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

    時代在變,人心也在浮動,流失真性,流轉在生生滅滅裡。人們為改善生活品質,欲思改變環境、身心及制式的生活型態,追求著崇高的理想及美好的幸福。

  • 文:編輯部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71期2012年10月刊

                                                                                                文/阿湯 哥  

時代在變,人心也在浮動,流失真性,流轉在生生滅滅裡。人們為改善生活品質,欲思改變環境、身心及制式的生活型態,追求著崇高的理想及美好的幸福。但是時事不斷的變遷,改變了什麼?改善了多少?又得到什麼?改變的力量從何而來?是否真正的改善?不盡然!比較上,只是略微改變些皮毛小事,只是相上的計量而已!未來的日子湧出的變數,是優質的?是惡劣的?一切還是未知數。所以,我們應該要未雨綢繆,虔誠信佛、學佛,才不至於禍到臨頭,後悔莫及。

大自然有其法則和規範的運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魚肚白的晨曦、繽紛的晚霞、烈日炎陽、明媚的月亮到閃耀的星星,春播、夏耕、秋收、冬藏。乃至一棵小樹長成大樹,一代承接一代,甚而禪跡永繼相傳,含藏著大自然的生機,也隱藏著慧命的迢遞薪傳.....

因果定律,善得樂果,惡得苦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得到的是什麼樣的業報?學佛修行了,進一步知“因”識“緣”,調整心性之後又如何?實在值得我們深思探討。捫心自問,到底我們有沒有真正的檢討過去,改正過失?如果沒有,那就應該趕緊懺悔,提起正念,改掉不良的惡習,才能減少再犯惡業。學佛的過程裡,心平氣和的觀照自己,究竟對的多或是錯的多?只要感覺業障現前,必須在佛前虔誠發露懺悔,好好的照顧自己的身、口、意,斷絕貪、瞋、癡,力行佛陀的道理方法,並且時時「心存和樂氣,念起無怨尤。」

有位志工菩薩,每天早上必須為兒媳婦準備早餐,還要把早餐輕輕掛放在門縫間的把手上,深怕吵到兒媳婦,一直等到兒媳婦從門縫間伸手取了早餐,在房間裡用餐了,她才安心離開。那兒媳婦卻從來沒有說句感謝的話,同行的志工菩薩知道這件事後,不以為然的,就建議她以後不要再做這種事了。看看那位不孝順的兒媳婦以後早餐要吃什麼﹖讓她餓肚子,給她一點教訓。她回答說:因為我們在佛寺做志工,為大眾菩薩發心,我的兒媳婦也是眾生之一,還有我的寶貝金孫、銀孫都是!所以我們不要太計較、太執著,唯有先改變自己的心態,才有辦法改變他人的行為,妳說對不對,這就是所謂的隨緣修行吧!

談到改變,在學佛的領域裡,我們所知的佛法道理極微不足,又要如何突破關卡﹖就要多吸收、消化佛法的要義,力行實踐,才能真正得到受用,不致於枉費一生。此外要常親近三寶,聽從師父的教導,因為三寶是眾生的良田福友。尤其要多深入經藏,拜讀善知識的著作,汲取其中的法義,尤其是上白下雲老禪師的著作,禪跡法味百看不厭,令智慧增長,收穫無窮。在學佛路上,也可以互相交流,共享「知識」與「法緣」。尤其千佛山的定期共修、法會等活動,富有深度與特色,都是改變自己,薰習佛法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