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漫談(三十九) 逆轉慢性病

    由此可知,到目前為止,改善或逆轉慢性病,並不是靠高科技醫療,靠的恰是成本最低的方法:改變飲食與生活習慣,這是最簡單,同時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43期2019年5月

健康管理漫談(三十九) 逆轉慢性病

 

逆轉慢性病

  一般而言,慢性病是無法治癒的,只能控制,但我們也看到一些報導,慢性病患者也有些逆轉成功的案例。例如李豐醫師罹患癌症後,藉由改正生活方式、改變心態,成功的逆轉這種難以治癒的慢性病。我用 google 查慢性病相關資料的過程中,出現了逆轉慢性病的搜索標題,於是我就用這個標題去查看一些逆轉的文章。其中查到了一位李昇聯醫師寫的兩篇文章,一篇是“改變飲食,慢性病可逆轉勝”,另一篇是“心臟病可逆轉”,指出了慢性病是由於不健康的飲食,及長期不良生活習慣所造成,因此要改善或逆轉慢性病,除了治療之外,就要由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做起。這符合了“三分治,七分養”的原則,生活方式符合養生之道,慢性病是可以改善的,甚至是可能逆轉的。

 

  李醫師在第一篇文章中 (http://www.kfsyscc.org/about/interview-topics/ gai-bian-yin-shi--man-xing-bing-ke-ni-zhuai-sheng-) 指出:“  研究發現,很多慢性疾病通過飲食的調整可以改善和逆轉。2016年11月,發表在《Obes Rev》的一項研究顯示,植物性飲食干預可用於減緩肥胖所引發的慢性發炎反應。研究者發現植物性飲食可以降低和肥胖相關之炎性介質和指數,所以對於慢性疾病有預防和治療的作用。”肥胖是一種慢性病,改變飲食習慣,尤其是改吃素食,對減重有顯著效果,有研究顯示:“來自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植物性飲食對減重有明顯的效果”;“2014年發表於《美國醫學會內科學雜誌》的一篇研究分析顯示植物性飲食者的血壓明顯低於雜食者,故植物性的飲食可以用於高血壓之防治。”由此可知,改吃素,或多吃素,對慢性病的防治或改善,是有所助益的。

 

  蛋白質是人體需要的重要營養素,每天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已是大家的共識,但每天應攝取多少蛋白質才足夠呢?“百年之前,營養學界普遍認為蛋白質是定義營養好壞的指標,並建議每天應攝取高量的蛋白質(每天約100~130克)…但隨著時間推進,營養學界對於蛋白質的看法已逐漸在改變 … 後續的很多營養學研究結果也顯示,長期過度地攝取蛋白質(尤其動物蛋白質),會帶來許多健康的問題,如:骨質疏鬆、肝腎疾病、心血管疾病、增加癌症風險等。”可見過量攝取蛋白質,對健康是有傷害的,尤其是來自肉類的蛋白質。由於人體能吸收的蛋白質是有限的,一次只能吸收30公克左右,因此過量的蛋白質,就會被化成脂肪儲存起來,這樣便需要更多的代謝作用,也因而產生更多的代謝廢物,對健康來說,是相當不利的。有位山友,就因為應酬多,晚餐吃得好、吃得多,結果身體肥胖,上次才從死神手裡掙扎出來,險些賠了小命。如此看來,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者,果然是慢性病的候選人,如果一旦再得個急性病,情況就不樂觀了。

 

  這篇文章提到“康乃爾大學營養學教授T. Colin Campbell,年輕時也認為動物蛋白質是較「優質」的蛋白質,堅信推廣動物蛋白質是非常重要的 … 後來 ... 觀察到的事實是攝取較多蛋白質的孩童並不比較健康 … Campbell教授的名著《中國飲食研究》,總結了他數十年的營養學研究結果,他在書裡提醒我們要注意要避免攝取過量的蛋白質,尤其是動物蛋白質 … 他認為所有的研究結果指向攝取過量的動物蛋白質是造成人類文明病的一大主因。”也就是說,許多的文明病,都是長期攝取過多肉類營養所造成的。我過去也有這種想法,認為不吃肉可能會營養不夠,早期改吃方便肉,同修改吃素後,我與小女還是吃不淨肉。當時小女還小,我怕她不夠營養,還是沒敢給她吃素,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對葷食逐漸沒興趣,於是我們就讓她吃素看看。一段時間過後,發現她的身體沒有變差,反而變好了。過去常感冒的她,變得比較不感冒了,於是我們一家人約二十年前就改吃素食。

 

  李醫師在第二篇文章裡,提到了柯林頓總統的健康狀態:“2004年,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因嚴重的心肌梗塞,進行了心臟動脈的繞道手術,經過這場大手術,他以為心臟病治癒了。沒想到在2010年,他又發生了胸痛,經檢查發現心臟血管又再度狹窄,於是他又接受了心血管支架置入。歷經一次次的磨難,做了大手術又放了支架,他最想知道的是心臟病是否已得到 「治癒」? 他的醫師卻告訴他,心臟病是一種慢性病,目前沒有「治癒」 的方法,但我們有「很好」的治療手段。”曾經貴為美國總統,生病時就像一般凡夫,雖得到較好的醫療照顧,但對慢性病者而言,每個人都一樣要受苦。於是“克林頓總統受訪時表示他希望能看自己孫兒誕生和長大,所以他不但要活,而且要活得夠久。他後來聽從了醫師建議,改採了植物性飲食。幾年後,克林頓總統接受媒體專訪,表示他的健康已明顯變好了,他指出自從他改變了飲食,體重明顯減輕,心臟病情也顯著改善。”這就是改變飲食習慣的好處,尤其是改為多吃素食。

 

  建議柯林頓總統吃素的醫師是歐尼斯醫師,他“是舊金山加州大學的臨床教授,也是健康醫學 (Lifestyle Medicine) 的權威,克林頓總統就聽從了他的建議,採用了植物性飲食。他自1977年就開始研究飲食和生活型態對心臟血管疾病的影響,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歐尼斯醫師的研究證明,植物性飲食和生活型態改變,不是只有讓心血管疾病停止惡化而已,甚至還能讓疾病「逆轉」。”很多人的想法都是貴的藥就是好,大的教學醫院能治百病,但歐尼斯醫師卻指出:“飲食和生活型態的改變,雖然看來起來簡單、成本低,但卻能完成昂貴的高科技醫療所無法完成的任務。只有飲食和生活型態的改變,才能彻底去除疾病的 「根源」,而且同一套「治療」方案,不只是對心臟病有效而已,其他常見的慢性病也同樣有效。根據他的觀察,如果病人改變的意願越高,通常臨床效果就會越顯著。生活型態的改變,就是「逆轉勝」的契機。生活型態的改變,包括戒煙、運動、改變飲食等,已被證實能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由此可知,到目前為止,改善或逆轉慢性病,並不是靠高科技醫療,靠的恰是成本最低的方法:改變飲食與生活習慣,這是最簡單,同時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病是怎麼來的,它就怎麼回去,如果說慢性病是長期不良生活方式所造成的,要防止它惡化或改善它,就要長期改善生活方式,在飲食方面,至少要多吃素,以逐步改變已經變差的體質。

 

  改變生活方式,靠的是意願,但凡夫總是畏果,在沒得慢性病,或沒得到慢性病的警訊前,是不會在意的。就像空氣、水,平常得來毫不費工夫,不會去在意它,但一旦失去了它,例如停水時,就會發現它的重要。人不生病時,不會在意不良的生活方式,一旦生病了,才會在意它。問題是生的病愈嚴重,才更會在意它,才有更大的意願去改它,但都可能為時已晚,病情能不惡化,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總之,要控制、改善或逆轉慢性病,方法是簡單的,效果是良好的,名醫的建議也只是“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改變”,關鍵就在於是否能及時下定決心去執行。我們應當好好學習菩薩畏因的精神,早一點覺醒,及時回頭,就能早一點遠離慢性病的糾纏。若是已經得了慢性病,則應“三分治、七分養”,在治病期間,按時服藥,並堅決的改變生活方式,慢性病是可以控制、改善、或逆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