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經絡、與健康(94) 認識元氣

    氣血的來源有三:一是由肺所吸入的清氣,二是由脾胃所運化的水谷精華,三是天生的元氣,這三種氣缺一不可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41期2019年4月

氣血、經絡、與健康(94) 認識元氣

 

 

認識元氣

 

氣血的來源有三:一是由肺所吸入的清氣,二是由脾胃所運化的水谷精華,三是天生的元氣,這三種氣缺一不可。人命在呼吸間,人隨時都要呼吸,以吸取新鮮空氣,否則血液中缺氧,人即無法生存。人每天要吃飯,脾胃消化吸收營養,取得水谷精華,才能使人氣血充足,故脾胃是後天之本。而元氣是人先天之氣,存在腎中,腎主骨,骨生髓,腦為髓海,人若腦部受傷,腦髓受損,人的元氣就無法順利送入體內,人就沒有足夠力氣,故中風的人常一邊沒力氣,是因一邊腦部受損,元氣供應不足所致。中風者若能克服無力之艱苦,多復健、多走路,以刺激、恢復受傷腦部元氣的運作機制,則可能恢復受損的功能。

 

有關元氣的論述,黃帝內經直接提到的並不多,其中靈樞經刺節真邪篇提及:

 

歧伯曰:真氣者,所受於天,

與榖氣並而充身也。

 

這裡的真氣,指的正是元氣,是與生俱來的,它與水谷精華共同合成氣血,能運行臟腑、經絡,行經全身。個人在查閲有關元氣資料時,查到醫學源流論一書中有元氣存亡論一篇,對元氣有較深入的探討,這篇文章使我對理解元氣很有幫助。這篇文章提到:

 

當其受生之時,已有定分焉,所謂定分者,元氣也。

視之不見,求之不得,

附於氣血之內,宰乎氣血之先。

 

人受生之時,元氣即有定數,這個與生俱來、具有定數的特殊真氣,正是元氣。它看不到,也無法具體探求,它是氣血的一部份,主宰著一生氣血的興衰。

 

其成形之時,已有定數。

譬如置薪於火,始然尚微,

漸久則烈,薪力既盡,而火熄矣。

 

文章一再強調元氣成形時,已有定數。人的元氣,就像固定的薪柴般,生命一開始即點燃使用,年幼之時,元氣用的還少,年輕時則元氣燒得旺,到了老年,薪柴用盡,生命之火也就熄滅了。也就是說,主宰人一生氣血興旺的是元氣,但元氣愈用愈少,它無法增加,故薪盡火熄。

 

其有久暫之殊者,則薪之堅脆異質也。

故終身無病者,待元氣之自盡而死,

此所謂終其天年者也。…

 

人有自然壽命的長短區別,不在於元氣的多寡,而在於元氣的堅固或脆弱的不同,薪柴品質好,則生命之光可燃燒較久。故而終身不生病的,其實是等到元氣耗盡後自然往生,這就是所謂的終其天年。

 

至所謂元氣者,何所寄耶?

五臟有五臟之真精,此元氣之分體者也。

而其根本所在,即《道經》所謂丹田,

《難經》所謂命門,《內經》所謂七節之旁,中有小心。

 

至於所謂的元氣,究竟寄存在人體何處?五臟本身即是元氣的寄存處,但它只是元氣的分身,真正的元氣是寄存在肚臍下的丹田,也就是難經所謂的命門,黃帝內經 (素問刺禁論) 所謂的七節之旁,中有小心。根據吳鶴皋注解:“下部之第七節也,其傍乃兩腎所系,左為腎,右為命門,命門相火代君行事,故曰小心",亦即命門為元氣根本寄存處。

 

  在難經三十六難中提到了命門與原氣 (即元氣) 的關係:

 

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

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原氣之所繫也;

 

難經認為右腎為命門,為原氣歸屬之處。依據上述內容,我們可以理解元氣歸屬於右腎,藏於丹田。另在難經六十六難中提到了原氣:

 

經言,肺之原,出於太淵;心之原,出於大陵;

肝之原,出於太沖,脾之原,出於太白;

腎之原,出於太溪;…

三焦所行之俞為原者,何也?

 

靈樞經九針十二原篇提到了各臟腑的原穴,肺的原穴為太淵,心 (包) 的原穴為大陵,肝的原穴為太沖,脾的原穴為太白,腎的原穴為太溪等。這些原穴為平時臟腑保健的要穴,平常多按原穴,有活化臟腑的功能。有一次,有位老人家心臟不舒服,我幫這位老人家輕按大陵穴約一、二分鐘,按後她覺得心臟舒服了些,說像吃了一粒救心一樣。又有一次,一位師姐人很不舒服,我也是按她大陵穴,按後就舒服些了。現在只要是人較虛弱,心臟感到不舒服的,我都會先輕按大陵穴約兩分鐘,使心臟感到舒服一點之後,再作其它保健。

 

然: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故名曰原。

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臟六腑。

原者,三焦之尊號也,故所止輒為原。

五臟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臍下腎間應指丹田,元氣藏在丹田,動氣後送至各臟腑。元氣是人生命之所繫,十二經絡氣血的主宰,因此稱為原氣。而原氣要進入各臟腑,它的運送使者是三焦,三焦除了運送宗氣、營氣、衛氣等三氣之外,另有運送元氣的功能,元氣由丹田經三焦運送至五臟六腑。三焦運送元氣到五臟六腑的的關鍵處為各臟腑的原穴,元氣駐留原穴後,進入各臟腑,因此五臟六腑有病,都要取原穴治療。

 

各臟腑的原穴是保健要穴,因為原穴的暢通,是確保元氣能順利進入各臟腑的關鍵,各臟腑有了足夠的元氣,才能確保臟腑的功能。若是原穴堵塞不通,元氣輸送受阻,各臟腑的精氣就會不足,因此平常保健多按原穴,可活化各臟腑的功能。例如常按肝經的太沖穴,可舒導情志,使上逆的肝氣可以緩和,頭部不舒服的感覺會減緩些。老人家常流口水,可常按脾經的太白穴,以活化脾臟,脾主肌肉,可以使嘴部的肌肉較為有力,少流口水。總之,常按原穴是日常養生保健之道,可使元氣順暢的進入各臟腑,具有活化臟腑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