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白雲老禪師

    白雲老禪師說︰「學佛是急不來的,就像吃飯一樣,你肚子餓,一下子吃三碗白飯,你會飽嗎?還沒有飽就先噎死了,一定要按步驟,一步一步來,不能急。」

  • 文:編輯部出處:文章轉載期數:297期2015年2、3月合刊

撰文:小米圖片:可人,部分圖片由千佛山提供,特此鳴謝。

 

我們學佛,我們念佛,我們禪修,我們持素,是人云亦云?一知半解?還是真正了解背後意思?高齡93歲的白雲老禪師,台灣千佛山的創立人,今年初首次來港弘法,並獨家接受《温暖人間》專訪,深入解釋一般人對佛法、修行等的粗淺印象,是一次非常難得的訪談。

 

學佛並非即食麵、並非倒模

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什麼都講即食,就連學佛也不例外,三扒兩撥就想見效,白雲老禪師說︰「學佛是急不來的,就像吃飯一樣,你肚子餓,一下子吃三碗白飯,你會飽嗎?還沒有飽就先噎死了,一定要按步驟,一步一步來,不能急。」除了急就章,有時還會將別人的一套照單全收,其實學佛不是倒模,一定要有親身體悟。

 

老禪師笑著說:「其實跟吃飯一樣,有人喜歡吃酸、有人喜歡吃辣、有人喜歡吃甜,不能一概而論。別人說的,不可以作準,一定要自己嘗嘗才知道,因為人們說的都是他們的經驗,是心得報告,不是佛說的,但可惜現在很多人都是學『人』,而不是學『佛』。別人的心得可以參考,但不能盡信,一定要自己親身去體會。要學著選擇適合自己的經,打開它自己去看,最少要看得下去的,如果連看也看不懂,那看了也枉然。」

 

老禪師說,我們還要在現實生活中找佛法,體會佛法。「為什麼現實生活,會使你迷惑使你煩惱?如果能夠做到不迷惑、不煩惱,你就先得冷靜下來,講禪定啊、智慧啊,先心平氣和去面對問題。舉個例說,煩惱來了,有的不敢面對問題,有的敢於面對問題,消極的會傷害自己,甚至傷害別人,積極的不是傷害,反而是會造成一種力量,為什麼?我要更加一把勁,要提升自己。

 

學佛不害人、不傷己

很多人以為學佛是學習不要傷害別人,但老禪師指出,原來還要令自己不受傷害。「如果你的行為結果會造成傷害別人,那表示你的生活已經有偏差了。同時,如果我為了不傷害別人,而傷害自己,那也錯了,你能承受多少傷害?你有多少的耐力?所以自己也不可以受到傷害。」

 

原來不是肯吃點虧那麼簡單,當中還涉及因果。「比如說,常常有人問我,他們與朋友一起標會,其中一個人標了會就跑了,怎麼辦?有些人說,跑了就算了,算是上輩子欠他的。這問題就來了,你怎麼知道你上輩子欠他的?如果你上輩子沒欠他的,反過來他欠你的呢?那還是還不清。遇到這樣的情況,他跑了,是暫時的情況,如果有機會,還是要把錢要回來,為什麼?我不希望你欠我,也不希望我欠你。很多人說我這樣講是不慈悲,但這不是慈悲不慈悲的問題。因為你並不能確定你上輩子是不是欠他的,如果你不欠他,反過來等於他欠你,他欠你有什麼壞處啊?你學佛學得很好,得道了,你要走了,但他還欠你的錢,你不能走,走不了。一定要債務清清楚楚了、乾乾淨淨了,你才能走。」有時我們可能借了別人的東西,卻忘記還,禪師的話令我們起了警覺心。

 

生活中發現佛法

老禪師表示,其實我們現實生活中,處處都有佛法,問題是你有沒有抓住?

「你抓住了那就是佛法,你沒有抓住了,就過去了。那怎麼辦?那就再等機會。我們難免有個自我意識,所以學佛的人,不能忘了自己也是人。如果把自己擺在一個佛菩薩的地位,那是很痛苦的。人還是有問題的,只是我們要把不好的減至越來越少,好的越來越多,能這麼做,到某一天,不好的就沒有了。」

 

那有什麼方法令自己的不好越來越少呢?

 

「這就是修行,在現實生活裡,的確到處都有機會修行,這就是當你面對的時候,有沒有去認識它、了解它、化解它?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有一個人生活一直很順利,從來沒有受別人的氣,他並不知道受委屈的情感和壓力。一旦受氣,就會發現原來自己那麼經不起考驗,人家一句說話,就受不了。」

       

如何斷除這種煩惱?「平常別人讓你受氣,你不思考就跟他鬥,最後只得到煩惱。如果有這種經歷,你可在獨處的時候去思考,為什麼這麼沉不住氣?人家一句話就讓我很不自在?」

 

老禪師說佛法其實是一種回味,在現實生活中,思考每天一言一行,就是體會。「體會本身可以說是自我發現,你沒有經過體會,你不可能發現自己的缺點是什麼、優點是什麼。因為通常在現實裡,大家這個樣,我就這個樣,你認為他還能夠深入的去想嗎?假如這個人在清靜獨處時去思考,他就會發現很多。那些發現就是佛法!

 

以別人的經驗增自己智慧

發現之後,如何解決呢?看佛經是其中一個方法,不過吸收理論之餘,還須配合實踐,因為理論與實踐同樣重要。「我們一直強調理門、行門,常說懂得道理好修行,不懂得道理就容易走錯路,我只能這樣說,如果要把理門、行門分開來,是不可能的。可是現在很多人就把這個理門、行門分開,理門是知識分子,行門就是所謂的修行者。修行者在理門上完全沒有知見,錯了也不知道,但也不能只專注於理,缺乏行動,因為自己不嘗試,是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的。」

       

禪師舉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台灣有一位教授,他平常很喜歡低著頭走來走去的思考。他有一天到寺院找我,談了一會後,就低著頭走著思考。我說你要小心,我們這裡很多大柱子,低著頭走很容易會撞到。他說我還沒撞到,你怎麼知道我會撞到,話剛講完,就撞到了。

 

「這是什麼意思呢?因為他認為還沒有發生之前,對他來講不一定會發生,到發生了,他才體會到原來一不小心就會撞到。人往往都這樣,事情沒有發生,都不願意相信,也不容易接受,可是等到發生了,都已經很亂了,要收拾都很困難。」

 

那是不是一定要等自己碰到焦頭爛額,然後才可有所體會?

 

老禪師微笑著說:「我們可借別人的知識、體會來參考,你便可以省掉很多苦惱,所以我說,別人的知識經歷,你不一定要說他好或是不好,只是有機會拿來參考。」可是有些人自我中心膨脹,禪師規勸:「我們一般人都有一個問題,當接收別人的知識經驗時,都一定先找出他的缺點,而不是去吸收他的東西。」

 

「知識經驗每個人運用得不一樣,有的人運用可以產生成一種力量,如果你只挑剔別人毛病的話,你一點好處也得不到。所以我們常說:學佛啊,佛是覺悟的意思,你老是挑剔,就變成無明、煩惱,如果懂得累積別人的經驗,雖然有時不一定立即用得上,可是他日遇到別的環境或事,你可能就可以拿它來幫助別人了!」

 

無處不禪才是禪

近年來,香港的禪修營大受歡迎,老禪師說得坦白︰「我說句比較不好聽的話,現在的禪修啊,只是暫時離開太過熱鬧的環境,暫時靜下來而已,真正談不上禪修。禪修不只是盤著腿,坐在那個地方,真正的禪修是注重調理內心世界,成為一種修養,讓你面對不管是怎麼亂的現實,你都不會亂,還能心平氣和的去思考,因為禪定本身就是運用思想、發揮智慧。」

老禪師繼續說:「禪真正的修養,是要從禪的方法裡面,轉變為自己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一種修養,這種修養就是從修行中慢慢累積起來的。這是個很關鍵性的問題,絕不可能說,我修禪定,盤著腿在那個地方就定下來,定下來幹什麼?禪宗也有一句話,你定下來最後只會像木頭。」

 

不殺生源於慈悲

從禪修這個時下熱話,談到越來越時興的茹素問題,現代人其實是否明白內裡意思?老禪師有什麼看法呢?

 

「不殺生的目的,就是培養我們的慈悲心,並不是不殺生就是吃素,如果你吃素,心境不好,業障比殺生還厲害。所以佛法裡面講究,從內心做起,內心做起就是注意你的身體、語言的行為,所以我們的修行是,修正我們的生活一些惡行。」

 

極樂世界的誤解

一般學佛的人以為多念阿彌陀佛聖號,便可往生極樂世界,老禪師詳細說明當中要義。「大家把彌陀淨土看得太簡單了,如果說,我們只看彌陀三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那不夠,很容易誤會,因為它們只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你真正怎麼去?那才是四十八願裡面的要求。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就是要告訴你有這樣一個世界,那個世界是法藏比丘成佛以後成立的一個世界,你要符合這四十八願的條件才能去。」

 

「平常好好念佛,臨命終時,一心不亂,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會來接引你,是不是這麼簡單?在你臨死的一剎那,要做到一心不亂很困難,人快死的時候罣礙最多了,根本放不下來,哪會不亂啊?要在臨死的一剎那做到一心不亂,我們平常就要訓練,平常訓練不是說念佛念到一心不亂,而是對人與事的問題,要做到一心不亂」換句話說,平常就於人與事中去練習定的功夫,就比較有把握做到臨終時一心不亂,蒙佛接引。

 

 

 

「太多人只把念佛當成一種方法,並不知道方法裡面有道理,道理裡面還有理有行,我們修彌陀淨土法門,要求有信、願、行三大資糧。要信阿彌陀佛、信極樂世界、信持名號可以往生,接著要發願去做,而且這個願需要相應法藏比丘的四十八願,然後照著去做。這些條件都具備了,你才有機會去,絕不是你想去就去。」

 

 

佛教當前的危機

七歲出家,一生為教為法,遵循佛行的老禪師,認為當前佛教的危機是什麼?

 

「當前的危機不是在家居士,而是我們出家人。因為時代變得很厲害,功利主義的誘惑太大,現在很多人頭髮一剃,衣服一換,就想做大法師,他不會去想應該怎樣培養自己。我常說的,要度人,先要度自己,自己有能力度自己了,才能度別人。比如說,你駕駛大巴士,總要懂得開車,熟悉道路,還要懂交通規則,並且懂得處理事故,你看駕駛巴士都那麼不容易;要做一個法師,從娑婆世界,帶著你離開,到一個完全沒有什麼苦的環境,沒那麼容易!我們出家人本身不肯去下功夫、不肯去學習,講究做大法師、看誰的廟最大、信徒最多。其實這些話從我嘴裡講出來都是不適合,因為我自己本身也是出家人,但我不是說出家人好不好,而是有些出家人不肯學習。」

 

老禪師嚴肅表示,「我們進到寺院,點三根香,在佛前幹什麼?為什麼一定要點三根香,這三根香點了,代表你供養了,供養了什麼?佛法是需要你這三根香嗎?所以有時候,你去點三根香還不如心香一炷。三根香只是個行為,你心裡面有佛,你在那個地方,跪著去禮拜佛陀,不是去禮拜那個木雕的呢!佛陀原是一位王儲,預備當國王的太子,但他捨棄了太子身,捨棄那些榮華富貴,去苦行、去參學、修道,然後在世四十九年,普度眾生,講了那麼多的道理方法,所以我們尊重他、稱讚他的行為。如果不知道它的意義,就真的像其他宗教說我們在拜木頭。

 

白雲老禪師生平:

1915

出生

1922

披剃於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湘益浮丘山上虛下因老禪師座下,以沙彌身進學堂。

1936

畢業於湖南省長沙市湖南大學中文系,同年圓戒於湖北省漢陽歸元寺後,以頭陀行腳參學,足迹遍及中國全境。

1939

接掌浮丘山雷音寺住持。

1943

出任湖南省平江縣小南天天岳山梵音禪寺方丈。

1948

戰亂中隨國民軍渡海至台灣,羈旅十年餘。

1959

因積勞成疾,從軍中退役。於台灣高雄縣六龜鄉甲仙犁頭山苦修,行占察法獲清淨證驗,還復本來面目。

1961

曾兩度環台灣島行腳。

1964

出任台灣台南縣白河鎮關仔嶺碧雲寺導師。

1971

駐錫台灣彰化縣大城鄉古嚴禪寺。

1973

出任台灣台南縣關廟鄉菩提寺住持。

1974

開立千佛山,廣衍法派。

 

千佛山家風:

不管人家對不對,

自己一定要對,

做對了是應該的,

做錯了趕緊懺悔。

 

Box 1老禪師養生之道

    老禪師高齡九十,養生之道除了一般人常講的生活規律和飲食正常外,他說最要緊的是要減少腦袋瓜裡的妄想雜念,求名求利常常會造成壓力,把人陷入作繭自縛的困境,導致身體不健康。除此之外,老禪師說太過驕縱我們的身體,也會損害健康,我們身體的慾望太多,貪吃這個、貪喝那個,該早起的時候又貪睡,該運動的時候又想休息,反而會傷害身體。

 

Box 2 佛法看青少年吸毒

        最近很多青少年沉淪毒海,老禪師說:「他們不是天生不良的,背後一定有原因的,有的是單親家庭,有的是父母教育的方法有問題,有的是朋友有問題,要從這些方面想。如果只是說這個孩子完了,那就真的完了。小孩子長大成人時,也會經歷更年期,身體出現了變化,心理隨著也會有變化,但現在大家只講從中年到晚年的更年期,忘了從小孩轉變成大人,也是一個更年期。許多行為不由自主,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在佛法裡面說叫作無明的階段。

        對於青少年的更年期現象,當家長的不好好照顧他,一天到晚罵他,說他以前那麼乖現在這麼壞,這都是很糟糕的方式。就好像成年人中年以後,這個更年期不管男的女的,還是需要有關心和愛,對不對?一樣的道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