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探秘十之五

    憍陳那說,我是了解到「客塵」二字,在修行當中抓住「客塵」這二字,一切外界的東西都是個客塵,修行當中我抓住這個,最後得到了修行上的一個證驗。

  • 文:若知出處:應佛之印期數:335期2018年8月

楞嚴探秘十之五 /若知


「阿難言,諸盲眼前,唯?黑暗,云何成見?」
阿難就不瞭解了,他不同意如來的解釋,就問:一個沒有眼睛的人,他只看到黑暗而已,怎麼能夠成為見呢?他的見的能力在哪裡呢? 
「佛告阿難,諸盲無眼,唯觀黑暗,與有眼人,處於暗室,二黑有別、為無有別?」
佛陀就問阿難,瞎眼的人沒有眼睛,他只看到黑暗,一個有眼睛的人,如果讓他在一個黑暗的房間裡,這兩種黑暗有沒不同、有沒有差別?
「如是世尊,此暗中人,與彼群盲,二黑校量,曾無有異。」
阿難就回答佛陀,這兩種黑暗比較一下,沒有差別、沒有什麼不同。
佛陀於是開示:
「阿難!若無眼人,全見前黑,忽得眼光,還於前塵,見種種色,名眼見者。彼暗中人,全見前黑,忽獲燈光,亦於前塵,見種種色,應名燈見。若燈見者,燈能有見,自不名燈。又則燈觀,何關汝事?是故當知,燈能顯色,如是見者,是眼非燈,眼能顯色,如是見性,是心非眼。」
佛陀對阿難講,阿難,一個沒有眼睛的人,他看到前面是完全黑暗的一片,如果忽然他有了眼睛、有了光亮,面對眼前的這個前塵,他能夠看到種種色,這叫眼見,是不是?那處在黑暗中的人,他眼前所見是一片黑暗,一旦有了燈光照亮了眼前的塵境,他又能夠看到眼前的種種的塵相色境了,這應該叫燈見,是不是?既然是燈見,「燈能有見」,這個燈就不叫做燈了,那麼燈能觀、能看得到,跟你又有什麼相干啊?所以要知道,燈是能夠顯明色塵境相,而你能夠看得到,是眼的能力不是燈的能力;眼睛具足了能力才能夠看得到眼前的色塵境相,這種見的能力在於你心的作用(性見),而不是眼根之見。
「阿難雖復得聞是言,與諸大眾,口已默然,心未開悟;猶冀如來,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佇佛悲誨。」
「爾時世尊,舒兜羅綿,網相光手,開五輪指,誨?阿難,及諸大眾。我初成道,於鹿園中,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眾言:一切眾生,不成菩提,及阿羅漢,皆由客塵煩惱所誤。汝等當時,因何開悟,今成聖果?」
「時憍陳那,起立白佛:我今長老,於大眾中,獨得解名。因悟客塵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畢,俶裝前途,不遑安住,若實主人,自無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為客義。又如新霽,清暘昇天,光入隙中,發明空中,諸有塵相。塵質搖動,虛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搖動名塵,以搖動者,名為塵義。佛言:如是!」
憍陳那是佛陀弟子中年資最老的,跟我們用的「長老」尊稱不一樣。憍陳那說,我是了解到「客塵」二字,在修行當中抓住「客塵」這二字,一切外界的東西都是個客塵,修行當中我抓住這個,最後得到了修行上的一個證驗。世尊!比方旅客出外旅遊,住在旅館,他在旅館裡停留了幾天,時間到了,就整裝前程了,他是無一刻安住的,遑是急迫,不遑是不急的意思,他是不會安住在這裡的。如果是主人的話,攸往、所往,如果是住在這裡的主人的話,他就不需要動來動去了,不需要奔波,若他是旅人就是暫住的現象,他不會在這裡安住。我是這麼去思惟的,不住叫做客,住叫做主人,安住就是主人,不安住就是客塵;新霽是下雨之後天空放晴,陽光照到縫隙裡面,你看窗子如果有一個隙縫,照進來的時候,你會看到裡面有很多的塵,光線從空隙照進來的時候,一大片的時候看不見,但是空隙照進來的時候,你看得到那個微塵;微塵是在動的,虛空是一片靜悄悄的,你看不到,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搖動名塵,以搖動者,名為塵義」。
從這裡我們看到,客塵是在動的,我們永遠沒有辦法住下來,如何進入那個不動相呢?我們都是動相嘛,有生相就有滅相,都是在生滅動相當中,因為被客塵緣境所誤,認賊為子,所以一切都是波動的現象;這是憍陳如敘述他修行入道所觀察到的道理方法,佛陀印可他說:對,就是這個道理。
「即時如來,於大眾中,屈五輪指。屈已復開,開已又屈。謂阿難言,汝今何見?
阿難言,我見如來,百寶輪掌,眾中開合。
佛告阿難:汝見我手,眾中開合,為是我手,有開有合?為復汝見,有開有合?
阿難言:世尊寶手,眾中開合,我見如來,手自開合,非我見性,自開自合。」
佛陀問阿難,是我的手有開有合呢?還是你的眼睛、看到的能力有開有合?阿難回答:「我見如來,手自開合,非我見性,自開自合」;我看到如來的手自開自合,不是我見的本能、本體有開有合,見的能力是不動的。
「佛言:誰動誰靜?阿難言:佛手不住,而我見性,尚無有靜,誰為無住?佛言:如是!」
佛陀又問:是誰動誰靜呢?阿難說,佛陀的手開合不停,而我見的能力,連靜都不要談,怎麼還會有開合呢?見性是不動的,阿難已經悟到這一點了.我的見的本能尚且沒有靜的現象,那是誰在動啊!佛陀說:是的!
「如來於是從輪掌中,飛一寶光在阿難右,即時阿難迴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難左,阿難則又迴首左盼。
佛告阿難,汝頭今日何因搖動?
阿難言:我見如來出妙寶光,來我左右,故左右觀,頭自搖動。
阿難!汝盼佛光,左右動頭。為汝頭動?為復見動?
世尊!我頭自動,而我見性,尚無有止,誰為搖動?佛言:如是!」
這也是佛陀展現神通現象,在十二經教中屬於“阿浮陀達磨”未曾有。佛陀放一光到阿難右邊,阿難就往右看,又放一光到阿難左邊,阿難又朝左看,隨著佛光左右顧盼;佛陀就問阿難:你的頭為什麼左右擺動?阿難回答:「我見如來,出妙寶光,來我左右,故左右觀,頭自搖動」;佛陀就問阿難:「阿難!這是你的頭在動啊?還是你的見(看的能力)在動?」
阿難回答佛陀:是我的頭在動,我見的能力,尚且沒有靜止,怎說在動搖呢?見的能力是隨外面的動而有的,他已經知道這一點,這是住相,客塵是不住的,是動相;“見性”是住相,他已經體會到這個住相是不動的,外面有他才有、外面沒有就沒有,他連住相尚且都談不了,何況談動相呢!他已經體會到,住、是個不動的現象,見性、是個不動的現象。佛陀說,這個道理你講對了。
「於是如來,普告大眾:
若復眾生,以搖動者,名之為塵;以不住者,名之為客;汝觀阿難,頭自動搖,見無所動。又汝觀我,手自開合,見無舒卷。
云何汝今,以動為身、以動為境?從始洎終,念念生滅;遺失真性,顛倒行事;性心失真,認物為己,輪迴是中,自取流轉。」
於是如來對大眾宣說法要:「你們看阿難,頭自在地轉動,見能無有動;你們再看我,手自在地握拳開展,見能無有舒捲」;那為什麼要「以動為身、以動為境」呢?這些「搖動、不住」,你們不都認為是「客、塵」嗎?所以佛陀說:「從始洎終,念念生滅,遺失真性,顛倒行事」!從無始以來到現在,我們隨著客塵念念生滅,遺失了自性真如,顛倒行事,「性心失真,認物為己」;本體自性失去了真如,把外面的種種現象變成是自己,以虛妄為實,認賊為子,於是「輪迴是中,自取流轉」!輪迴的根本的原因就在這裡。這個就夠我們去參究、夠我們去思考的了。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聞佛示誨,身心泰然。
念無始來,失?本心,妄認緣塵,分別影事。
今日開悟,如失乳兒,忽遇慈母。
合掌禮佛,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虛實,現前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
這一主題就留待後面去探討了;下面我們研讀一個有趣的故事,佛陀指點我們,讓我們看到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不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