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語書摘 善根與功德

    「掃地就像掃心地」,這是天天都要去掃,就像清淨身口意一樣,天天、時時、刻刻都要去做,這樣就能完成功德

  • 文:出處:雲語書摘期數:330期2018年2、3月

雲語書摘 善根與功德  /潛

 

所謂善根,就是產生諸善法的根本,或謂善法是得善果的根本。依《中阿含卷七.大拘絺羅經》記載,比丘知善、知善根,是謂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入於正法中。所以,無貪、無瞋、無癡三者為善根之體,合稱為善的根本。三善根與一切善心相應俱起,而為諸善的根本。《大毘婆沙論卷一一二》更以能生善、養善、增善、長善、益善、持善、廣布善法等解為善根之義。

 

雲老禪師在《以法為師》一書中有〈善根與功德〉文中說到:善根就是談自我的修養,修養愈深,善根就愈厚;至於功德,一般都認為布施、供養就是功德;其實,功德是將自己已經擁有的財物、技能、智慧,去幫助別人,與更多的人分享。也就是功德是為別人,善根是自己的修養。所以要想成道,必須善根圓滿,只是善根圓融,有修行還不夠,還要有功德,才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那麼善根如何培養呢?簡言之,就是所謂的十善道,只不過要實踐是很難的。十善道就是於身做到不殺、不盜、不淫或不邪淫,於口做到不惡口、不兩舌、不妄言、不綺語,於意做到不貪、不瞋、不癡或不邪見,也就是身口意在有犯的機會時,能做到不犯,就是善,也稱為十善戒或十善業道。這是培養善根,必須要把的。如果沒有一些方法幫助,去知道道理方法,然後依教如法去修行的話,善根就不可能提昇。以一般而言,看別人的缺失、錯誤很容易,也會講、教人家,要求別人做菩薩,可是對自己無所謂,心甘情願當眾生,往往拿佛法當武器,維護自己的我,唯恐自我受到一點點傷害。

 

所以從十善業下工夫,久而久之,就會完成功德;因為功是力量,德是修養。把自己的修養化為一種力量,發揮它的效益,也就是使別人能得到利益,就叫功德。這力量的形成,善根就是基礎,善根愈深厚,功德就愈大。雖然布施、供養是一份功德,如果布施、供養的心態、意念不清淨的話,毫無功德可言。

 

例如達摩祖師來到中國教化,初次會晤梁武帝,梁武帝問:「我即位以來,建造佛寺,書寫經文,廣度僧眾,為數非常可觀,你認為有什麼樣的功德呢?」

達摩說:「並沒有什麼功德!」

 

武帝不悅地問:「為什麼沒有功德!」

達摩解釋說:「因為你所做的,在佛教的功德價值上,只能保有人或天的環境中,享受安樂富貴的生活,這猶如過眼雲煙,享受盡了,仍舊隨著其他曾經的所作所為,永受各種不同的果報生活,終究是有缺失的!」

武帝問:「怎麼樣才是真正的功德?」

達摩回答:「清淨圓滿的智慧,於他可以獲得利益,於己不會受到傷害,這樣才是真正的功德,而且,這些在佛陀的教法中,可以找到非常完整的資料!」

武帝再問:「什麼是真理中至高無上的道理?」

達摩回答:「從凡俗的有,到賢聖的無;從有和無的突破,到究竟的圓滿;也就是淨、智、妙、圓的如理如實,入達不生不滅的寂靜境界!」

 

可知,梁武帝執著於「蓋了許多寺院,供養了那麼多的僧眾」,雖然會有功德,但那只是享受人天安樂富貴的福報生活而已,所以當一個人將自己利樂的修養化做奉獻的力量,那就是佛教中所說的饒益功德。

 

然而功德完滿之後,必會顯現某一些回報,作為付出了的酬勞,這就是所謂的功德報酬,在世俗思想的領域裡,行為功德,求取報酬,是理所當然的事,因此,一句「好心有好報」的話,便成了現實生活中的格言,而多少迷惑於貪欲的追逐者,就利用這種格言,以達到巧取豪奪的目的。但在佛陀的思想領域裡,行為功德只是饒益眾生於現實需求中,獲得短暫的滿足;如果期望於求取報酬,雖然可以如願以償,卻終究不是永恒的享有;因為等到報酬享用盡竭,仍舊要依業而輪轉於六道的世界裡。

 

總之,善根是自我的修養,是從身口意的十善業著手,必須要達到某種程度,比如有專業、專長、知識經驗等能幫助他人得到利益,才是功德。例如周利槃特(意譯為小路或路邊生),是佛陀時代時舍衛城的一婆羅門之子,與兄摩訶槃特同為佛陀的弟子。周利槃特稟性魯鈍愚笨,凡學習的教法,誦過就忘了,故被稱之為愚路。後來佛陀教他簡短的「拂塵除垢」一詞,令他在拂拭諸比丘的鞋子時反覆念誦這「拂塵除垢」,遂漸漸滅除業障,於某日忽然開悟而證得阿羅漢,具大神通;能示現各種形像,曾示現大神力為六群比丘尼說法。

 

另一個故事是:有一位小沙彌什麼都不會,老和尚就教他掃地:「掃地時不要想到掃把掃那些垃圾、樹葉、髒物,想要幫我把地掃乾淨,那就變成一種處罰,而是要想到天天去掃,天天都髒,天天都要掃。如果每天有些落葉、有些髒物,每天掃都會很輕鬆;如果認為反正都會髒,讓它多髒幾天再來掃,那一定很累!」小沙彌年齡到了去受大戒,還是沒辦法瞭解老和尚說的意思,可是老和尚還是教他掃地,他幾乎掃了一輩子的地。有一天老和尚講經時說到:「人無始以來帶著很多業來到這世界,我們要去清淨業,這清淨的功夫,就像拿掃把掃垃圾...」這時沙彌開悟了!其實老和尚只是印證他「掃地就像掃心地」,這是天天都要去掃,就像清淨身口意一樣,天天、時時、刻刻都要去做,這樣就能完成功德。因為修行就是修正身口意行為的偏差,做到了就是修養,而修養是慢慢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