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四相的認知

文 /顗

《金剛經》中佛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雲老禪師在《金剛經集義》注解此句的涵義,謂:發心修行覺悟的人稱謂菩薩,假使生起分別心,實有眾生被我所度,則就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執著心了,這樣就不是真正的菩薩。

我相:每個人的自我,依於業力發動汙染執著,自我表現行為的我。

人相:就是他人,於自我染著之下,所生起的分別相,人我之相。

 眾生相:一切有情感眾生,統稱之眾生相;六道眾生(天、人、阿修羅、   畜生、餓鬼、地獄),以各道眾生的業感不同而說諸相 。

 壽者相:包括時間與空間。於生命的形成在業,生命的發起在緣。


時間:是說壽命的長短,一個人能活多久;有的一出生就死,有的                                                                                                    長命百歲;猶如烏龜活到千年百歲。

空間:生活的環境,各人的生活作息,一個人活多久,在生活空間裡面做什麼?經歷了一些什麼?能不能做一些有意義、有利益的事情這些都是空間裡面,生命的價值內涵,這種價值,從個人、到家庭、到社會都是關係到壽者。

《白雲心語》雲老禪師說:『生命的意義在發揮生活的價值,生活的價值在饒益眾生的生命』。「人身之所以難得,是因為他的一生中可以發揮無限的生命價值;生命之所以寶貴,是因為他平常生活中,可以利益許多的生命,完成許多的意義非凡的事」。

但是凡夫眾生,往往執迷於我、人、眾生、壽者的表相裡,而染心執著。譬如:有一個單親媽媽養兒子;她全部的精神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從小呵護把他養大,是母親的心肝寶貝。依附在母親懷裡長大的孩子,心裡知道母親的辛苦,長大成人開始上班工作,他很孝順,想減輕母親負擔,所以薪水存摺都交給母親管理,日常零用錢再由母親支付給他。經過不久男孩結婚了,生下一對雙胞胎,兩個嬰兒的開銷很大,他太太每次要買奶粉、尿布…都要跟先生說,先生再去跟母親拿錢,等於生活開支都由婆婆主控,久而久之他的太太感覺很不方便,開始跟先生爭取論保管薪資,可是婆婆不答應,就跟先生吵著要搬出去住,先生又不忍心放下母親獨自生活,就在這兩個女人夾攻之下,想不開的自殺身亡,留下孤母、寡婦、幼兒,悲慘的局面。這都是執著於我、人、眾生、壽者;母親執著兒子是“我”辛苦養大的,賺錢當然給我。有的還會嫉妒媳婦跟她爭奪兒子,叫她房間門不能關起來,隨時可見兒子。

媳婦認為婆婆不通人情,兒女成家立業了,要給我們自主權,不能抓住權力不放,先生的錢應該交給太太處理。各執我相,以我為主,不站在對方的立場想想,不敬重別人,好事歸自己,惡事推給別人,造成終生的遺憾。又帶了不解之業,再投入六道輪迴,所以執著於四相即是眾生。

《老禪師的話》說:眾生我,隨業因,順緣境,循業感常住世間而遷流不息,業感,乃眾生輪迴六道的依憑;一方面承受因果的酬報,一方面於承受中相續造作;因此,種子生現行,現行不離業。

菩薩我,藉道因,識緣境,循願力出離世間而慈悲行道。因此,現行熏種子,種子皆是道。菩薩行者,效行菩薩,因地法行,如何轉業成道;乃是修習般若,運用思想之最,入於如來阿耨菩提不二行門的旨趣之向。因此,佛陀遺教告誡佛弟子,行解脫道,確切是為了化眾生我,成就菩薩我圓具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

學佛行者於心路歷程中,最大的障礙是強烈的自我意識;就像影子隨着身體,遇到任何關係自我的緣境,便會頓然顯現出來。意識的內涵,雖然不定是感性或理性的,但總歸都自我的情識作用;因此佛陀的教誡中,提出來突破自我的指標,如《金剛經》裡,佛陀開示行者說:「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行者應該體取突破的關鍵,全在其中的一個「無」字;無,不是沒有,不是否定,是有的突破,而在有的變化與作用,認知變化與作用的能所關係,從有,可以認清自我意識。顯無,即能突破自我意識。

“生命的價值觀”成就,是希望的落實。人,最忌諱的就是浪費生命,活在希望的幻想裡,扼煞每一個必須珍惜的時空;為了把握成就,圓滿落實,最要緊就是在時空中,運用思想,將有限的生命,投注任何可資抓住的機會,利用個己的潛能,務期成為「希望」的力源,臻於「成就感」的落實效益的世界裡。

成就,其實就是生命史上的記錄,幾十年的生命史頁中,誰都在刻意的創造各種記錄;如果,史頁中的記錄資料充實,生命的價值便很自豪的表現出來;相反,所顯示的盡是頁頁空白,那末,所擁有的生命毫無意義,所經歷的時空,即是完全的浪費!

可見,希望的落實講求價值,不是一些成就感的滿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