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學習是無止境的

    人擁有強烈的我,唯恐自己比別人矮、比別人低下,好像別人高高在上你就沒有面子,其實真正一個有修養的人是深藏不露的。以上出自《以法為師》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67期2021年07月

徵文廣場 義工學習是無止境的 /張炳輝

 

    義工此一名詞在今日社會上已是耳熟能詳、眾所皆知,尤其在寺院中法會或特定的活動,更是不可欠缺的角色。因此會依各種不同性質工作服務來做組織分類不同的組別。以利整個法會或活動進行並能順遂完成工作服務的目標,各組組別更是多元化,並依實際所需而完成編組。若以內外而分,一類是不需要接觸信眾;另一類是必須與信眾互動接觸做更多的言語表達來完成義工服務。

  

    在義工組織中,下對上必須要本著尊重,畢竟是組織賦予的頭銜、職務、職責;上對下更要慈悲和包容;義工與義工之間年紀大服務久經驗豐富,年紀輕者勇於學習承擔、動作俐落,更能迅速進入狀況,完成服務內容是義工特色之一。因此在老中青的義工結合融入彼此服務中方向一致,內心和樂之氣才能油然而生。此時歡喜心服務中更能自然流露,真正的饒益性才能發揮到最佳狀態。和樂氣與歡喜心才是真正讓義工服務能持之以恆的動力來源,也展現出義工團成員中的和敬之心。所以義工服務重點不只是單純完成所交付的工作內容,在整個過程中的身口意的表現,更要發揮所熏修學習的佛法內涵,也就是自身的修養表現。

 

老禪師曾講述經典上說:「佛法在現實生活裡,要從現實生活中去發現佛法。」不是在<大藏經>裡就可以找到佛法;不過讀<大藏經>是學佛、理解佛法的基礎。

 

    一般人總是隨著自己個性、習性、習慣在表現自己,更是隨著業力的自我在過日子,從來捨不得放棄那個「我」,好像那個我一捨棄了,自己就變得很卑賤會比別人矮一截似的,世俗有句話:「謙虛就是美德」,其實謙虛就是尊重別人,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人擁有強烈的我,唯恐自己比別人矮、比別人低下,好像別人高高在上你就沒有面子,其實真正一個有修養的人是深藏不露的。以上出自《以法為師》,可見老禪師對於強烈的自我,有如此透徹的的解釋,更是學佛行人時時警惕,收攝自己根門並照顧自己的起心動念。

 

    常聽法師們說來寺院當義工可以植福、培福,若反思當自己身口意造作若不如法時,對參與的義工或信眾有所傷害時,那「福」該從何處而來呢?以「福田」言出自《大智度論》有兩種:一、貧福田,謂貧窮之人雖無財物供養,若花禮事恭敬,亦得福報。二、富福田,謂富貴之人既能禮事恭敬,又以財物供養而得福報。另有「三福田」說出自《優婆塞戒經》:一、報恩福田謂父母養育之恩;師表有教誨之恩,若能供養恭敬自然獲福。二.、功德福田謂若能恭敬供養佛法僧三寶,非但成就無量功德,亦能獲其福報。三、貧窮福田謂若見貧窮困苦之人當起慈悲心,以己所有資生等物而給施之,雖不求報則亦自然獲福。以上皆可供參考。

 

    若義工以修行的角度,能在佛法上以自身體現佛法內涵於「行」上,那一次又一次不斷的驗證解行並重的道理,是身為義工極為重要的課題。若執念於「福」上,可能易生過份的執取又容易落入貪,有所求而為,更何況學習佛法的本質是在於「清淨」。

 

    學習佛法總是要先懂得道理好修行,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一切因緣和合自然成。猶如水到渠成,在人與人或人與事之間不斷的認識了解,去運用思想,發揮智慧,而不斷的突破侷限。佛法中常稱「三毒」----貪、瞋、癡既然稱毒一定殘害身心,讓人不自主又落入輪迴,唯有依靠佛陀的道理方法,才能解毒,但並不是馬上就能解毒,是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走在菩提大道上,一次又一次的運用其道理方法,才能真正發揮其饒益。

 

    感恩老禪師與千佛山法師們!能讓自己有如此學習佛法的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