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廣場

    向古德賢者致敬

  • 文:編輯部出處:299期2015年5月
  • 記得在唸中學時,在歷史課本中曾經讀過鳩摩羅什大師的名字,印象中只記得他翻譯了許多佛經,但因那時對於佛教及佛法並沒有興趣,只當考試資材般讀過、背過而已。

    跨年花絮

  • 文:編輯部出處:299期2015年5月
  • 恭錄部份摘要;老禪師說:『………你們還記得過去,每一年除夕,我都說:我不想講太多的話,你們看看,你們自己這一年的那個成績單,你究竟寫上去一些什麼?其實真正一個修行人,不能夠以一年為度,應該是每一個時刻為度。

    歡喜承受與斷滅

  • 文:編輯部出處:300期2015年6月
  • 老和尚曾說:「遇緣境要能歡喜承受」。一位浸淫佛法半世紀並在佛學知識上位居「師級」的好友,依之修行,認為:「這才是佛弟子應有的本懷;歡喜承受者,因為深觀諦觀,視今生所受乃過去所造,明因果迴還,是以修心禮懺,一切迴心反照,乃能無諍、無憂、無怨、無悔、無慮

    美濃的敬字亭與文風

  • 文:編輯部出處:300期2015年6月
  • 「敬字亭」, 啟建於清朝康熙44年(西元1779年) ; 美濃鎮上, 共有4座敬字亭, 約略分別處於東西南北的地理位置, 也許是考量到居民不須要跑太遠, 即可完成焚燒字紙的神聖任務

    你看見了什麼

  • 文:編輯部出處:300期2015年6月
  • 寶娟下班時發現自己的摩托車的右照鏡斷了,還被扔在車籃裡,對她來說,這情況就像無意間發現一隻蟑螂,未經允許爬過她的食物,超「噁」的!

    游琴篇三序

  • 文:編輯部出處:301期2015年7月
  • 雖說學佛的基本原則,是朝向「看破、放下」努力,但一如維摩詰居士的警語:「可知不可執」,需要「看破、放下」的,應該是針對會引發煩惱的妄念,而不是佛法。

    與花草結的緣

  • 文:編輯部出處:302期2015年8月
  • 老和尚在開示<緣的真面目>中, 有一個舉例: 「當一個種子種在地裡,
    地是第一個緣, 其次, 空氣、陽光、水, 以及灌溉、維護

    老少年

  • 文:編輯部出處:303期2015年9月
  • 「老年時像青年時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他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人生永遠是可愛的,也可永遠高高興興。趙慕鶴永遠朝著黎明、青春方面看。

    ………………………

    終南隨筆

  • 文:編輯部出處:303期2015年9月
  • 許久沒有過這樣的午睡,醒來,山風吹過窗外的楊樹,藍天和陽光被抖落成繁星一樣的碎片。麥地裡野雞在高昂的鳴叫