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的優先名單

    他的解說是從「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 1/1」開始,指出:「要增加數的大小,我們可以由增加分子著手,也可以由減少分母著手」。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291期2014年8月刊

文/白紙

《千佛山雜誌289期》〈白雲老禪師百歲誕辰紀念--佛法分享〉的回響

在「老禪師百年紀念心得報告會」上,詹天賜教授「佛法分享」的演講中有一段話:「人要成就無窮,從內向外求的增加是達不到的,但若向內縮減,則是可能達到的」。

他的解說是從「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 1/1」開始,指出:「要增加數的大小,我們可以由增加分子著手,也可以由減少分母著手」。其中,分子,代表「向外求加」;分母,代表「向內縮減」。

「向外求加」牽涉到整個客觀環境中的人、事、物,不是一個人自己所能完全掌控的,當然困難,所以想要加大分子使其倍數成長,十分不易。但是「向內縮減」只涉及到自己「心的世界」,不涉及他人或外境外緣,只要用心,就可以運用老和尚所授的「千佛山止觀」,行「五蘊調理」,按部就班地減少妄想雜念、降低「貪、嗔、癡」諸欲,而得以「向內縮減」。

詹教授是用數學表達:把 1/1中的分子(外求)增加10倍,變成 10/1=10 (困難);如把分母(內減)降到 0.1(十分之一),1/0.1=10,也可以得到 10分的效果。他在此段分析的結論是:「當我們將分母縮到無窮小,數值則可趨向無窮大」。

這個理論,如果完全做到,那是佛的境界。「人」的整個「人生分母」不可能縮減至零或無窮小,否則就「沒有人生」了。做個學佛的人,則可在現實生活面臨的境緣上,分門別類,「逐類遞減」其在心中引起的波動(因縮減分母值而達到的)。謹以個人實際的體驗,作為詹教授理論的佐證: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面對人、事、物,在處理時,都會有個優先順序的單子,不論是放在心上或寫在紙上,都會依照這個由主觀意識產生的順序進行。基本上,這是好的行事準則。但是如果主觀意識太強烈,往往變成煩惱的根源。

有次在一位大姐頭的店裡用餐,因已過了一般吃午飯的時間,除了我們兩人,只有另外一對年輕夫妻。他倆為了已叫來的四碟小菜爭辯不休,吃完離去時還在吵,連那麼「阿灑力」的大姐頭都勸不了。

多年來,那段情景如電影般常在我心頭上演,引為警訊。隨老和尚學佛後,行止觀思惟、五蘊調理,漸明一切發之於心。他老人家常說的「自我意識」,領軍的就是強烈的主觀意識。迄今我所領略出的「強烈的主觀意識」,已經「縮減」到包括任何「凌駕於別人意識之上的自我意識」。這種現象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對自己的「優先名單」上的項目絕不妥協,因而引起從訓斥,爭論到吵、打的煩惱。建立了這樣的知見後,付之於行,亦即「向內縮減」:把「主觀意識」縮減,把「自我意識」縮減,把「優先名單」縮減。

迄今,除非是預約既定的事務必須處理外,無論「正在」做任何事時,內人一叫就動。她好奇地問:「為什麼你一叫就動?」又開玩笑地說:「是我的奴隸嗎?」答:「非也。因為我的優先名單是空白的!」就因為我的優先名單是空白的,所以她的任何「臨時動議」填到單子上,都成為「第一優先事項」。對我而言,日常生活中,真的沒有什麼「手邊正在做,而不能放下」的事。

「空白的」就是詹教授說的「分母為零」,因此在「優先名單」這一個類別上,我得到的是「1/0 = 空間無窮大」。「人要成就無窮,從向外求的增加是達不到的,但若向內縮減,則是可能達到的。當我們將分母縮到無窮小時,數值則可趨向無窮大」。詹教授以數學推理,使我在現實生活上的體驗,獲得更清晰的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