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遇菩提

    縱使不是行雲流水,總也難免要來來去去,行色匆匆,甚至漂泊不定,人生在世確實有許多的聚首、離分、邂逅、道別、巧遇、錯失.....當然也會有路過。

  • 文:編輯部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04期2006年6月刊

                                                                                                                              文/淨行

縱使不是行雲流水,總也難免要來來去去,行色匆匆,甚至漂泊不定,人生在世確實有許多的聚首、離分、邂逅、道別、巧遇、錯失.....當然也會有路過。

雖說是路過,但機緣殊勝,絕非偶然;就在八月底,我們一行四人在高雄的般若寺住了一夜,次日中午要轉回台北,在師父的帶領下,順道參訪關廟的菩提寺。其實對菩提寺我毫無認識,只知道寺中有座十分宏偉莊嚴的大佛,不過在理所當然的意念裡,早認定菩提寺必有極深的「禪味」,只是入寶山之後,我能領會到幾分法益,則不得而知,畢竟世俗凡夫的知見,除了淺薄還是淺薄。

開車上路的吳居士是識途老馬,從般若寺到菩提寺只花了一個多鐘頭,途中在師父舌燦蓮花的妙語間,不知不覺便已到達了目的地。一下車只覺得廣場中停了好多車子,再往前望去,山門裡還有大貨車正在「卸貨」,師父們和一些信眾忙碌地搬運著一大袋、一大袋的「貨物」,讓人不禁有點錯愕,帶領師傅似乎看透了我們的心思,立即回應開示:「大麻袋裡,裝的是傢俱工廠製品後,剩餘的零碎木料,運載來供我們寺院當柴火燒。」果然由麻袋的開口處,看到了碎木塊,真不知這些木屑有何用途?師父又作了更詳細的解釋:「除了法會期間,在家信徒來寺住宿,可使用瓦斯,平時寺裡煮飯、燒水都是用這種木屑當燃料。」聽了師父的這段話,同行四人皆一陣沈默。

我走到三寶殿前,抬頭瞻仰高出殿宇甚多的大佛,佛顏慈藹,祥光四照,微笑著俯瞰地面上的芸芸眾生,充分顯露出佛的福慧兩足和萬德莊嚴,我真的沒想到,這座富貴無比的大佛腳下,寺中的佛子們是如此的恭儉,一時之間,我們只能沈默,無話可說。充當司機的吳師兄,還有要事待辦,必須在晚上七點前趕回台北,因此我們參訪菩提寺的時間非常緊迫,帶領師父介紹我們和當家磐師傅打了個招呼,真的僅僅是個禮貌上的招呼,根本不及深談,只見磐師父正在為一齣兒童劇的排演而奔忙,偶而還要與來訪的賓客信眾寒暄,她清癯的身影似一陣旋風,忽東忽西,忽近忽退,想要用視線來捕捉住她的形像都有點困難,這讓我想起順治皇帝的出家詩:「一年三百六十天,不及僧家半日閒。」是嗎?不對吧!眼前的情況明明是我們這些俗人,偷得浮生半日閒,在菩提寺裡閒逛,而僧家行者熱忱辦道,那裡得閒?

恍然之間,有所領悟,確實領悟到菩提寺的豐厚禪意,這禪意是深深刻劃在生活中,一如老和尚的教誨,我們一行,路過遇菩提,機緣殊勝呀!果然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