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法相學68種子

    唯識法相從這個單元開始,要談法相怎麼樣去認識了別而後肯定。這是一個必須先要把握的大前提──憑什麼去認識、去了別,又憑什麼去肯定?所以談唯識法相首先要從種子說起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323期2017年7月

唯識法相學68 種子

唯識法相從這個單元開始,要談法相怎麼樣去認識了別而後肯定。這是一個必須先要把握的大前提──憑什麼去認識、去了別,又憑什麼去肯定?所以談唯識法相首先要從種子說起:“種子”肯定就是一個因,譬如認識,憑什麼去認識?就是那個“因”;了別,憑什麼?也是那個因;肯定,憑什麼?也是來自那些因。談種子,在唯識學上以什麼為依歸?是以八識為依歸,也就是這個種子放在哪裡?它一定要有一個儲存的地方,就是第八阿賴耶識,所以第八識稱做藏識,就是收藏這些種子的地方。

第八識收藏這些種子,一般都只談業的種子,動不動就說“無始以來所作諸惡業”,凡善的、惡的、無記的,都放在第八識裡面。不錯!這是一個肯定的說法,可是還少了一些,難道無始以來我們都沒有修養,沒有種過菩提種子(也就是道的種子)?我們只談業的種子,捨棄了道的種子,就會認定“無始以來”就是這一生,那就不是無始以來了,為什麼?以這一生來看,樂的有多少,苦的有多少,不苦不樂的有多少?若這樣看只是在苦樂中間打轉,所以我們說唯識學在佛法裡是屬於菩薩法,為什麼?因為聲聞法往往談種子,幾乎就是談苦;菩薩法除了有苦也有樂,還有不苦不樂,可見此中還有道的種子,因為你無始以來經歷了那麼多的生生世世,在某一些業種子發生的時候,總會有一些感受、體會或發現,那些感受、體會、發現就是道的種子。

這是講八識裡面蘊藏的這些種子,不要只偏於業,在理論上種子憑什麼會發出來?也就是種子放在第八識裡,什麼時候會發出來?因為種子是無始以來造作而儲存下來的,如果談因與果的問題,種子是“因”,當種子發出來以後,顯現出果的感受的話,它不是單憑一個就說“這個因現在顯現了”。因為顯現必須要有緣。所以談種子,要涉及到緣,所謂“因緣所生法”,因與緣相呼應才會發起法的現象。談唯識法相,以法相的本身而言,“法”跟“相”是什麼?只是一個名詞而已。“相”,譬如這個人表現得很惡劣,其中一定有他的種子,這種子於法而言,是屬於業的惡的種子。從這善惡的表相上面去探討,發現原來業作完成行為之後,種子顯現出來,也就是完成了一個法相,這才能說這個法相是一個什麼種子的因,它又涉及到什麼樣的緣?讓我們有機會去認識它、瞭解它,而後去肯定它。這個基本理論一定要把握,也就是說有緣沒有因,不可能生起相;有因沒有緣,也不能生起相,必須要因緣聚合。

剛剛說種子有業的也有道的,可是必須要有外緣才會引發種子而生起法。“緣”通常分成四大部分,一個是“因緣”,很多人會把“種子因”跟“緣”放在一起稱作因緣,這是很大的錯誤。第一個“因緣”是說,依於種子的因剛好相應於外面的緣,也就是這個種子會發出來,是因為什麼樣的緣而發起的?這“因為什麼樣的緣”,在這裡是以“因緣”兩個字來看,千萬不要說這個因緣就是因緣和合,那就不是四緣的緣了。所以這裡是指這個種子會發出來一定有它的緣,是指“因為什麼緣”,不是因緣法則的“因緣”,這是講四緣的第一個。

第二個是講“等無間緣”。一個“種子因”因為什麼緣而發生,這中間必須還有更多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我們說“因為什麼緣”,不是單一個緣的完成,還有跟這個“因為什麼緣”相關的一些緣。舉一個例子比較容易瞭解,譬如不管水果蔬菜任何一顆種子,種在地裡,因為這種緣完成了第一個因緣所生法的一個開始,這叫做因緣。而後並不是種子埋在地裡面就會發芽、成長,必須要有水、肥料、空氣、陽光以及人的參與,這裡面就有不同的緣。而且這種緣是無間斷的,不能說我現在澆了水,這個種子就應該發出來。不錯!種子開始發芽了,可是如果不繼續澆水的話,這顆種子發出來的芽就會變成什麼?焦芽,也就是這個芽會壞掉。

同樣的,施肥不是施一次就好了,還要每隔多少時間繼續去施肥。譬如陽光、空氣這些助緣,都是要迎合這個種子與因緣,在這個環境中發生,必須要不斷。倒不一定是說某一個緣怎麼樣,而是關係的緣是在這種相等的情形之下,才能使這個種子發芽,以後慢慢成長。可是慢慢成長,並不表示就完成了,為什麼?成長了,它已變成一棵小樹苗了,並不是到此為止,因為要讓它慢慢長大成樹,將來可以開花結果,使原來的一個種子性能完全表現出來,這才談得上是“等無間緣”的完成。也就是少了“等無間緣”,這個種子即使因為“緣”而發芽了、生起了,最後也會死掉。

如此,是不是這個“種子”因為“什麼緣”加上“等無間緣”都完成了,種子就可以成樹、可以開花結果?還要知道這裡面有一個“所緣之緣”,它是什麼?前面談等無間緣,是關係到“種子性”必須要配合的一些東西。如果以剛剛的例子來講,一顆果樹的種子因為有土地使它可以成長,加上空氣、陽光、水、肥料、人工,可是這樣是不是就完成了呢?還需要“所緣之緣”!“所緣之緣”是什麼?譬如這一顆種子已經發芽了,甚至成樹苗了,長到不大不小了,已經有了個樣子。可是我們曉得還有很多自然的災害,譬如颳風、下雨、蟲害種種現象,這一些都稱之為所緣,為什麼?因為這一個種子性可能涉及的,除了它生長的環境,加上本身的種種助緣,還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正面、負面的緣,譬如負面的颱風、水災、蟲害,可是同樣也有正面的。

正面的是什麼?譬如這一棵樹,要讓它成長,就用竹子或者其他的一些支撐,讓它穩固下來,或者在環境的周圍做些施設,一些不使它受到傷害的行為動作。我們看這棵樹從種子到發芽、成樹,也就是“因什麼緣”與“等無間緣”、“所緣緣”都完成了,後面還有一個“增上緣”呢!是什麼?那就要知道“種子生現行”,生起的現行是什麼?所謂的種子性,表現出真正種子的面目。譬如種一棵橘子,現在已經成為一棵橘子樹,它的的確確也經過因緣、等無間緣、所緣緣的完成,現在已經開花了。可是開花是不是一定會結果?所以還需要增上緣。

為什麼?講到開花,前面談到“所緣”有正面的、負面的,並不表示就完成了,為什麼?譬如我們看到一些種子可以改良,種子的本身是什麼種子性,它的部分經過人為的知識經驗或科學方面的研究,可以使它開花以及把再生出的種子,譬如把果子再加上一些“增上緣”的話,即使原來的種子不怎麼好,我們可以幫它“疏果”──花太多,摘掉一些花,結出來的果子就會少一點。因為太密集的花生出來的果不一定都很理想,所以我們可以從花著手,否則一旦花結成果,就不能肯定“哪一朵花結的果比較好”;或者已結成果了,也可以從很密集的果裡面,把那些看起來不太美觀的,或者看起來脆弱的、已受到蟲害的去掉,在這當中就有一種去蕪存菁的行為,這就叫“增上緣”。

至於最後完成的那些果子呢?即使不管它,原來的種子性如果是好的,當然結出來的就好;即使種子性不好,經過增上緣以後,還是可以達到好的目的。這是以水果的種子來看四緣的聚合,最後使種子性能完全表露出來。可是畢竟佛法是針對人說的,所以在這裡可以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譬如“煩惱”,這是煩惱的種子,煩惱當然因為業,可是業不一定是善或惡,因為善惡都可以形成煩惱,問題是這個種子為什麼會顯現出煩惱來?一定是因為什麼樣的外緣而引發,譬如人家罵你、毀謗你,一定有一個外緣──“因為什麼”,所以這個種子才會顯現出煩惱的樣子;如果不因為什麼,即使你有這種種子也不會顯現出煩惱。

此外還要知道剛剛講的,假使我們的種子“因為什麼緣”顯現出煩惱,如果沒有“等無間緣”,繼續使這個因產生變化作用的話,譬如人家罵你一句「神經病」就走了,這等無間緣就消失了,你可能就不在意,至少煩惱會慢慢淡化。所以你原來的煩惱──因為“什麼緣”生起的開頭,絕不是很強烈的,只是一個動的現象,也就是因為外緣引發一個動而產生一種作用而已,要形成煩惱必須要加上“等無間緣”。好比人家繼續說一些引發你更煩惱的話,或者舉一些事實或說明,包括時間、地點,講得非常明顯,這些都是等無間緣,就會刺激你的種子,所謂“因為什麼緣”而生起的煩惱就更激烈了。

這種更激烈的現象,跟後面要講的“所緣緣”有什麼關係呢?就要瞭解這個發起的“因什麼緣”而使你生起煩惱,他繼續在說這些事實的時刻,一定還有第三個原因。什麼第三個原因?譬如你所知道的、你告訴我的、讓我煩惱的,是不是你自己本身所體會到的?也就是你所感受的,是不是你自己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從中很可能會產生第三個原因──因為什麼人或什麼事。如果舉出“因為什麼原因”、“什麼事”就是“所緣緣”了!也就是這些因緣使你的種子生起煩惱?還是關係到某一些人、事的問題。可是也不一定關係到這些人與事,你的煩惱就能肯定,為什麼?因為對方有“所緣緣”,你自己也有“所緣緣”;也就是對方談的人與事,你還是可以用自己所知道的表現出來,這些還是屬於“所緣緣”,但是跟“增上緣”有什麼關係?

“增上緣”用一句形容詞來講就是“火上加油”,為什麼?本來這件事還是在一個無明的狀態下,究竟這煩惱是不是因為某一些人或事而肯定的?如果對方找來了證人,或把實物表現出來,這一些才叫增上緣。也就是把原有的“所緣緣”加強、使它增上,就叫“增上緣”。從這可以發現,種子是無明,可是它是業還是道?是苦還是樂?是善還是惡?並不能確定,一定要因為“什麼緣”它才會發起,一旦發起還要有相等的、不斷的緣再刺激它,才使它真正成為一種法相。這種法相的完成,不管是煩惱的或者是快樂的,不管它是哪一方面,同樣還需涉及“所緣緣”;而完成“所緣緣”還必須要使它更加增上,最後才能肯定你這個種子性,顯現出來的是煩惱、還是菩提?否則只有“所緣緣”還是不能肯定,最後一定還要“增上緣”,至於此中有更多的道理,等下面的課程再繼續介紹,這一段就介紹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