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319期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文/白雲老禪師

    經  文

   亦如巧幻師 能令眾歡喜

   佛福田如是 令眾生敬悅

   如有才智王 能令大眾喜

   佛福田如是 令眾生悉樂

    釋 疑

  巧幻師,亦如魔術師,展現諸巧幻,為酬觀眾歡喜。

  佛福田,佛以慈悲喜捨為福田,布施法界一切眾生;是福業,應其福受,饒益世間一切眾生,悉皆受樂。

    經  文

   譬如淨明鏡 隨色而現像

   佛福田如是 隨心獲眾報

   如阿揭?藥 能療一切毒

   佛福田如是 滅諸煩惱患

    釋 疑

  明鏡淨光,隨種種色影而現諸像;佛福田如明鏡,隨眾生之作因,而現種種果報。

  阿揭?藥,又譯作阿伽陀藥,解毒之丸藥,又作不死藥,善治百病;引喻為滅諸無明、煩惱、憂患等諸種障道之病。

    經  文

   亦如日出時 照耀於世間

   佛福田如是 滅除諸黑暗

   亦如淨滿月 普照於大地

   佛福田如是 一切處平等

    釋 疑

  旭日東昇,黑夜盡逝,光明世間,愚闇除滅,佛福田即如是。又如清淨圓月,普照無邊大地,盡除陰暗險境,是佛福田,饒益眾生之無量功德。

    經  文

   譬如毗藍風 普震於大地

   佛福田如是 動三有眾生

   譬如大火起 能燒一切物

   佛福田亦然 燒一切有為

 

華嚴經20-2(30-59)

    釋 疑

  毗藍風,疾速旋轉之猛風,猶言時下之龍捲風;佛福田引此譬喻,意在震驚大地,掀動三有眾生。

  云何三有眾生?

  即欲有、色有、無色有,三界六道眾生;隨其所作、善惡之業,感受苦樂之報,是謂因有果有之意。

  一切有為,是果受之相;眾生寄居三界六道,三有乃煩惱障道之根源,佛福田引火喻,意在燒盡根源,入菩提解脫之道。

    經  文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勤首菩薩言:佛子!佛教是一眾生得見,云何不即悉斷一切諸煩惱縛而得出離?然其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欲界、色界、無色界,無明貪愛、無有差別;是則佛教於諸眾生,或有利益,或無利益?時、勤首菩薩,以頌答曰:

   佛子善諦聽 我今如實答

   或有速解脫 或有難出離

   若欲求除滅 無量諸過惡

   當於佛法中 勇猛常精進

    釋 疑

  遵循佛法,恒常精進,是滅惡除過,求得解脫唯一之道;至於時速差異,出離早晚,全歸精進之工夫,逐漸累積所修治之功德。

    經  文

   譬如微少火 樵濕速令滅

   於佛教中法 懈怠者亦然

   如鑽燧求火 未出而數息

   火勢隨止滅 懈怠者亦然

    釋 疑

  佛教法中,於佛子而言,最忌諱懈怠;猶如微火柴薪濕,亦如鑽木求火。當知火微易熄,柴濕不著火;又如鑽燧,未出火前,不可稍息,必須精勤綿密,直至火出;所謂懈怠者,往往不肯勇猛恒常,火尚未出,微溫又止,自然求不得火。

    經  文

   如人持日珠 不以物承影

   火終不可得 懈怠者亦然

   譬如赫日照 孩稚閉其目

   怪言何不 懈怠者亦然

    釋 疑

  日珠,聚日光而引火之珠;其法須易燃物為焦點,藉珠引日之光,久即物燃而得火。又如烈日中天,剌目難受,而幼稚孩童,緊閉雙眼,?說「我怎不見」;是逃避不面對現實之舉。

    經  文

   如人無手足 欲以芒草箭

   徧射破大地 懈怠者亦然

   如以一毛端 而取大海水

   欲令盡乾竭 懈怠者亦然

    釋 疑

  引喻無手足之人,欲以芒草作箭,射破無邊大地,是人業重,條件不具;唯有精進佛法之修行,方能業盡,再世為正常康健之人。

  又喻毛端取大海水,意在業之清淨,非一日半載之短時、可以稍見成效;故以此喻舉佛子修行之道,精進不是輕易以一毛端器物,即能同樣掬乾大海之水者。

    經  文

   又如劫火起 欲以少水滅

   於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如有見虛空 端居不搖動

   而言普騰躡 懈怠者亦然

    釋 疑

  劫火,三災中之火災,亦名壞之火難;此處引喻,謂大火以少水,企圖熄滅,於法實不可能。又如見虛空,端坐居間而不搖動,?以為自能普騰,追蹤躡影,無異妄語。

    經  文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法首菩薩言:佛子!如佛所說,若有眾生,受持正法,悉能斷除一切煩惱;何故復有受持正法而不斷者,隨貪瞋癡,隨慢、隨覆、隨忿、隨恨、隨嫉、隨慳、隨誑、隨諂,勢力所轉,無有離心,能受持法?何故復於心行之內,起諸煩惱?時、法首菩薩,以頌答曰:

   佛子善諦聽 所問如實義

   非但以多聞 能入如來法

   如人水所漂 懼溺而渴死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釋 疑

  多聞,知時明物,所至無疑,所憶不忘,多聞廣遠,如阿難;唯彼一向多聞,?未得道力,可見入如來法,非僅多聞而已。是頌旨趣,意在「聞必須實行」,猶如有諸多知識,少了經驗,無異紙上談兵!(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