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是出家人(中)

最近這兩三年,我經常收到郵局“報值掛號”,可以放現金袋的,錢不多,有五百塊、一千塊、兩千塊的、甚至於五六千塊…我不在乎錢多錢少,裡面寫一個條子,強調他不是佛教徒,因為看到我的書裡面某一些、某一段、某一篇章,得到什麼好處,改變他為人處事,改變他的家庭、他的一生,因而感謝我。還有,雖信佛教但不一定是三寶弟子,他們會看佛教節目,看了我的節目因為得到好處,寄些錢來,裡面還特別說:「我不是三寶弟子,可是我很信奉佛教,因為聽到貴節目,得到了好處。」所以最近這兩三年,我常在那裡感受,千佛山這麼多人跟在我身邊,究竟得到什麼好處?!聽說我要上課,大家很歡喜都想要聽課,可是聽完以後又怎麼樣?依然故我嗎?

我一直強調,〝修行是修身口意〞,你去挑剔人家、排斥人家、講人家的缺點,甚至講是非,甚至於自認為是一個新聞記者,消息靈通到處傳播,其實都在造口業!有沒有想過我以前講的「口業太多,將來要下拔舌地獄」?什麼叫做“拔舌地獄”?就是有一種地獄把舌頭拉出來當成耕田的犁。關於身業,對方還可以防範,口業,讓對方連防範的機會都沒有。有時一些言語、一些問題,連我本身都不知道,但是卻傳遍了全台灣我們的道場,人家一問:「是誰說的?」居然說是「老和尚說的」,卻連老和尚自己都不知道!真不知道這張口究竟生出來做什麼的?是為了講是非嗎?用來造成天下大亂嗎?當你把話講出去,在講別人時事先有沒有想過自己?若說還沒有到那種修養,當你的話講出去傷害了別人,事後有沒有起懺悔心?什麼是“慈悲、喜捨”?出家人修菩薩道,是要拔眾生的苦,給予眾生喜樂,相反,給予自己喜樂,卻給予別人痛苦,這叫出家人嗎?修行辦道的人嗎?

講到第三種“乞食”的行為,那是一種“苦行”,所謂“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這兩天的新聞,說有個家庭的小孩子,送到某開發心理的研究機構,鏡頭裡拿著火要往嘴裡放,小孩子害怕,旁邊的助理教授就抓著小孩的手,硬把那個火往他嘴裡塞,一個五歲的小孩舉起手,害怕的打那木板,那個助理教授就抓著他的手去砸木板,而把火把塞在小孩嘴裡的,還是一位小姐。我想將來她結婚了,自己有小孩時,她又會怎麼想?大家看那節目,一定認為「好殘忍!」,可是看了別人一些不好的行為,有沒有反過來看看自己?我敢說還是有少數的人會找一些理由:「她也是不得已的!因為她領老闆的薪水,老闆要她這麼做也不能不做」,…都會找很多理由。軍隊裡有這樣的話,所謂「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可以說:講理是一種訓練,不講理是一種磨練,但是那是對成年人。所以真正說做為一個出家人,不管是比丘、比丘尼,沙彌有一些過錯還可以方便慢慢調整,成為比丘、比丘尼就沒有方便了,要不然成為沙彌要幹什麼?就是要學習!

成為一個出家人,的確,不是說頭髮剃了、衣服換了,就是人天師範,自己有很多的習氣卻不改。真正一個修行人,當果報顯現在自己身上,要歡歡喜喜去承受!我在課堂上常說:「只要上一堂課,這一堂課你把它學好、做好,就不得了!這一輩子都可以不要上課了!」退一步來說,出家了不為別人,至少也要為自己,做個自了漢並不容易呢,成一個聲聞羅漢,於戒律,可以說比“菩薩法”嚴謹得多。

我最近有一個構想,我也不能否定大家不是修行人,因為常常總會有些言語:「住在常住每一天忙經懺、忙法會、還要忙早晚課,還要幹什麼,我根本沒有時間!」從我摔倒躺在床上起不來就想這個問題,現在六龜有人要送一塊地,新化那拔林也有人要送塊地,真正有心的人,就說做自了漢好了,能夠真正為自己的生死解脫也不簡單!所以我想建立兩個這麼的環境,一個是比丘的環境、一個是比丘尼的環境。因為那些農地也不可能蓋寺院,可是可以用農舍的方式來蓋,蓋個磚瓦房,後面蓋個鐵皮房,有廚房、齋堂、廁所洗澡間,無條件的我會養他們,也不要趕經懺、參加法會。但是住茅蓬有住茅蓬的要求條件,至少早晚兩堂功課,一天中午吃一頓,床鋪就是通床大鋪。如果像現在寺院一樣,熱了有電風扇,假使設備好一點還有冷氣,吃飯了有專人煮,尤其感覺很奇怪,別人煮了還會嫌東嫌西,這太鹹、那太淡,不好吃。所以我準備開闢兩個地方,讓真正有心想苦行的人住。只住三兩個人不行,起碼要五六個人,最好是七個人,為什麼?每一天有一個人輪流煮飯,中午就煮一頓!你看我在那個石窟的後面,蓋兩個關房,在往經塔的鐘鼓樓那邊,也有一個關房,我們的經塔都是修行辦道的好地方!

現在一些出家人似乎都「與道無緣」,而「與世俗的緣非常好」;如果出家人常常忘了自己是出家人,於身口意不去調理,依然故我,出家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還是那個樣,那的確「信施難消」!什麼叫做「信施難消」?就是信徒們所布施的四事供養,那麼好吃啊?!供養好受啊?!拿什麼還人家?現在只要談到要做點事,就有人不歡喜;要換一個職務,有的不歡喜便「請假」,不歡喜就請假?我感覺全台灣是不是就我們千佛山如此?我以前說,成為一個出家人,應該自己管理自己,不要別人管,不要有機會給別人管,只要自己時時刻刻記得自己是出家人,犯錯的機會就少了,就沒有造業的機會。我從六十二年來菩提寺到現在,大家不妨思考一下:「我做了一些什麼?你們做了一些什麼?」你們不要用那種方式:「我也參加早晚課,我也輪職事,我都盡了本份了!」那只是一種例行的事務,而是你的內心世界有沒有調理?為什麼不經常反過來多想想自己?分析一下自己?挑剔一下自己?為什麼盡把這些加之於別人身上?我肯定告訴各位,當別人說你不好,這個被說的人應該要感謝對方,因為有人提醒你。可是說的人本身有沒有犯同樣的錯?同樣的缺失?所以一般人的眼睛總是看別人!

以前大陸叢林,如果大家現在要在那種環境過日子,我看住不了三天。那時是七十八年,台灣剛剛開放大陸探親,我帶團去大陸,都是到一些大道場去。大家都親眼見了,一個出家人的飯碗,內裝白米飯、上面幾片青菜而已,可是現在大陸也跟台灣差不多了,都是少爺小姐大法師。我們過去在寺院裡,睡的床鋪可不是釘的好好的木板床,都是用竹子,拿斧頭的背敲碎竹子,然後剖開成為一片,就這麼鋪在上面,春夏秋冬都是如此。睡的枕頭是什麼?有的人找一塊木頭,有的撿一塊石頭…在那種環境下,有時候乾脆就不要睡,乾脆打坐。那時早晨吃稀飯,用杓子在大木桶裡,連要舀一杓子稀飯都很困難,還要有技術呢!早期的阿兵哥就是如此,一桶稀飯用杓子輕輕放下去舀,勺子慢慢上來,裡頭才有米粒,否則都是水。如果煮麵條,本來麵條是長條的,但在叢林都是自己弄麵,把麵條切得短短的,用杓子舀,如果不會舀的話,就都是湯沒有麵。

我不是說一定要那樣才是修行,只是說過去那種苦你們沒有辦法體會。那時平常沒有豆腐好吃,只有豆腐渣,初一十五才有豆腐可吃,能有一些醬菜就歡喜的不得了,如果還有豆腐乳,簡直像現在的吃補。以前住在天岳山,有的擔任“柴頭師”,就是專門打柴,因為煮飯燒菜需要燒柴火;有“水頭師”是專門挑水的;“飯頭師”是專門煮飯的;“菜頭師”專門負責煮菜;“鐘頭師”專門敲鐘;鼓頭師”專門敲鼓。因為一間寺院有兩千多人,工作分得很細。其實像我們菩提寺,人數應該不少,我一直希望你們第二代、第三代收徒弟,多接引一些人出家,人多了工作就越輕鬆,如果人手缺少就越辛苦、越煩惱。過去在天岳山有兩千多個比丘,各位可能會感覺不可思議,屬於大寮就是“典座師”那一部份,都是不識字的,他們要學經都是教一句、記一句,一部經這麼一句一句教,一句一句背下來,最後經本都會背唸。就像我們早期有一位如智尼師,連小學都沒唸過,最後會唸很多經,連燄口都會背。現在的人都識字,都很聰明,反正本子一拿字都認識,結果是依賴經本。其實一堂功德如果眼睛看著本子唸,腦袋瓜子還要想到法器,早晚課唸了一輩子,還是有很多人不看課本就沒辦法唱唸.為什麼?認為那些沒什麼價值,根本不在意!有沒有想過?如果背熟了,根本不要看課誦本,就可以一心做早晚課,不會一心兩用,它的功德價值完全不同!也有人問我:有人學了幾十年的東西,不看課本都會。為什麼有的唸過書、也識字,但是卻依賴那課誦本,做課時必須眼睛看,一頁唸完了還要翻,心就分了幾個地方。所以我常說現在的人太聰明,過去那些人都很笨。要知道:為了修行辦道、為了解脫、證入涅槃,那是連死都不在乎的,還會在乎什麼?但是現在都在乎太多,只要跟自己有一點不相應就受不了。

早期,應該是佛學院第五期之前,那時我感覺大家都很精進、用心,以後就越來越不像話了。是不是第五期以前的這些學生,出家以後都很好呢?這就是我剛開始講的:「出家三天佛在眼前,出家幾十年佛早就無影無跡了!」有時真的想不通,究竟這些人出家幹什麼?我剛剛一直提的:「至少不為別人也要為自己」、「不要連自己也不在乎」,相反的,我倒認為這很有“善知識”的作為,為什麼?很在乎別人,別人錯了都知道,都會教訓人家、挑剔人家,好像都是善知識!但是“善”字要放在一邊,“知識”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為什麼?你講人家缺點,人家可以調整改正,但講人家缺點,於自己本身就是缺點,難道就一直抓著這些缺點不放?!

總之問題在哪?就是放不下自我,把自我看得太寶貝了!現在出家的,見著我,要不是繞路,就是碰面也不會合個掌,不在乎。因為以前我講過,在寺院可以方便,但是當有外人在場時,就不要忘了你的禮貌!自己分不清楚這些,最後變成沒教養:老和尚講過了,平常不要合掌、不要怎麼樣.......。連在家的居士見了面都會講一句「早安!你好!」其實合個掌會損失一些什麼嗎?合十就等於打招呼,我們很多人現在是,我就從這邊走他們就繞那邊過去了,遇到很多次,有外人跟我在知客室話家常,出家人進來從來不懂得跟我合掌的,是怕打攪嗎?你就是作假也要做給別人看啊!其實我本來就不在乎這些,像在家的要頂禮我都害怕,都告訴他們不要頂禮,你們要曉得,接受人家一禮拜,那就是一份供養呢!禮拜也是一份供養!

電視節目裡有位法師講:「頂禮不是一種供養,你要做功德,要付出錢財、物質才是供養!」最近看了一些佛教電視台,不是我愛去挑剔,我想看看究竟佛教這些法師們在電視台講些什麼?對眾生有什麼幫助?每一個電視台所表現的,對眾生究竟有什麼好處?所以我才會講那些難聽的話:「慈悲是你們大家給我,喜捨是你們大家應該付出。」這就是今天佛教界對於“慈悲喜捨”的解釋,當然沒有明講,但事實上是這樣,要別人對他慈悲,要別人給他喜捨。所以常看到那些節目,看到所謂的長老、大師、法王、仁波切……,僅僅一個達賴喇嘛,在台北林口體育場,請他來講七天的經,結果講了一天半,加起來六個小時,因為有轉播。最後他說:「佛法、道理我都跟你們講完了!」釋迦牟尼佛住世四十九年,講了多久的道理方法!他六個小時就講完了,這能怪達賴喇嘛嗎?不能!因為達賴喇嘛很早離開西藏,他在西藏的時候,達賴跟班禪本身都有五位老師,就是呼圖克圖。達賴離開西藏是逃難離開,只有兩位老師跟他走,按照達賴班禪的規矩,他們要學五位老師的專長。可以留意一下,越有修養的人行為表現越虔誠、越謙卑。最近還看了一些很妙的事,好像是一個法會活動,主法的長老對大家說:「謝謝大家!」看他比的那個動作,是出家人的動作?笑話真的太多!為什麼?還是那句話:「忘了自己是出家人!」

談修心養性,修心又在乎身口意,所謂“養性”是什麼意思?就是修正、清淨身口意,要成為所謂的“空性”或者“清淨性”。講“空性”境界太高,要達到“清淨性”,就須經常培養,最後才能完成空性;但如果不清淨,那做什麼都沒有用!

我今天講這麼多,並不是要大家都要學習那些苦哈哈的事,是希望你們能利用時間好好調理自己,色身培養好,因為一生病什麼都不能做。尤其要能做到少給別人煩惱;現在的通病就是給別人太多煩惱,還認為是一番好意。我以前常說:做什麼事事先要講求規劃,講的時候好像都聽進去了,聽完了還是我行我素,最後出了事一句話推得一乾二淨:「我內阿哉?!」(台語發音,我怎麼知道),你們現在很多人還犯這種毛病,所以為什麼要調理五蘊?想行之間為什麼要建立間隔?要教大家修止觀?

千佛山的老和尚有那麼多東西真的夠你們下功夫了,可是你們竟得不到好處!所以我常說,我並不怪你們,只是替你們惋惜!要怪還是怪我自己,沒有把你們教好,猶如我這次摔倒,在床上躺了兩個多月,一直到現在還沒有完全好,我認為這是做一個老和尚必須要去承受的果報,這些果報並不完全都是我自己過去所造作,也不能說不是,為什麼?寺院是我開發的,出家是我接引的,你們搞不好,我就要負責任,你們搞不好,是我沒有教好,所以因果我要去承受。話又說回來,這種話只有我自己講給你們聽,信徒們問:「現在師父怎麼樣了?」你們絕不可以這樣講:「他在那裡受果報…….」;請問:他受什麼果報?你們看菩提寺的大客廳,觀音菩薩旁邊有一幅對聯:「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如果你還要挑三揀四,講是非造口業,你還是給予別人苦,那說得過去嗎?!我一直強調:不要去傷害別人,自己也不要受到傷害;如果有能力真正有修養,應該盡一份心去幫助別人。其實我每一次講的話,我寫的書裡幾乎都有,可是你們學了多少?得到了多少?過去在大陸流行一句話:「徒弟度進門,修行在個人。」當時我很反對,也討厭聽這種話,現在聽了反而心平氣和,為什麼?修行辦道本來就靠自己,生病了我沒辦法代你,要往生我沒有辦法代你,成道、成魔、成眾生都在乎自己!還是那句話:我不是教你們一天到晚做個書呆子,至少要記得:「懂得道理好修行!」如果一點道理都不懂,忙修瞎練,就是今天佛教界所表現的一套!常常自己表現自我,前面還要戴上一頂帽子:「這是佛說的!這是經典上說的!」我很想問他們:「是哪一部經典說的?佛在什麼時候說的?」我們曉得:離經一字,就是魔說!這就是為什麼要稱經典為“法寶”!

總之,做為一個出家人,常常要記得自己是出家人,如果忘了自己是出家人,除非你到達佛的境界,可以隨心所欲,舉手投足、揚眉瞬目都可以幫助人家得到利益,否則還是老實一點好。

今天就跟大家講到這裡,還是一句話──「心裡要有佛」、「身口意與起心動念,都不可離於佛」,這樣子就可以達到佛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