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印

    七十年代的菩提寺,一期三個月的職事,有一次我領的工作是寮元,必須要維護寺內水溝的暢通與清潔,只要水溝一有異味就要負責清洗

  •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283期2013年11月刊

文/小詮

七十年代的菩提寺,一期三個月的職事,有一次我領的工作是寮元,必須要維護寺內水溝的暢通與清潔,只要水溝一有異味就要負責清洗,三個人一組,我們一面刷一面彼此鼓勵:「刷呀刷的,希望刷掉污穢,同時也洗掉身心的“污垢”,早日看清楚自己。」

洗公廁時,會發現有的客人比較粗心大意,常弄得馬桶外圍沾滿污物,衛生紙也丟滿地,我們每天都要去收廢紙並做一番清洗。感覺廁所會凌亂,那是使用者個人公德心跟修養的問題,有人可能會想:「反正不是我家的廁所,不用我動手整理。」就不會加以愛護;反之,有的人比較有修養,處處會為他人著想,自然就規規矩矩的,不會製造髒亂。

 這項職事,有的人輪到時極不喜歡,嫌公廁味道重,工作又低賤,而且要維護公廁的乾淨是不容易的,必須每天勤於清洗、維護,尤其刷子要深入馬桶用力刷,才會乾淨沒異味,如果使用廁所的人心生歡喜,自然就結下善緣,所以每項職事都有其功德價值。

寮元師還要用乾樹枝燒熱水給大眾師洗澡,每天下午二點開始燒,一旦遇到雨天柴火潮濕,縱使用了很多廢紙,火還是點不起來,那就要靠技術跟耐力去克服,有時覺得不順意,就火冒三丈,而凡夫最不能自制的便是無明煩惱,那時就需依賴佛法的修行,讓智慧能顯現,才能燃盡三千煩惱絲。

另一項工作是三個月要清洗一次水塔,寺裡總共有四個水塔,每一個水塔裡的裝備都不一樣,把水塔洗乾淨,照顧好大眾師的色身,那是很重要的事,因為沒有健康的身體哪能“修行辦道”培育法身?第一道要清洗的是大石頭,我們就把石頭一個一個搬上來洗,然後再把水池洗乾淨,將大石頭搬上去排整齊。第二道是洗中型的石頭、海沙以及濾網,這些全都要搬出來清洗,再將水塔洗乾淨,將石頭接力上去排整齊。第三道是小石頭、木炭、海沙、濾網,配備相當多,時間要耗很久,幾乎從早上七點洗到下午五點多,三個人一起洗,如果第三道還沒洗好,無法燒熱水供應大眾師洗澡,心裡就會很焦慮,担心耽誤到大眾師的作息,因為寺院的作息起居一向有規律,所以開始計劃要洗水塔,我會考慮到時間的問題,就跟同組的師兄弟商量,希望分成兩個早上洗,一次洗兩個;可是她們都不同意,她們決定要用一天的時間洗四個水塔。

基於師父經常說:師兄弟相處,彼此要有謙虛、共識、包容,所以我就少數服從多數,畢竟人與人相處要互相尊重、配合、協調、溝通,以慈悲心、喜捨心來共處,達成無瞋、無惱、無怨、無恨,歡喜面對與承擔。雖然三個人花一天的時間要洗四個水塔,預料之中是洗不起來的,結果還好請兩位照客師來幫忙,請她們洗第三個水塔,洗好後再放水及燒熱水,隔天早上再洗第四個水塔,因為第四個水塔比較簡單,只有細沙跟濾網。由於七十年代沒有義工,凡事都得要自己動手,不像現在可以發動義工菩薩來幫忙。

早期師父修頭陀行禁足,所以每天都在寺裡,對徒弟的要求非常嚴格,總是一板一眼的。那時每個星期一早上的八點至九點三十分有精神講話,常住一做錯事,師父都會在精神講話中訓誡一番,告訴我們錯在哪裡?師父常說他花了一輩子學習佛法的心得體驗,如果我們照著去行,三、五年就可以成就道業,可是我們沒有師父的天才,還是沒有開花結果,但是師父已幫我們打下了基礎,還是有些心得,知道修行要從那個步驟下手,不就是「凡事對他人要慈悲,對自己要喜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