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如來名號品第七四聖諦品第八

    苦聖諦,乃四諦之根本,三界生死果報之相;故說是罪業,因自我之無明,發起力用,此力用源自外緣的變異,或謂攀附外緣而成誘因;基於外緣的不同,故聚集成患,刺激自我而有造作,引發根本無明。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305期2015年11月

 

    經  文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次上方,有世界,名曰振音;如來於彼,或名勇猛幢,或名無量寶,或名樂大施,或名天光,或名吉興,或名超境界,或名一切主,或名不退輪,或名離眾惡,或名一切智;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釋 疑

 

  問:「云何天光?」

 

  答:「天之光亮,即太陽也!」

 

  問:「云何吉興?」

 

  答:「即吉祥興盛之意。」

 

  問:「云何一切主?」

 

  答:「普及廣博之剎土,為其主者;若論法界,有理論之專家,有事務之專責;以至宗教、團體等之領導者,通稱之為主。」

 

    經  文

 

  諸佛子!如娑婆世界,如是東方百千億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盡法界、虛空界、諸世界中如來名號,種種不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如世尊,昔為菩薩時,以種種談論,種種語言,種種音聲,種種業,種種報,種種處,種種方便,種種根,種種信解,種種地位而得成熟,亦令眾生,如是知見,而為說法。

 

    釋 疑

 

  問:「世尊昔為菩薩,記載何經何典,過程為何?」

 

  答:「世尊曾於色究竟天,受職灌頂,而顯圓滿報身;為菩薩時,轉無量無作之四諦法輪。於是時斷十二品無明,入妙覺之位,坐蓮華藏世界、七寶菩提樹下之大寶華正座;此即毗盧遮那佛之他受用身,稱之為別佛者。」

 

  註:(詳見《華嚴經》、《普賢觀經》、《梵網經》。)

 

 

 

 

 

接著第十八本(美編可自己選要用的頁數)

 

四聖諦品第八

 

    經  文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告諸菩薩言:諸佛子!苦聖諦: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罪,或名逼迫,或名變異,或名攀緣,或名聚,或名剌,或名依根,或名虛誑,或名癰瘡處,或名愚夫行。

 

    釋 疑

 

  苦聖諦,乃四諦之根本,三界生死果報之相;故說是罪業,因自我之無明,發起力用,此力用源自外緣的變異,或謂攀附外緣而成誘因;基於外緣的不同,故聚集成患,刺激自我而有造作,引發根本無明。其實,如是現象,是虛妄的,誑惑的,像身上發爛瘡;我身本來清淨,為無明故,為愚行故,因而自作自受。

 

    經  文

 

  諸佛子!苦集聖諦: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繫縛,或名滅害,或名愛著義,或名妄覺念,或名趣入,或名決定,或名網,或名戲論,或名隨行,或名顛倒根。

 

    釋 疑

 

  苦集聖諦,集因成苦果,以招集而成繫縛故;因繫縛而生煩憂,形成愛憎不同的執著,此執著源於妄念,自以為有所覺知,如是陷入分別之境。

 

    經  文

 

  諸佛子!苦滅聖諦: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無諍,或名離塵,或名寂靜,或名無相,或名無没,或名無自性,或名無障礙,或名滅,或名體真實,或名住自性。

 

    釋 疑

 

  無諍,安住虛空諦義,不著無諍,彼我俱忘;遠諸塵垢,寂靜眾緣,無相無沒,自性清淨;法界如虛,事理無礙,是滅度,是真如殊勝之妙境也!

 

    經  文

 

  諸佛子!苦滅道聖諦:此娑婆世界中,或名一乘,或名趣寂,或名導引,或名究竟無分別,或名平等,或名捨擔,或名無所趣,或名隨聖意,或名仙人行,或名十藏。

 

    釋 疑

 

  一乘之法,循佛之教,趣入寂靜,導引以至究竟無分別,平等一如;於法界中,棄捨計著,趣入自在,隨諸聖意,如大仙(佛)之勤行,解甚深微妙之法藏。

 

  所謂十藏,於佛之教法,含藏一切;猶言攝一切法,立一藏即無量藏,亦謂一切藏!

 

    經  文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密訓世界中,或名營求根,或名不出離,或名繫縛本,或名作所不應作,或名普鬪諍,或名分析悉無力,或名作所依,或名極苦,或名躁動,或名形狀物。

 

    釋 疑

 

  根,事物發生之本源,乃能生之因;人生於世,隨業道根本而受用。行人受業現道,亦受業再造;是故營求於法界,入菩提道,求得究竟解脫;唯佛菩薩,三身具足,故無所生死之障礙,無繫故,所作不應作故,於普鬪諍中,是作所依,皆悉無有著力之處;故出入極苦,身心躁動,如物質然,形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