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經絡、與健康(97) 認識經絡

    十二經脈深藏在人體內部,呈縱向,橫向分支者為絡脈,由絡脈再分支者為孫絡。若以陰陽而論,十二經脈在內為陰,絡脈、孫絡在外為陽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45期2019年7月

氣血、經絡、與健康(97) 認識經絡 /詹天賜

 

認識經絡 (續)

 

  靈樞經脈篇對經脈的功能、性質、及其循行路徑有著較詳細的描述:

 

  黃帝曰: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 …

  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 …

  雷公曰:何以知經脈之與絡脈異也?

  黃帝曰:經脈者,常不可見也,其虛實也,以氣口知之。

  脈之見者,皆絡脈也。

  …

 

透過經脈,醫者可以判定人的生機,對治百病,調理虛實,因此醫者不可不通達經絡之理。各臟腑經脈的虛實,可由寸口的脈來診知,寸口即中醫常見的把脈位置,在手腕之後,約在太淵穴到列缺穴之間。寸口脈診有三部九候診法,三部指寸、關、尺三個部位,左、右兩手的三個部位對應到不同的臟腑,把脈可分輕、中、重三種不同的力道,以診知表、裡的氣血運行狀況,而形成左右兩手各有九種狀況的脈象,以作為診治各臟腑的依據。除寸口脈外,還有全身遍診法等,而在一些重要穴位旁,亦可探知各經脈及部位的氣血運行狀況。例如肝經的太沖穴附近有太沖脈,按此脈也可以探知肝經氣血的狀況。

 

  而十二經脈,藏在肌肉與肌肉之間的內部深處,像隧道一樣,是無法看到的,能看到的,是分支出來的絡脈。由於經脈深藏在筋肉間,因此要作經絡保健,需要了解各經脈的循行路徑,靈樞經脈篇對十二經絡的循行路徑有著詳盡的描述,例如手太陰肺經的經脈氣血,起於中焦,向下與大腸相連繫,再回頭沿著胃口運行 …,依據這些循行路徑的描述,即可以進行經絡的保健。例如在 google 中鍵入 <經絡循行圖>,便可以查到諸多經絡圖,圖中虛線者為深處的經絡,實線者即為可按摩的經絡部位,包含胸腹、頸、背、頭部、及手足等。

 

  在保健十二經絡中,每一經絡的大小、深淺各有不同,因此保健的力道及時間也會有所差異,如靈樞經水篇所言:

 

  歧伯答曰:足陽明,五臟六腑之海也,

  其脈大、血多、氣盛、熱壯,刺此者不深勿散,不留不瀉也。

  足陽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陽深五分,留七呼;

  足少陽深四分,留五呼。

  足太陰深三分,留四呼;足少陰深二分留三呼;

  足厥陰深一分,留二呼。

  手之陰陽,其受氣之道近,其氣之來疾,

  其刺深者皆無過二分,其留皆無過一呼 …

 

胃是五谷之海,容納水谷精華,經脾運化到五臟六腑,故為五臟六腑之海。足陽明胃經的經脈較大、較深,氣盛,所携帶的營養物質也多,溫度也較高,針時若刺得不夠深,邪氣不散;不留針,則無法將邪氣瀉出。因此下針時,足陽明胃經要刺六分,留針十個呼吸的時間。足太陽膀胱經則是下針深五分,留針七個呼吸,而足少陽膽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則分別下針深四、三、二、一分,留針五、四、三、二個呼吸。至於手部的經絡,包含手三陰、手三陽經等,因為受氣路徑較短,氣來得較快,下針時深度不超過二分,留針都不超過一個呼吸。

 

  根據上述所言,在經絡保健而言,各經脈的大小、深淺,是有講究的。例如保健胃經,力道要大些,時間要長些,才會有較顯著的保健效果。以保養小腿部足三里到上巨虛、下巨虛這段胃經而言,由於這段經絡所經過的兩塊肌肉都十分渾厚,不加點力道,是無法取到肌肉間的經脈的。我自己保養時,要用兩手的指頭并列用力往下推,或藉用按摩工具推,才能得氣,有點酸痛的感覺。幫人保健時,用工具一推,常是十分的酸痛,說明胃經大而深,久了寒濕邪氣的堆積也多,推散不易,故要用點力氣。當然對於老人家或較虛弱者的保健,力道仍應斟酌,一開始只宜輕推,到經絡漸通時,酸痛感減輕後,再逐步加點力道。

 

  經絡系統就如同心血管系統,動脈分大動脈、動脈、小動脈,而連繫小動脈與小靜脈之間的是微血管,經絡系統也分成經脈、絡脈、孫絡,如靈樞脈度篇所言:

 

  黃帝曰:願聞脈度。

  岐伯答曰:… 此氣之大經隧也。

  經脈為裏,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

 

十二經脈深藏在人體內部,呈縱向,橫向分支者為絡脈,由絡脈再分支者為孫絡。若以陰陽而論,十二經脈在內為陰,絡脈、孫絡在外為陽,陽對於陰有衛陽的作用,故這些經脈的分支,具有保護經脈的功能,如素問調經論所提到的:

 

  風雨之傷人也,先客於皮膚,傳入於孫脈,

 孫脈滿則傳入於絡脈,絡脈滿則輸於大經脈

 

風雨挾帶寒濕之氣侵入人體時,先駐留在皮膚,然後傳入孫絡;若邪氣充滿孫絡,則會傳入絡脈,絡脈滿則傳入經脈。因此,在一般的感冒保健上,可先保健皮毛,在頸背部以提捏的方式抓起皮肉,以驅除孫絡上的風寒濕氣;然後按揉頸背肌肉 (主要為斜方肌) ,以袪除絡脈上的邪氣;再按經絡穴位,以除較深入停駐在經脈上的邪氣。當然,若過去未曾進行經絡保健,這三層經絡都要保健。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