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佛法看故事 食菌得仙

    剛好佛陀聽到他們的談話,就教誡說:「你們都沒說出苦的真諦,只是一種從習氣中帶來的偏見。你們之中有的是婬鴿轉世,就以欲念為苦...。然世間最大的苦,莫過於有身體。」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39期2018年12月

從佛法看故事 食菌得仙 /芷

 

  粵人有採山而得菌,其大盈箱,其葉九成,其色如金,其光四炤。以歸,謂其妻子曰:「此所謂神芝者也,食之者仙。吾聞仙必有分,無不妄與也。人求弗能得,而吾得之,吾其仙矣。」乃沐浴,齋三日而烹食之,入咽而死。其子視之曰:「吾聞得仙者必蛻其骸,人為骸所累,故不得仙。今吾父蛻其骸矣,非死也。」乃食其餘,又死。於是同室之人皆食之而死。《郁離子》

  本文的大意是:

  廣東有一個人在山上採到一個大蘑菇,大到能裝滿箱子,葉子有九層,顏色像金子,光芒四射。他對老婆孩子說:「這就是人們說的靈芝,吃了它能成仙。我聽說成仙得有緣份,老天爺是不會隨便把靈芝給人的。別人找還找不到,我卻得到了,我要成仙了。」

  於是他洗澡齋戒三天後才把「靈芝」煮著吃了,剛嚥下去就死了。他兒子看了看父親,說:「我聽說成仙的人一定要蛻去自己的軀體,平常人之所以不能成仙,就是被軀體所牽累。現在我的父親已經蛻脫他的軀體成仙了,並不是死啊!」說罷就把剩下的「靈芝」吃了,也死了。就這樣一家人都吃了「靈芝」死掉了。

  由此文可知,一般人的行為出發點是以自我的利害為主:「這樣做對我有利或是有害?」因為每一個「我」的欲望輕重不同,所以這個世界才會如此動亂不安,社會也發生殺盜婬等諸多問題。「我」有造作的能力,是依個己的知識經驗,是智也是愚;因此,知識經驗的多寡,是評估智愚的究竟,也就是說:知識經驗多的人其智必豐,少的人其愚可數。而我成於心,所以心為主宰,所謂的一切為心所造。

  《楞嚴經》中說:「眾生具殺、盜、婬三種造作之業,生起諸種感應果報;所謂汝負我命,我還汝債,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經百千劫,常在纏縛;惟殺盜婬三為根本,隨業隨報,無有窮盡。」

  所以在《法句經》談到人為什麼會苦的原因?一天,阿那律等四個新學比丘一起談論什麼最苦?一個說:「人生最苦的是貪欲,貪欲得不到滿足,苦不堪言。」一個說:「人生最苦的是吃不飽,飢腸轆轆,其苦無比。」一個說:「人生最苦的是瞋恚,脾氣一發,火眼金睛。」一個說:「人生最苦的是膽小,前怕狼後怕虎,沒有一刻安寧。」剛好佛陀聽到他們的談話,就教誡說:「你們都沒說出苦的真諦,只是一種從習氣中帶來的偏見。你們之中有的是婬鴿轉世,就以欲念為苦;有的是餓鷹轉世,就以飢餓為苦;有的是毒蛇轉世,就以瞋恚為苦;有的是兔子轉世,就以驚懼為苦。然世間最大的苦,莫過於有身體。」

  佛陀住世時,於眾生的利益,不否定所有,不排斥所有,而是認真的分析所有,闡明所有,幫助眾生於所有中獲得認識,深入瞭解,期望突破迷惑而成就覺悟,確定出離愚癡而完成智慧,得圓融無礙的自在勝境裡。

  日本的一休(1394~1481)和尚在九歲時,師父出門時吩咐大家好好顧廟、用功。由於他是小孩,大殿裡待不住了,找師兄去,在方丈室找到師兄,師兄比他大兩歲,正在方丈室哭哩!

  問:「你哭什麼?」

  答:「不得了,我闖大禍了!」

  說:「我們是學禪的人,不能哭啊!」

  答:「這櫃子裡有師父最喜歡的東西,他平時總背著我拿出來看,自己欣賞,就是不讓我看,今天師父出外去了,我忍不住了,看看到底是什麼?我就打開了,看見是個瓷器,我也拿在手裡玩一玩,一下子給摔了,這回不得了,師父回來我真的沒法過日子了!」

  說:「你別哭了!你把這東西交給我,算是我摔的。」

  答:「算是你摔的,我怎麼報答你呢?這樣吧!師父讓我看方丈室,給我帶饅頭,我給你吃。」

  如此,饅頭歸一休吃,瓶子算一休摔的,一休就把碎片包起來,擱在口袋裡。

  師父一回來,一休就問:「師父,我在參一個問題:到底有沒有一個人是不死的?有沒有?」

  答:「傻徒弟!哪有人是不死的?一切都無常,焉有人不死啊!」

  問:「這樣啊!人都要死的。那麼東西呢?有沒有一樣東西能夠長存啊?」

  答:「無情之物也是無常,總是會壞的,因緣聚了就有,因緣散了就壞。」

  問:「是這樣的話,那麼心愛的東西壞了的話,我們也不應該悲傷,是不是?」

  答:「是的,緣散就壞了,自己心愛的東西緣散了,就沒有了。」

  一休就把口袋裡的一包碎瓷交給師父,說:「師父,這裡有一個緣散就壞了的東西。」師父接到碎瓷也就沒有發脾氣。

  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若不是在這樣問答的情況下,師父定要大發脾氣的。

  佛法是覺悟的道理方法,是幫助我們了解人天福報是暫時的,畜生鬼趣是可憐憫的,地獄裡的痛苦更是不可嘗試的;唯有學習智慧,成就覺悟,才能解脫生死輪迴的痛苦,而達常樂我淨的涅槃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