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佛華嚴經淺釋 如來名號品第七

     十願:普賢菩薩之廣大行願。十願者: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恒順眾生、普皆迴向。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300期2015年6月合刊

 經  文

  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道場中,始成正覺;於普光明殿,坐蓮華藏師子之座,二行永絕,達無相法。住於佛住,得佛平等,到無障處,不可轉法,所行無礙,立不思議,普見三世,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莫不皆是一生補處,悉從他方而共來集;普善觀察諸眾生界,法界、世界、涅槃界,諸業果報,心行次第,一切文義,世出世間,有為無為,過現未來。

    釋 疑

  問:「云何阿蘭若法?」

  答:「梵語全名:阿蘭若迦。譯義有:閑寂、無諍聲處、寂靜處、遠離等;通常作寺院、伽藍之意含,是空寂行者所樂住之處,包括曠野、樹林間於比丘之住處。」

  問:「云何二行永絕?」

  答:「二行,即煩惱與所知二障之現行;於趣入菩提門之後,逐漸斷絕之修行;於境,已得無相法,事理無礙之功行!」

  問:「云何一生補處?」

  答:「見法界實相,事理圓融,已清淨無障,自初地以至十地位,所行無有障;其結果以一轉生而補佛處,如彌勒菩薩者是。」

    經  文

  時諸菩薩,作是思惟:若世尊見愍我等,願隨所樂,開示佛剎、佛住、佛剎莊嚴,佛法性、佛剎清淨,佛所說法,佛剎體性,佛威德,佛剎成就,佛大菩提;如十方一切世界,諸佛世尊,為成就一切菩薩故,令如來種性不斷故,救護一切眾生故,令諸眾生、永離一切煩惱故,了知一切諸行故,演說一切諸法故,淨除一切雜染故,永斷一切疑網故,拔除一切希望故,滅壞一切愛著處故。

    釋 疑

  問:「云何佛剎佛住?」

  答:「佛,是覺義。剎,乃土義。佛剎,即指佛國或佛土;於佛世尊,清淨安住之所,故說佛剎佛住。」

  問:「云何佛法性?」

  答:「凡佛所說之法,其究竟之性,如虛空,不改不變;即所謂甚深真法性,寂滅無相同虛空。」

  問:「云何佛威德?」

  答:「佛具功德於一身,清淨莊嚴,其神威之德,不可思議。」

  問:「云何愛著處?」

  答:「即五欲八風,執著不捨,是愛貪欲求之處。」

    經  文

  說諸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十藏、十地、十願、十定、十通、十頂;及說如來地,如來境界,如來神力,如來所行,如來力,如來無畏,如來三昧,如來神通,如來自在,如來無礙,如來眼、如來耳、如來鼻、如來舌、如來身、如來意、如來辯才,如來智慧,如來最勝願,佛世尊,亦為我說。

    釋 疑

  問:「云何言菩薩十住等之行,作何義解?」

  答:「十住者等,作如下解。」

  十住:入般若功德海,安住而不退。十住者:即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

  十行:入住信滿,自利而後利他。十行者:即歡喜行、饒益行、無瞋恨行、無盡行、離癡亂行、善現行、無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實行。

  十迴向:以大悲心,將既得之利樂,與眾生共享。十迴向者:救護一切眾生、令使離眾生相、不壞、等同一切佛、徧一切處、無盡功德藏、隨順平等善根、隨順等觀一切眾生、真如實相、無縛解脫、法界無量。

  十藏:蘊藏之法諦。十藏者:即言十藏所詮諸法之諦義,故又謂之十諦義。如世俗諦、第一義諦(勝義)、相諦、事諦、生諦、觀諦、差別諦、盡無生諦、入道智諦、集如來智諦等,所藏而詮釋之要,是菩薩淨治之藏海。

  十地:菩薩修行次第,成就之地位。十地者: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燄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

  十願:普賢菩薩之廣大行願。十願者: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恒順眾生、普皆迴向。

  十定:經中說十定,即是十大三昧。如普光、妙光、次第徧住諸佛國土、清淨深入行、知過去莊嚴藏、智光明藏、了知一切世界佛莊嚴、眾生差別身、法界自在、無礙輪等大三昧耶,或謂華嚴十種正定。

  十通:通,即是通達,具自在無礙之力用。十通者:即他心、天眼自在清淨、宿住智、知劫、天耳智、無體性智、善分別語言、色身智、一切法、滅靜定智。除此,於世間品中有說:如宿命、天耳、他心、天眼、現神力、現多身、往來疾速(如一剎)、能莊嚴剎土、現化身、漏盡等十通。

  十頂:即頂法,如登山,逐步至峰頂;縱觀法界,悉皆明了,是行觀一切法極勝之要。如諸法無常、諸法皆苦(五蘊變化)、諸法皆空、諸法無我、諸法無作、諸法無味(因苦故無樂味)、法不如名(無實假名)、法無處所、法離分別、法不堅實(如虛空故)。是觀行之義,於菩薩境界,已入不動地之修養;於禪定境界,已達非有想非無想之修養。切忌以「否定」的自我意識而作行,已為自證滿覺之境地;蓋頂極之觀行,於法已達一切種智之德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