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學愛語

    佛學院生活有著看似忙碌的課程安排,除了要照表操課,有時也會有出坡的臨時任務,每天好像都跟著時間在賽跑........

  • 文:編輯部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305期2015年11月

/蓮善

佛學院生活有著看似忙碌的課程安排,除了要照表操課,有時也會有出坡的臨時任務,每天好像都跟著時間在賽跑,要學會如何善用時間背後的空間,無形的成為最重要的一堂佛學課程。同學們來自不同的生長背景,接觸佛法的時節因緣各其有自,大家對於課程的安排有時覺得緊湊繁忙,也有出自對課程環境尚未熟悉、適應。因此有些同學每天忙起來就像是無頭蒼蠅,碰碰撞撞,抓不到重點,因而產生了很多的磨擦,漸漸的無明煩惱如柴火般接踵而來,彼此間講話的口氣和態度有越燒越發旺盛的勢態,各自不同的”人我山”在各山頭插旗,以所謂的”自尊”擁兵自重,互不相讓,好不熱鬧。

 

這學期的同學年紀偏長,每個人都有堅持自已一套的做事方式,所以在溝通上來說有時難協調得當。表達時的口氣各有其堅持,據理力爭,每每都是因為講話態度的關系,小小的事情如同大雪球般無限的延伸。講話的音調和方式因人的習氣而異:如有人的音量如大聲公般響亮,卻不表示喜歡吵架;有人講話語調平平,沒有高低起伏,不表示不熱衷參與討論;也有人的性格比較急躁,總是在別人前頭把話講完,但也不意謂無轉寰商量的餘地。老禪師有言:「其實,話,好不好聽,有時並不在乎言句的含意,卻非常在乎說話的語氣」。 如何能適時調整講話的音量、選擇適當的用詞、抱以謙虛柔合的語氣退一步的好好溝通,那明湛的天空將屬於大家所共有。

 

如果不能好好認識每天接觸的同事同學們,只管在”意氣”上出頭,這樣所說出來的話很容易造成”惡口”而不自知,也會間接影響他人造作”兩舌”的機會。口業是最難守的,因言語而諍鬪,不止是傷害了他人,自己也難捨其疚。「有所謂荷擔如來家業的僧尼,皆應從”口語”上下工夫,培養人天師必須具備的語言力,最好能達到以”愛語”而攝伏眾生的境界」,這是老禪師對出家師父們的期許,我們新眾同學更應該努力的學習。

 

由於這學期有職務在身,時常需要佈達學院的規矩事宜,幫忙處理同學適應不便等的問題。這24小時都生活在一起的學院環境,於生活習慣、文化認知彼此間的差異,任何的磨合都有可能發生,每樣事都得謹慎用心的處理。因此體會最深的是,諸多問題的產生,是生活上或多或少不可避免的,當身為協調者時,如何在溝通上讓每個人都欣然接受,且具體貼切的傳達訊息的正確性,著實要「運用思想,發揮智慧」的在語氣上好好著墨一番。於己不斷抱著謙虛的態度,盡可能把講話的姿態降到最低,才能語出柔軟,達到愛語”攝”的目的。所謂佛陀說的愛語「便是應眾生的心,講出柔軟、讚嘆、鼓勵的言語,令對方聞言心生歡喜,充滿信心和希望」;感謝同學們給予服務的機會,才體會到修學愛語的重要。碰到緣境時,期許自己盡可能的抱持公平公正、問心無愧的態度去化解,同學們才能在快樂和諧的環境學習,共享共存。

 

老禪師於《於法為師.四無量心》一文中提到:“愛語”,它是要講對方能夠歡喜接受的言語,而且你講的的確對他有幫助。亦即皆是正語、利益別人之語。愛語的首要條件應是,設身處地的站在對方的立場,以對方的角度、高度去著想,才能適當的瞭解對方的感受,完善運用愛語”攝法”的方便。有言是「說話是門境界最高的藝術」,佛陀教導的愛語,就是教人作語言的行為修養,於《大乘義章》卷十一(大正藏44冊.p694下),謂愛語的性質是:「可喜語、真實語、如法語、義饒益語、與眾生語是愛語性。言可喜者,不惡口也。言真實者,不妄語也。言如法者,不倚語也。義饒益者,不兩舌也。以此對人說法授益名與眾生語。」常說愛語,於己可培養慈悲喜捨的心量,於他令聽聞者生起信心,發菩提心(註1與2),而讚嘆與鼓勵也有著積極的作用,所以「愛語」可以說是最富有饒益性的說話藝術。

參考資料:

網路《雲老禪師的話》

註:

1.  《法華論疏》:「以愛語攝之令發菩提心。」

2.  《法界次第初門》:「菩薩若以善軟之言,隨順一切根情,安慰開喻,則一切眾生之所樂聞,因是生親愛心,依附菩薩,而隨受道,得住真理故名愛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