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經絡、與健康(117) 皮部論

    若人體正氣充足,邪氣是不容易進入皮表的,即使進入皮表,也無法停留。但當人較為勞累或虛弱時,衛氣不足,邪氣會趁虛而入,穿過皮表,客居在絡脈之中。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66期2021年06月

氣血、經絡、與健康(117) 皮部論 /詹天賜

 

  在 [外邪致病] 單元中,曾引用素問 [皮部論] 的內容,而這篇文章的論點,對養生保健十分關鍵,因此,值得再探究一番:

 

  黃帝問曰:余聞皮有分部,脈有經紀,筋有結絡,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異,

   別其分部,左右上下,陰陽所在,病之始終,願聞其道。

 

黃帝問道:我聽聞人的皮表分佈有其歸屬,經脈運行有其規律,而筋有其聚結連繫,骨則可量其大小長度。黃帝列舉許多有關皮表的問題,諸如有關皮表的各種病變,它的歸屬,不同方位的皮表部位有何特性,邪氣入皮表的表裡走向如何,又如何發生疾病及如何對治等諸多疑問,來請教岐伯。

 

  人內有五臟六腑,外有皮肉筋骨,兩者以血脈、經脈相連繫。十二經脈歸屬於對應的臟腑,而皮肉筋骨雖屬體表,但與臟腑有關,例如肺主皮毛、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心主血脈。靈樞經除 [經脈] 篇外,另有 [經筋] 篇,說明了十二經脈、十二經筋,與對應臟腑的關聯,而本篇談的是皮表與經脈的關係。

 

 岐伯對曰: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者,諸經皆然。

 陽明之陽,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陽明之絡也。

   其色多青則痛,多黑則痹,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五色皆見,則寒熱也。

   絡盛則入客于經,陽主外,陰主內。

 

岐伯的回答是人的皮表部位都連屬於十二經脈。陽明經脈的皮表部位,名為害蜚,屬陽 (位居手足外側),上部連屬於手陽明經 (大腸經),而下部則連屬於足陽明經 (胃經)。觀察這些經絡的皮部所浮現的絡脈顏色,可看出經絡是否受邪。若絡脈的顏色多青色,則代表陽明經絡不通暢,會有痛証;若是顏色偏黑,則為痹証;若是顏色偏黃或偏紅,則為熱証;若是顏色偏白,則為寒証。若是各種顏色都有,則表示寒熱夾雜之証。邪氣由外向內侵襲,若外邪充滿絡脈,則會向內侵入,客居在所屬經脈之中。

 

  由此可知,人的皮表不是獨立存在的,它與所屬經脈以絡脈相連而形成一個經絡-皮部系統,外來的風寒等邪氣係由皮表進入人體,先客居在絡脈中,經一段時間的停駐、聚集,滿溢後就能侵入所屬經脈。若人體正氣充足,邪氣是不容易進入皮表的,即使進入皮表,也無法停留。但當人較為勞累或虛弱時,衛氣不足,邪氣會趁虛而入,穿過皮表,客居在絡脈之中。這時若不積極養生保健,使得累積在絡脈中的邪氣愈來愈多,就會由陽入陰 (由外而內) 侵入所屬經脈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可養足氣血,生活符合養生之道,可以充實正氣,使外邪無法進入皮表積聚,這樣就可以預防疾病,常保健康。

 

  根據經絡-皮部系統,可進行經絡望診,也就是在各經脈循行路徑中,觀察其浮起的絡脈顏色,來分析邪氣的性質。望診以五色為主,寒邪在絡脈中,皮表會顯出白色來,熱邪在絡則會顯紅色或黃色。若風寒濕邪入駐絡脈,則出現黑色。至於青色,則有經絡不通、不通則痛的証候。若五色夾雜,則表示寒邪、熱邪同時入駐絡脈之中。

 

 少陽之陽,名曰樞持。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陽之絡也。

   絡盛則入客於經。故在陽者主內,在陰者主出,以滲於內,諸經皆然。

 太陽之陽,名曰關樞。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太陽之絡也。

   絡盛則入客於經。

 

少陽經脈 (三焦經、膽經) 的皮表部位,名為樞持,而太陽經脈 (大腸經、膀胱經) 則為關樞。這些經絡-皮部系統,外來邪氣由皮表進入人體後,先客居在絡脈中,滿溢後就會侵入所屬經脈。因此外邪由外向入侵、聚集,滿溢後即可侵入經脈,而在臟腑的邪氣,則會傳至經脈,甚至向內傳變。

 

  外邪由外向內侵襲,而內邪則可由內向經絡排出。例如寒飲,吃下冰冷食物,寒邪入胃腸,胃中有邪氣,經過胃中的經絡都可能受邪,故寒邪可借各經絡排出體外,或傳到其它臟腑。形寒寒飲,可導致肺部受寒咳嗽,內外夾擊,這時寒邪即可向內滲透,而使臟腑受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