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語書摘 出世之法財

    佛在《未曾有因緣經》說到有七種法財,即信財、進財、戒財、慚愧財。聞財、捨財、定慧財

  • 文:出處:雲語書摘期數:347期2019年9月

雲語書摘 出世之法財 /潛

 

所謂出世,就是出離或突破世間,也就是超越世間。出是出離,含有突破的意思。世是世間,人人共住在這世間,不是學佛的人,沒有機會想到要破世間的束縛,而大多數的人都認定這世間本就是如此,所以也就只好如此了。那要如何突破世間,就關係到出世的法財。

 

佛在《未曾有因緣經》說到有七種法財,即信財、進財、戒財、慚愧財。聞財、捨財、定慧財,說明如下:

1、信財:信財是信心,信心的建立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自信,一是信他;也就是對自己的宗教信仰有信心,對他也有信心,他就關係到對佛法僧三寶了解多少?包含認識的、發現的、體驗的都在內,但往往所了解的只是表相,所以還要深入地去了解。可知,信心的建立,除了自信和信他之外,還要信解與深信;因為自信只是一種自我意識,遇上逆境、障礙時,就不容易維護那份信心。所以從自信進入到信他,是有了信的樣子,然不夠,還必須從知見、道理上去了解,這是信解;信解只是從道理上了解,還要從道理方法上去實踐,實實在在的修行,進而得到法的利益,才叫深信。具備信財,始能決定受持佛法,以為成佛之資。

 

2、進財:進即是精進,精是選擇好的、利益的,進是往前進步。學佛懂得道理方法後,必須依之行持,而且要有耐心、恒心、毅力地付之實踐。精進猶如山林流泉,涓涓長流,終年如此,是持久的、連續的、恒常性的現象。所以修行辦道,如同逆水行進的船,在水流的衝擊力下,唯有持續划動手中的槳,不歇息的維持

在精進的行為上,船才能往前不後退。

 

3、戒財:戒即是不犯,在有機會犯的情形下,而能做到不犯。佛陀制戒是因為弟子犯錯,造成修行的障礙,影響弟子的道德修養,所以建立戒法來幫助弟子避免犯錯。所以戒為解脫之本,能防禁身、語、意的過犯。戒在佛陀的思想中,不是立法而局限行為,而是制教成法,納法淨業,循體護行,行儀嚴相;所以戒的建立有:戒法,是佛陀所制訂的法。戒體,是授受體制,遵循之,能防非止過。戒行,是隨順戒的法旨,清淨身口意業行。戒相,是戒的分別差異之相;因持戒而成威儀,於行止進退中,莊嚴有度而如法。可知,戒的功德,在於自我的淨業行為,無論身口意的任何行為,若能以戒為師,依教奉行,如法止持的話,那麼所聚合的功德,便能入達淨行的境界。

 

4、慚愧財:於自己惡劣的行為,有所感悟而覺得不好意思,叫做慚,這是表面的,如抱歉、遺憾等。愧是內在的,於言行犯錯之後,心中忐忑不安,如羞愧、內咎、汗顏等。在《遷善錄》記載宋朝大夫蔣瑗有十個兒子,一個死在監獄裡,其餘的都有身體缺陷。

 

子皋問蔣瑗:「你做了什麼事情,為什麼遇到那麼大的災禍呢?」

 

蔣瑗想了想,說:「我平生沒幹什麼大壞事,只不過經常嫉妒比我高明的人,喜歡那些奉承我的人,聽到別人做了善事就加以懷疑,聽到別人做惡事就深信不疑,看到別人得到好處,好像自己損失了什麼一樣,看到別人有了損失,好像自己得到了好處一樣。僅僅如此而已。」 

 

子皋嘆道:「你的心如此黑暗,果報豈止這些,你如果能慚愧改過向善,必可轉禍為福。」蔣瑗痛改前非,廣修善行。幾年後,兒子們的毛病都漸漸痊癒了。

 

5、聞財:聞為修慧的首要,聞必須要能思惟,能思惟必有所得,所以,智從聞思修下手,從多聞上收集資訊,再加以靜思做處理,即不斷的比較、選擇,而且是不只一次的比較、選擇,那麼,終究會有所發現明了而覺悟無上菩提。

 

6、捨財:捨即捨施,以平等心,無憎愛的分別,隨緣隨求,無所悋惜,以至身命資財,亦無所畏,以為成佛之資財。財施是物質的,離不開現實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也就是能資養生命之物。法施是精神的,是生命價值的表現,要維護生命的價值,必須要有知識、經驗、智慧,才能普遍的給與。無畏施就是給與財、法的幫助,必須恒久不畏不懼的去行,且要不起分別,平等一如,才是無畏施,所以真正的捨施,必須做到放下自我的執著,做到究竟清淨心,才是大捨。

 

7、定慧財:定是於心念的起動而不亂,是制心一處,是專注一事一物的行為,具正心正念而不散亂或偏邪的意思,定是對於世俗相對意識的知解,卻不以感性或理性的而生分別,於人與事的關係欲,不起污染執著的心。定是發起於奢摩他(止),成就於毘缽舍那(觀);是從修養而得,因欲念而失。定是佛法修學行者必具的基礎,是菩薩行道者運用智慧的依憑,是成就道業的資糧之一。

 

慧是了生脫死的依皈,是轉迷成覺的基因,是從相對的覺知,入達絕對的圓覺至極之境。慧是依於知識與經驗為構成因素,展現於適時、適地、適機、適境的圓融之下;使人與事的問題,獲得完滿的解決。因此,世間法是知識和經驗的集大成,是世俗的諦理與事相;而出世間法是依於世間法,從中探索和研究,但求有突破性的發現;然後依於人與事的問題,覺悟無明迷惑之所在,而以智慧的力量來圓成真如實性,到達無上正等正覺的妙境地。

 

以上出世的七法財,學佛者以此去行,可以資成道業,並出離世間法的束縛,而到達解脫,入於常樂我淨的殊勝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