人見了就挖苦說:「出來當義工還吃檳榔、抽煙?」我卻另有思考:「這小孩真不壞嘛!吃檳榔、抽煙的人還知道要來當義工。」至少給他機會學佛、向上,慢慢的或許有一天他會戒掉那些東西,不是很好嗎?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
4、初學佛的點點滴滴
在三十歲之前,我的人生沒什麼目標,直到一天,鄰居拿佛教的錄音帶給我,聽完之後我不禁讚歎:「世上怎麼會有這麼好的東西?可惜我現在才接觸。」當時正是人生最低潮的時候,各方面都不如意,第一次拿到錄音帶,如獲至寶,自認為聞道已晚所以要更精進,每天就伴著“佛書、錄音帶、高僧傳”而眠,躲在閣樓靜坐,同參看我完全變了另一個人。更好笑的還在後頭,一次阿里山之遊,在山上走著走著,兀自想到今早匆忙出門未做三皈依,便加快腳程,想在前方找個清淨的地方合掌唸誦,在杉樹下合掌唸完「三皈依」後,倏地睜開眼看到一個人影,原來是同參看到了這景況,認為我學佛學瘋了,竟然連樹都拜,再加上我的自認精進,對她冷落好一陣子了,她更加肯定我學佛學錯了方向,才會變得那麼詭異(如果現在,我會在心裡默唸,不必合掌,勉掉宗教的形式,以免引起他人的譏嫌。)
在公園她數落我一陣,草地的露水彷彿在我心裡凝固心涼,我担心、遺憾的是佛陀是個偉大的成就者,學佛很好,但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將佛的好意傳達,邀她進入佛法世界同遊?我難過的是好好的一件事竟被我搞砸了,僅僅幾分鐘之差,我的表現已引起她的不快,之後有意無意間她總是看著我,我就像一個做錯事的小孩,等著人拯救。
因為人的複雜性超過了一切事物,因為我倆彼此個性相差很大,就像坐蹺蹺板,我高她低,她低我高,我是個感性90理性10分的人,她剛好與我相反。如果說夫妻間可以「互補」,那最終也只是個結果,其中的過程肯定要拔掉一層皮,我說那是「換膚」──這種痛讓你知道什麼是組織再生?最終還得感謝對方的棒喝。其實說穿了是我的個性柔弱、執著,做什事都會陷入預設的框框裡,常覺得心裡很苦,在這方面她就比我少了這些執著,其實她是個比我還有智慧的人,但也許機緣未到,幾年過後,情勢依然是:我在門裡,她在門外,一直碰撞、調整;直至八十年,進了千佛山親近老和尚,聽了師父的開示後,才知道以前我學的是佛教不是佛法。師父一直說:「要以修養去影響別人,不要以個性去要求別人。」難怪同參一直站在門外觀望,把我當成怪人,原來我學佛只學表相,修養不夠。所以,上千佛山的靜坐止觀課,我回家便專心的只觀想一個題目:「我該怎樣去愛我的老婆?」我決定改變自己,而且婚姻的經營之道是要把對方的缺點當特點,在混亂無序裏找到秩序,她一直在包容我,做我的善知識,我也祝福她,讓她做她自己.....。
5、美好的心情 心轉
一般人會用自己執著的方式去愛家人,看起來是關心,卻把對方壓得喘不過氣,自己也累得半死,那份善意是無法傳達給對方的。
紅燒花瓜一直是我所愛,有一次秀雲就做了二十幾片讓我嚐,我留下一片在盤底,她吃了最後一片嚷著:「怎麼這麼鹹?你竟然全吃了?」我笑著說:「那是妳的愛心花瓜啊!」我讀過弘一大師傳,提到他去受供,有人拿鹹蘿蔔給他,還問他:「你不覺得鹹嗎?」他笑著說:「鹹的鹹,淡的淡。」這讓我有一份感動,現在坐在家裡的餐桌,面對這一盤鹹瓜,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心也那麼感動。
憶當初結婚時,秀雲是個不太會煮菜的人,尤其苦瓜及竹筍煮十數分即起鍋,烹調不當會煮不爛的,當下的我抱持樂觀的態度,聰明的先喝湯,喝得高興,心想這也不是天塌下來的大事,反正沒煮熟爛下一餐還可以再煮。很多事情當下不必急著說熟說爛,山不轉路轉,路不轉心轉,轉個彎或許對方不會覺得你面目可憎,不轉彎,煮的人已經那麼辛苦。
還有一次她煮了許多道菜當早餐,我覺得吃不完很浪費,但看她又煮得很歡喜,不忍掃她的興,一舉箸,滿桌的菜卻不知從何夾起?那時一些因因緣緣緊密的銜接,她已親近千佛山了,我建議她早餐不須準備那麼多道菜,她說:「老和尚不是說過?早餐不能馬虎,吃多種食物營養才夠。」這時輪到我笑她執“法”如山,想當初她受不了我對著一棵樹禮拜,我倆「過與不及」都難圓滿,但在我眼裡,她不只是人間女兒,有睿慧的心智,還是一位大菩薩,顯見老和尚的話已在她腦中生根,她虔信老和尚的教導,比以前更沉穩篤實了,有時聽法回來,那充滿法喜的眼神,即使寒流季節也生意盎然。由於老和尚的引領,終於我與她比以前更相知相重了,好景年年有,當我知道了她有個心願,一直想出國走走,我決定要讓她玩遍全世界。一直到她如倦鳥歸來,從下飛機幫她提大行李,到進家門向她表白:「老婆!我要感謝妳!妳不在的這段時間,我才能深刻的體會到當老婆的辛苦及重要。」因為家庭主婦沒有支薪、沒有社會職位,如果當丈夫的不體貼太太的辛苦那怎成?愛屋及烏,我覺得更須對丈母娘好,換我出國去義大利時,我刻意逛了好幾條街,花了一個下午時間,買了一個適合丈母娘用的皮包,那皮包十分顯眼,適合她的身份與氣質,她逢人就高興的說,是女婿出國買給她的,那陣子她不良於行,假日我帶著妻子兒女回丈母娘家打掃,看她臉上綻開燦爛的笑容,那份快樂與滿足,讓人明顯的捕捉得到。
這一切屬於這個家的好景,我知道老和尚是我們全家溫暖與勇氣的泉源。
6、修行篇
在生活中保持一份超越與觀照確實不易,八十年開始親近老和尚,生活過得更踏實,修行當下感觸也很多,不論在任何時空,只要願意接受淬煉,勇於承擔就往前進了一步。
我常鼓勵義工,建議義工們主動爭取辦活動、推廣、接待、佈置,公關...體驗越多,了解越多,讀世界、讀他人就不會常讀錯。當下安了心,也不會一味的想去攀緣所謂的有名法師,認為那就是大善知識,因為基於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福德因緣不同,當業力顯現時,往往幫助你做最大突破的,是來自所謂忠言逆耳的,看起來像惡知識或不認識的人。什麼是明心見性?要明心,就得去探討一連串的問題,化解一連串的為什麼,尤其人最容易展現優點,忘了自己的缺點,隱藏陰覆的一面不去察覺返照,如何見性?因此壞的印象最好不要烙印成為記憶,應成為警惕。
回憶當初剛學佛時知見不正確,自覺了不起,聽聞很多台灣最有名氣法師的佛教錄音帶,就帶著挑戰的心來。如今想起這事應該懺悔,當時不識老和尚的德養,竟在老和尚的禪修課上,驕慢的說:「師父!你講的是禪宗的公案,那是不是我學淨土的,就不用來這裡聽您講課呢?」當時達師父是高雄講堂的當家師,看我大言不慚的,坐在後面心急,我還聽到她用台語問隔壁的一位居士說:「哎喲!伊是從叨位來的?哪按這款啦?」老和尚只看了我一眼,沒回答什麼,不到半年我知道自己錯了,越發覺得聽老和尚的課如醍醐灌頂,兩個鐘頭眨眼即過,一份歡喜無可表喻,菩提心一發起,眼裡只有佛法的好,在當時菩提寺週日講經完,老和尚會在法堂為大家解惑,我都第一個舉手,因為刻意的想練膽識、說話的勇氣以及問問題的技巧,雖然「手、口、腳」抖個不停,但仍然一星期固定問四個問題,一、兩年下來收穫很多。
那時我一直無法體會「世間法是相對的,佛法才是絕對的」的意思?後來想通了,如果在「絕對」後面加上「饒益」兩個字,法義就更清楚不過了。記得一次在高雄講堂義賣中心值班,剛巧老和尚走進來,他突然的走向櫃檯另一邊,拋出一個問題問另一位值班的居士:「買書要不要錢?」那位居士說:「當然要錢啊!」老和尚一聲不吭的走了,當時我覺得老和尚不會這麼無聊,走進來只是要講這些話,如果是我,我想我不會回話,那當下馬上會去思考禪師的用意,這不就是活生生的禪的誘導嗎?思想的空間在哪?難道只有「買書要錢」這個答案嗎?可不可以答:「除了錢,還可刷卡,或用禮卷付錢。」或許沒有答案,或許可以有更多表現的方式,但都不離於三藏十二部,自性的流露
7、藉事練心 還可以做得更好
一些佛法看似很簡單的法語,其實隱藏著很具深度的內涵,但也讓人等閒忽過,就像老和尚問:「千佛山有千佛嗎?」沒有人答得出來,大都數的人包括我自己都在「有」裡面打轉。試問千佛山的家風是什麼?還有,佛不是覺悟的意思嗎?帶著「覺」則不只是千佛、萬佛還有億佛,好個人人皆有佛性!「千佛山有千佛嗎?」老和尚說:「臥虎藏龍」。
記得一次辦理二天一夜的義工旅遊活動,於我是一個藉事練心的機會。在前一週我先匯約金五萬到瑞里一間大飯店,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突然來個瑞里大地震,行程泡湯了,電話不通,道路也斷了,對方毫無回訊。後來臨時召開相關人員開會,地點在隊長家裡,由於知道她為人較強勢,這回我這負責人準會被她刮一頓鬍子,因此事先已做了心情調適,我要去做肉俎(台語肉砧),果然到她家,她先狠狠的罵我一頓,罵到她的先生都看不過去了,但是從她身上我也學到了處事的睿智,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她認為世事難料,之前為何不寄支票而要用現金?我當下認錯,真的覺得事情應該可以做得更好。
二星期後,她偶然的與同參見面,她看了看她,並為前次發脾氣之事跟我道歉!更妙的是,之後她反而成為我義工組下最得力的助手,全家四人也加入佛弟子協會會員。由此可知所謂隨緣,緣又分為善緣、惡緣;面對善緣不起分別,面對惡緣不被染污,把握方向將事情處理好才是饒益。如果在現實生活中還有一句話讓你動怒、一件事讓你不舒服,還有無法化解的情識,那都是染污。
做人圓融,做事練達,藉事練心,我希望能日日增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